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车祸患者人工气道的优质护理
2013-01-25刘丽华陆爱玉
刘丽华 陆爱玉*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1例车祸患者人工气道的优质护理
刘丽华 陆爱玉*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气管插管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其方法是将导管直接插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也称人工气道。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削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作用,易造成下呼吸道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所以对开放气道者吸入气体进行人工湿化、温化是非常必要的。现将对外二科一位车祸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的优质护理综述如下。
人工气道;气道湿化;优质护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因“入院1h前车祸中被撞倒”于2013年04月30日由120急送我院。急诊查CT提示:①头颅CT未见明确异常,左侧眶周软组织肿胀,副鼻窦积液及囊肿;②胸1左侧横突可疑骨折,右肩胛骨及双侧肋骨多发骨折,双侧创伤性湿肺,双侧气胸,右侧胸腔积液,前纵隔显示欠清;③腰椎多发横突骨折,左髂骨骨折;右侧骶髂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硬化;④肝内点状钙化灶,不除外肝内胆管结石,盆腔积液。X线:左足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余未见异常。拟:“双侧肺挫伤,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收入ICU治疗。予止血,脱水,抗炎,化痰,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请普外科会诊予地塞米松静推,右侧胸腔闭式引流,胸廓胸带外固定处理。心率115次/min,血压145/95 mmHg(1mmHg=0.133kPa),自主呼吸浅促,25次/min,监测血氧饱和度60%左。患者昏迷状态,鼻翼扇动、紫绀,咽喉部有分泌物堵住,呼吸困难。在纤支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术,置管深度28cm,妥善固定,持续鼻导管给氧2L/min,持续气道湿化2mL/h,加强气道护理,检测气囊压力,注意观察呼吸、末梢氧饱和度情况。术后第10天转胸外科继续治疗。
2 PPT宣教
根据全国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人数与床位数的比例1∶0.3进行安排护士工作,责任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称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把护理的内容做成PPT(Power Point)幻灯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此方法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具体,易于理解记忆,共享性强,并能支持视频和声音。让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更加了解,从而更加配合,更快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在院期间的满意度。
3 护 理
3.1 入院护理: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患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备好床单元。
3.2 人工气道的护理要素
3.2.1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按无菌操作原则配制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加2.5%碳酸氢钠50~500mL,以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泵,消毒导管,将一次性5号半头皮针在距离气管导管接口1~2cm处插入,固定好头皮针,启动“开始”键进行持续气道湿化,速度为每小时3~5mL/h。采用持续气道湿化法,湿化液滴入均匀、量少,且随吸入气体形成微粒均匀进入气道,接近生理状态,避免短时间内滴入过多湿化液而引起刺激性咳嗽。充分的气道湿化,即使对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1],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碳酸氢钠可使气道形成弱碱性环境,具有皂化作用,使痰痂软化。不能使用盐水,因为肺可吸收Na+离子而不能吸收Cl-离子。注意: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相对湿度100%,以维持气道粘膜完整,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3.2.2 洗手:住院患者通常有很多机会接触大量细菌。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洗手或不更换手套的手,导致细菌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
3.2.3 监测气囊压力:根据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年版,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气囊注气以恰不漏气为度,一般小于10mL,维持气囊压在25~30cmH2O。责任护士接班时检测并记录压力,一般注入气体7~10mL,不需气囊间断放气。因为短时间气囊放气不能达到恢复粘膜血流的目的,而且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恢复。
3.2.4 落实吸痰操作要点:吸痰前后2~3min应吸入100%的纯氧,以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生命体征、SpO2等;每次吸痰不超过15s[2]。
3.2.5 肠内营养防止误吸:开放气道患者需保留胃管,遵医嘱给予鼻饲。保证患者的能量摄入的同时要控制返流,防止引起肺感染。鼻饲液的温度在38~40℃,切忌过热。鼻饲速度为10mL/min,匀速注入。鼻饲前检测胃管位置,抽吸胃残留量若超过100~150mL,应暂停鼻饲。观察残留物颜色,若为咖啡色应报告医师,警惕胃内出血。鼻饲前吸痰,鼻饲后1h内不搬动患者,不作叩背、体疗、翻身、皮肤护理,以免食物反流和误吸。保持半卧位(30°~45°)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是防止误吸的最重要措施。
3.2.6 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应彻底吸净气管内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解开固定插管的布带,松动胶布,将气囊放气,将新的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远端开口以远1~2cm,边抽吸边气囊放气,另一名操作者快速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将患者头转向一侧,再次吸净口腔内分泌物,立即给予吸氧,并做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24h,注意观察有无呼吸窘迫症状和上呼吸道堵塞发生,必要时在床旁准备好重新插管装置或气管切开。
3.3 基础护理:舒适、安全、清洁。每天进行晨晚间护理。同时病房空气消毒:层流通风,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静电吸附空气净化器均可在有人活动场合下,可不同程度地减少空气中带菌颗粒。重视地面清洁:每天湿式拖地两次。如地面受排泄物或血液污染时可用0.25%含氯制剂拖擦。
3.4 皮肤护理:每2h翻身拍背,使用电气褥及功能垫,防止压疮出现。
3.5 饮食护理:遵医嘱流质饮食。流质饮食是指食物呈流质状态,全无渣滓,易于吞咽和消化。常用的流质食物有稠米汤、藕粉糊、麦片粥,牛乳、豆浆、蒸蛋羹,鲜汤炖嫩蛋、菜水,果汁露、鲜桔汁、西红柿汁,清鸡汤,清肉汤,肝汤等。
3.6 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后患者因无法传达内心的感受及需求,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因插管所承受的痛苦与不适,解释这是暂时的。护士应主动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用打手势或点头摇头、对口形、写纸条、卡片等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时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对稳定患者情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消除患者的烦躁情绪,避免由于患者的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导致的病情变化,鼓励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合作,战胜疾病。
4 小 结
气道湿化—替代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人体在吸入空气时,上呼吸道对空气进行加温加湿,气体到达气管隆突时温度约37℃,相对湿度为100%。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在吸气过程中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所以必须进行充分的气道湿化以维持相应的状态。在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争取救治时间,保障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各项治疗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因此人工气道的有效建立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气道管理是重中之重。如果人工气道管理得当,可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而如果管理不当,不但影响人工气道的使用效果,而且还会招致不少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所以气道湿化管理是一项基础护理[3],也是危重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措施。利用PPT在临床工作中作宣教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赵桂英,胡恒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523.
[2] 施丽旋,侯温萍.人工气道的护理[J].护理与临床,2007,11(11): 983-984.
[3] 冯瑞仙.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 214.
R473.5
B
1671-8194(2013)28-0267-02
*通讯作者:E-mail:5535412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