APP下载

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调查与思考——基于劳动标准视野

2013-01-30

中国流通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职业病管理体系劳动

曾 捷 英

(北京物资学院劳动科学与法律学院, 北京市101149)

进入21 世纪,劳动工具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程序要求越来越复杂,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标准制度来保证企业劳动安全。

在所有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活跃也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劳动者健康是创造财富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劳动标准不仅制约和规范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生产力要素,同时也保证和维护了劳动生产的正常运行与劳动者的基本职业健康安全。换言之,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是体现劳动标准执行彻底与否的相应措施,它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本目标。

在工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时代,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浪费、低效以及职工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往往仅专注于发展生产,有意或无意中忽视了劳动者劳动条件和环境状况的改善;第二,随着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广泛开发利用以及新产业的不断出现,生产过程中又产生和发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如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职业病种类的扩大等。

本文将对北京地区某化工企业劳动标准中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初探。

一、劳动标准中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

1. 劳动标准的概念和制定

劳动标准指对劳动领域内的重复性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如文字描述)或定量形式(如数据、图表)所作出的统一规定。它以涉及劳动领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决定,或由有关方面批准,以多种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劳动标准制定、颁布、实施的目的简单归纳起来共有四条:一是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二是有利于劳动者劳动能力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三是人力资本价值的开发和提升;四是协调处理好劳动关系,使劳动关系“获得最佳秩序”。劳动标准贯彻执行得越到位,职业安全越有保障,从而可使企业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立体化。所以,不难看出,制定劳动标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而劳动者基本权益首当其冲就是劳动者的安全权。[1]

2. 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SHMS)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科学、先进、动态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为强化自己的社会关注力和控制损失,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度,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2]

随着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重视程度的加深,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活动。1996 年,英国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同年,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制定了名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1997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1997 年3 月,日本工业安全卫生协会(JISHA)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挪威船级社(DNV)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准》;1999 年,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V)等13 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SHMS) 标准,即《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截至1999 年10 月,约有34 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2000 年2 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又发表了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的报告书,使之成为一个国际行动。

3. 我国的研究现状

自1995 年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以来,受到了国内安全生产领域相关部门和各层次人士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响应,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后,给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得到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充分肯定,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综合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我国的情况,21 次引用了我国国家报告的数据和资料,并把我国列为目前世界上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具有代表性的四种模式之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市场。

二、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调查

1. 化工企业调查问卷背景介绍

我们调查的是某集团公司直属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地处北京市郊区。我们在其所属的5 所化工企业范围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职业健康安全调研,共发出问卷120 份,回收问卷119 份,有效问卷119 份。其中,内部操作岗位员工24 人,占全体被调查人员的20.17%;外部操作岗位员工95 人,占全体被调查人员的79.83%。

2. 某化工企业调查问卷分析

(1)制度上缺乏保障

在参与调查的五家企业中,有四家属于民营企业,一家属于国有企业。通过了解得知,在它们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往往是事故发生了,处罚牵连了一大串,问题暴露了一大片,再查原因,找教训,定措施,但就事论事的多,深层查找隐患的少,在管理上研究解决办法的更少,只有伤亡控制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措施和办法,没有形成制度保障。

(2)安全投入长期不足

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有个别小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却依然进行生产,是导致事故隐患严重与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同时,近十年来,随着机构改革、改组改制、布局调整、减员提效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地不同程度地减少了三级劳动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削弱了督促检查的力量。

(3)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受经济利益驱动及竞争压力驱使,一些企业不能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安全生产留下了诸多隐患。在本次问卷调查中63.03%的职工表示,针对安全生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少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有效处理。受利益驱使,在没有或不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工作环境差、机器设备陈旧落后的情况下,强令工人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有些企业认为发生事故的概率很小,怀有侥幸心理,安全管理没有跟上,行业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有的多年没有修改,执行的还是多年前的规定。

(4)从业人员素质差

缺乏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导致员工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次调查共包括119 人,其中国有企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56%,专科学历人员占33.61%,高职学历人员占42.86%,初中学历人员占15.97%,而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本科率更低。由此可见,该企业大量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且维权知识与意识不足。此外,有些员工责任心不强,对安全工作存在松懈麻痹、事故难免等消极心理;还有些员工在事故发生后,不是去积极查找原因,总结教训,而是互相隐瞒。

3. 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1)依法全面推进职业卫生工作

本次调查的对象90%左右都是一线操作员工,领导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层群众更能反映企业中存在的弊端和管理上的漏洞。针对化工企业易燃、易爆、易中毒及连续作业等特点,结合该公司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应制定公司职业卫生专业管理制度,将《职业病防治法》各项内容融合到机构与管理、前期预防、作业场所管理、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管理等若干条款中,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职业卫生管理行为。应开展用工劳动合同职业病危害告知工作,履行告知义务,做好职业病危害告知和预防工作。公司每年统一制定职业性体检计划,要求各单位主管领导及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做到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达到一定比例。[3]

