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3-01-25廖惠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8期
关键词:手术室标本护士

廖惠玲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佛山 528248)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廖惠玲

(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佛山 528248)

目的 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以便为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室护理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内容,并对其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在手术室实施风险教育、风险防范等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调查总结,发现我院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的责任态度、日常管理和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经过风险教育及防范措施的落实后,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及护患关系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科学合理地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能够起到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改善手术室护理环境,以及提高手术室管理和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手术室护理;护理;风险因素;调查

手术室是医院实施疾病抢救、手术治疗的重要部门,在医院中具有工作环境特殊、性质特殊且复杂等特点。概括来说,高风险是手术室中最为典型的特征[1]。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现代化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医院手术室应用到的各种高新技术、设备及治疗方法不断增加,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医院的手术风险[3]。为此,本研究主要结合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室护理的相关临床资料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加以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1.1 手术室工作人员责任态度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科室,手术室的各项要求往往要高得多。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处理手术室事务时,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态度。但实际情况是,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对待患者、药物及器械,以及其他工作时,往往表现出责任态度不强的情况,以致诸多错误的出现。例如出现误用、漏用药物;或是术后物品丢失;术中体位不当,引起神经损伤或坠床;以及术前准备不充分等。

1.2 手术室管理方面的问题

经调查研究,手术室管理的不够完善,是造成手术室高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受到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医护人员的流动性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强。结合改革后的聘用制来看,可以发现,护士比例有所上升,且逐年趋于年轻化,造成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技能不高的情况,直接影响到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无法起到有效约束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培训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使得手术操作失误率上升;另外,未定期对物品、医疗设备等进行检测、清洁,也给手术质量带来一定影响。

1.3 手术室环境方面的问题

手术室环境带来的护理风险,主要表现在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高,易于引起手术感染;手术环境有各类药物或消毒剂残留、医疗设备电离辐射大、术中电刀切割烟雾出现等,损害到人体健康;另外,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过大、工作量大,以及意外损伤等,均会给手术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2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防范

结合当前医院手术室已采取的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归纳手术室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具体如下。

2.1 患者及其手术部位错误的防范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可通过使用录有患者信息的手腕牌,并利用不脱色划线笔为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同时加强对患者查对制度的执行等,均能够起到有效防范患者及其手术部位错误的情况出现[4]。另外,还应把好手术室“四关”,即接待患者时与病房护士认真查对;术前由巡回护士做进一步查对;麻醉前与麻醉医师查对;切皮前1min,与主刀医师、麻醉师及护士等对其手术部位做最后一次查对。

2.2 用药、输液错误及用物丢失等的防范

用药时可由巡回护士详细核实医嘱,并配合麻醉师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抢救过程中,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同时做好记录;在手术未完成前,应存留空安瓿以备核对。输液时,应将液体放置在专用药杯当中,避免混淆;输血时,则应与血库负责人员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血型等进行认真核实并签名及记录。为防止手术用物丢失,巡回护士应在术前、体腔关闭前,以及关闭后和皮肤缝合后几个阶段,配合器械护士对器械、缝针、纱布等进行清点,并通过责任到个人的制度制定,来规范医护人员行为。

2.3 错误体位的防范

应根据患者年龄、损伤部位等,指导患者采用适合的手术体位,包括水平仰卧位、俯卧位、截石位以及侧卧位等几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采用俯卧位时,在翻转患者的过程中,应保持头颈、胸腰部、下肢及脊柱等同步移动,以免发生脊髓损伤情况。另外,受压部位应尽量使用软垫保护,且约束带不宜过紧,肢体不宜过度拉伸。

2.4 标本弄错、手术感染的防范及设备管理的强化

建立并完善标本的存放及送检制度,要求器械护士应严格按照规定保存手术标本,将其放置在标本袋中,并在放入标本柜前使用10%甲醛加以固定并登记。送检时,应由专人负责对手术病理单、标本及标本登记本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同时,术中需要冰冻切片的标本应标明科别、床号及采集部位等,由巡回护士将其与病理申请单送往病理科。

需要安排人员每日轮流对手术室进行清扫,尽可能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以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数。同时,还应加强对手术室空气的监测,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制定并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应重视对C型臂、腔镜等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测及养护;并组织培训,加强对医疗设备及器械的操作使用、注意事项等的学习。

2.5 手术意外伤害的防范

在此方面,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从正确传递刀、剪、针等锐利器械上加以防范。若是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皮肤,科学的做法应是及时脱下手套,由近心端到远心端将血液挤出,并在使用流水冲洗过后,用2%的碘酊对创面处进行消毒。若是需要浸泡标本,应佩戴防护手套,尤其是接触到戊二醛类药物时,除了佩戴防护手套之外,还应戴上眼罩,以避免溅入眼内或造成双手腐蚀[5]。另外,还应实行人性化护理,缓解患者心理、生理压力,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通过采用弹性排班的方式,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等。

3 讨 论

手术室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往往容易受到来自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日常管理以及手术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而导致一系列风险因素发生,降低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目前,医院不良事件、医疗纠纷事件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手术室护理不规范、不科学而导致的[2]。因此需要医院落实手术室各项制度的执行,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及技能培训,并通过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来减轻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压力,做好手术室清洁、消毒及治疗等各项工作。

经研究表明,科学合理地对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防范措施,能够起到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改善手术室护理环境,以及提高手术室管理和护理质量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1] 吴琼娅.手术室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的临床分析与防御措施[C].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中华护理学会,2006,9(1):9-12.

[2] 魏革.手术室的风险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11(9):833-835.

[3] 潘星.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10,(3):66-67.

[4] 黄中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12(34):141-142.

[5] 陈莉莉.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北方药学,2013,8 (8):151-152.

R472.3

B

1671-8194(2013)28-0235-02

猜你喜欢

手术室标本护士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