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定位与转型
2013-01-30张乐天
□张乐天
·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纪念号
“枫桥经验”的定位与转型
□张乐天
一、“枫桥经验”的定位
“枫桥经验”需要在新的形势下形成新的定位,两大坐标决定了“枫桥经验”的定位。
第一,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枫桥经验”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总结出适合于中国其他地方的重要经验。这里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其中包括:中国城镇化的模式中,小城镇如何创造出其特有的活力而不会导致大家所批评的那种效率低下与环境污染?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出现的由村落变成社区以后的管理问题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陌生化现象、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个体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新的社会秩序如何建立?这些问题如果在 “枫桥经验”中得到回答,将使“枫桥经验”具有普遍的价值。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已经并且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金融危机以及欧洲对于光伏产业的限制对浙江农村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安全案例,而电视、网络的普及让《江南STYLE》几乎成为每个小孩的时尚。在这种形势下,“枫桥经验”就必须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才有其特有的生命力。从全球化的视角看,“枫桥经验”面临的挑战在于,“枫桥经验”中化解矛盾、建立秩序的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只是过渡性的应急措施,如何使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更广泛地说,在我们思考“枫桥经验”定位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于,在枫桥这样的中国农村,未来社会秩序的建立在多大程度上将越来越遵循法制、民主、人权这些原则,即更多地引进西方社会的东西还是相反,我们在枫桥将建立中国特色的建设基层社会秩序的准则?如果我们同意后者,那么,“枫桥经验”会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秩序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二、枫桥发展需要的三大转型
第一,从传统的价值观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转型,包括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平等观念,沟通与理解,宽容与合作。
枫桥未来变迁的一个基本方向是从一个中国农村社区转变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区。在这个转变中,最根本的是人的转变,所谓人的转变,就是要改变传统农村、农民特点的价值观,树立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要从传统农民的价值观转变成现代中国公民的价值观,从以个人为中心的差序的人伦价值观转变成充分尊重人的生命与权利为基础的、以平等为准则的、多元共生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建构出一个远近有别、等级有序的结构,人与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人与人的相处讲究关系、面子、人情等等,人追求的是在这样一个人伦结构中处于较好的位置,过去为了家的荣耀,现在为了个人的荣耀。因此,中国充斥着攀比行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恰恰没有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没有个人权利概念,没有平等意识,没有审美的生活理念。
新的现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需要我们去建构,其中,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甚至敬畏,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人的基本权利的观念,以及平等的意识。在确立新的价值观过程中,我们需要强调沟通与理解,强调宽容与合作。当每一个人把其他人也当作像自己那样的生命体并给予尊重的时候,当每一个人都追求着审美的健康生活的时候,枫桥才会变成“美丽的世界”。
一句话,价值观的转型实质上是一个从农民转变为公民的过程。
第二,从传统的社区调解向专业化服务的转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手机功能的拓展,这一切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十分多样化,而生活于这个世界中的人遇到、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因此,传统的调解面临着难以适应的困境。应对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引进专业的服务体系,发展社区社会工作,用专业化的队伍、理念去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从单一的政府服务向多元化、多主体的服务格局的转型。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如果我们沿着老路去做,结果只能是基层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财政投入的经费日益增加,政府以及准政府机构越来越多,聘请的人员也不断增加。基层政府难以承担如此之重的负担。因此,“枫桥经验”的转型中,需要努力改变政府单一负责的模式,用“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法,真正让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中,形成党和政府领导下的多主体服务格局。
三、“枫桥经验”需要创新发展
“枫桥经验”是重要的,但是,只有在创新发展中,“枫桥经验”才可能真正焕发出其智慧的光芒。目前,我们首先要想清楚枫桥社会管理的定位,想清楚“枫桥经验”的转型,一旦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可以知道从“枫桥经验”中汲取什么,我们就可以知道“枫桥经验”的传统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延续。
基层社会管理是全国基层政府面临的挑战,许多人苦恼于这样的困惑:为什么经济越发展,老百姓越骂人?为什么越维稳,上访越多?如果枫桥能为这两大困惑提供答案,“枫桥经验”一定会受到全国基层干部们的欢迎。
(责任编辑:常洵)
2013-05-08
张乐天,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绍兴市“枫桥经验”研究会特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