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小水囊联合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效果观察
2013-01-27杨文兰
吕 云 杨文兰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100080)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是终止中期妊娠的传统方法,但其引产时间长,对受术者宫颈坚韧,羊水过少,腔内注射困难及失败时,需其他更有效的措施。本科室探索用低位小水囊联合依沙吖啶羊膜腔外注射,口服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临床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行中期引产妇女中筛选出初产、单胎、头位、妊娠16~20周,且肝肾功能正常,无胎盘位置异常,无内科合并症妇女共74例,随机分为A、B两组。
1.2 引产方法
均于入院当晚开始服用米非司酮50mg,1次/12h,共150mg。A组(44例)常规腹壁消毒,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内注射依沙吖啶100mg。B组(30例)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后,在B超引导下沿宫壁将22号弗里氏尿管送入羊膜腔外12~14cm,注入依沙吖啶100mg+生理盐水100ml,将尿管退至宫颈内口处,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30ml,适度用力下拉球囊,充分堵塞宫颈内口,将尿管远端打结固定于腹侧壁,24h后放出球囊内盐水,取出尿管。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引产时间(手术操作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出血量(容积法+会阴垫称重法计算胎儿娩出至流产后24h内出血量)、引产成功率及生殖道感染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A、B 两组观察对象年龄(26.36±5.30岁、28.83 ±5.06 岁)、妊娠时间(18.05 ±1.21、17.71 ±1.33)及孕次(2.02 ±0.99、1.63 ±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引产时间及出血量情况
A、B 两组引产时间(32.45 ±11.77h、25.76 ±11.58h)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82.33±40.69ml、102.50±46.64ml)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均无流产后生殖道感染和宫颈裂伤发生。
2.3 其他
受术者术中均耐受良好,术后活动不受限制,也无特殊不适。
3 讨论
中期妊娠宫颈评分低,促进宫颈软化成熟是缩短引产时间,提高引产成功率的关键。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服药1h血液浓度达峰值,48h可使宫颈组织胶原纤维降解而发生溶解,从而软化宫颈[1]。口服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中期引产方法,但该法宫缩发动常在手术操作24h后,对于一些不能耐受长时间宫缩者,或宫颈坚韧、羊水过少致羊膜腔内注射困难者,或羊膜腔内注射失败者,我们探索了更为有效的引产方法。宫颈置管本身可通过局部机械刺激作用使宫颈容受软化[2],30ml小水囊既可以封堵宫颈口,防止羊膜腔外注射液体外溢,还可以在宫缩发动后起到如同一个前羊膜囊的作用,促进产程进展。本文两组引产时间均未超过72h,但B组的引产时间显著短于A组,说明该方法有效且并未增加产后出血量。此外,由于依沙吖啶的杀菌作用,很少发生感染。B组经阴道操作,操作步骤较A组稍繁琐,但受术者均耐受良好,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由于例数较少,更为确切地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尚需大规模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本文结果显示,低位水囊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及依沙吖啶羊膜腔外注射,能缩短引产时间且不增加出血量及生殖道感染的几率,虽然操作步骤略复杂,但对宫颈坚韧、羊水过少或腔内操作失败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引产方法。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基本药物[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2.
2 尹秀英.小水囊联合依沙吖啶、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9,49(6):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