(2)建立多层次预防管理体系

化工系统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多,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多,生产一线直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占比接近半数。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黑板报、班组学习、培训班、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由公司职业病防治所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石油化工职业病防治手册》、《职业病防治知识问答》等下发到班组,多数单位结合本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在班组学习时,有针对性地安排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学习,组织自救互救培训,并将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登记到职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HSE)档案中。这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用的管理方法。

(3)加强作业现场监督管理

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应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卫生审查、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建设项目竣工职业卫生验收。确保企业合法经营,严把“三同时”关,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4]做好经常性的现场监测,抓紧隐患治理。作业现场日常监测、事故监测及应急检测是石化行业的常规性工作,应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和《集团公司职业卫生技术规范》的要求,不断规范监测技术,监测有毒有害因素的种类。还应重视对生产过程中新发生的职业病危害和职业卫生隐患的治理,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消除噪声、尘毒等职业危害,改善职工劳动条件。

(4)加强放射防护管理

该公司有放射工作单位6 个,拥有放射性同位素108 枚。应重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的管理,对新增放射性同位素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公司应定期组织放射防护工作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在安全检查简报中进行通报,并跟踪放射工作单位整改过程;对放射性同位素的变更进行严格管理,要求放射工作单位增加或报废放射性同位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公司安全监察部门备案,及时掌握放射性同位素底数,做到对放射性同位素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对从事放射作业的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职业体检,确保放射作业单位“三证”齐全。

三、在劳动标准视野下贯彻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水平

1. 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标准

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标准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安全健康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与组织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管理是相容的。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基本国策和重要政策。国家颁布了《劳动法》、《消防法》、《矿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规要求的安全劳动标准,有效规范了企业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加工、设计、施工、运输、使用到产品功能的最终实现进行全过程的安全卫生保障与控制,以满足安全生产、人员健康、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安全卫生标准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和素质,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事故防范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尽最大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逐步为劳动者创造更加适合工作特点的工作方式和休息制度,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事故发生时,通过有组织、有系统地控制和处理,使事故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从而保障企业的生存质量。

2. 依法规范劳动关系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劳动关系调整问题走向前台。近年来,国家逐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兼并,规范破产,减员增效,实现了由过渡体制向新体制的根本转变。[5]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运作,极大地冲击了转型期间的劳动用工体制,使劳动关系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处于不断调整与变化之中,劳动关系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现象。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明确了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基本程序,指导企业建立劳动合同签订登记制度,变更、解除、终止预报制度,存档管理制度,履行检查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劳动合同法》促使所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论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只要有劳动用工存在,都应毫无条件地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有“契约”意识,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近几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上升,表明我们的员工已经开始重视运用法律武器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了。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准司法行为,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虽然还不是十分完善,但整体运行机制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在仲裁阶段得以解决,为协调我国劳动关系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国家(以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为代表)、职工(以工会组织为代表)、企业(以企业组织为代表)三方,就以劳动关系为主的社会经济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进行相互协商的组织体制、法律制度和运作程序。在企业中,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部门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3. 扩展普及社会保险保障

在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到合适的员工并留住他们,成为目前不少化工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能够吸引到员工,工资待遇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工作人员的户口性质、参保种类及缴费基数按时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正在逐步成为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社会保险缴纳的强制性加大了对用人单位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管理者更加理性和审慎地对待社会保险问题,更加关注员工个人福利,减少对员工权利的侵害,进而减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冲突,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6]这对高危企业尤为重要,对于高温、高险与职业病高发的特殊企业,社会保险的参保更能为员工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同时,我们倡导在员工队伍中广泛宣传社会保险,引导他们自觉参保。着力强调“缴纳社会保险既是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劳动者的义务”,用法律法规引导劳动者自觉接受和参加社会保险,这是化工企业在基础工作之上应当采取的积极举措。

4. 促进劳动标准和管理体系的更新

重视职业健康安全问题,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安全。对实际发生的大量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参照事故致因理论,构造简单、直观的事故模型,用以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在事故模型的指导下,员工可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对事故发生频率与作业时间、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统计归纳,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部门间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职业安全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劳动标准的内容,促进职业安全体系建设。

一个体系建立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是在于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能否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并非仅仅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是要将之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不断修改完善。

5. 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培训机制

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为的不安全动作,人为失误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问题的中心,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防止人为的失误。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与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仅仅依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还有多种途径,如安全案例启发、现场实作演示、参观访问研讨、文化宣传娱乐等,以此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水平。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新兴职业岗位的出现,不仅使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也使职业安全提升空间变大。正确引导和鼓励高校及高职毕业生加入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向安全技术和管理方向发展,是尽快解决我国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人才紧缺的有效举措。

[1]沈根容,张维.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及其最新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4(3):35-40.

[2]王起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6):76-79.

[3]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法律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4):45-49.

[4]刘宝龙,等.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对控制伤亡事故的对比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6):48-52.

[5]袁志刚.劳动力优化配置及其在中国的特别意义[J].经济研究,2006(1):123-125.

[6]孙树菡.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4-236.

猜你喜欢

职业病管理体系劳动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父亲的职业病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