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2013-01-25康世金周洪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1期
关键词:红霉素单核细胞支原体

康世金 周洪华 谢 勇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康世金 周洪华 谢 勇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儿科,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防止误诊。方法 对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 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腺病毒IgM抗体,HCV-IgM和乙肝二对半均为阴性,EB病毒(EBV),并做嗜异凝集试验,EB-DNA-PCR拷贝。结果 11例MP-IgM>1∶80呈阳性,腺病毒IgM抗体、EB病毒(EBV),HCV-IgM和乙肝二对半、巨细胞包涵体病毒(CMV)抗体阴性,应用红霉素治疗14~28d痊愈。结论 MP感染可致传单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应用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儿童;肺炎支原体;EB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红霉素

肺炎支原体(MP)是近年来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可引起机体多脏器损害,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患儿,年龄:2~13岁;男5例,女6例,其中2、13岁各2例,5、6岁各2例,4岁3例,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

1.2 临床特点

①不同程度发热:11例均有发热(37.8~39.5℃),热程3~15d。②咽峡炎:所有患儿均有咽痛,咽部充血,咽部假膜3例。③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11例:0.8cm×1.2cm~1.9cm× 3.3cm大小,压痛明显。④皮疹:皮疹5例,3~8d自然消退。⑤伴心肌损害5例,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乏力,CKMB中度升高,心电图ST段下移,2例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脏结构及心功能未见异常。⑥肝脾肿大:6例有肝肿大,肋下1.5~4.0cm,质地为中等硬度。脾肿大9例,肋下1~4.5cm,质地为中等硬度。11例患儿ALT均为轻到中等程度升高,HCV-IgM和乙肝二对半均为阴性。⑦合并肺炎4例。胸片呈大块状阴影3例,斑点状阴影1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8~28.4)×109/L,淋巴细胞60%~91%。异型淋巴细胞≥12%(12%~35%)白细胞总数升高2例,正常6例,降低3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60%9例,血小板减少3例(58~90)×109/L,血小板增高2例(350~452)×109/L。10例血沉增快(35~113mm/h)。尿常规:尿蛋白阳性2例,血尿1例。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9例(54~316U/L),天冬氨酸转氨酶(47~178U/L),升高6例;心肌酶谱增高7例。病原学检查:11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MP-IgM均>1∶80,其中6例>1ı160。11例血乙肝二对半、腺病毒IgM、EBVCA-IgM、CMV-IgM,弓形虫IgM抗体均阴性。其他检查:肝脾B超发现6例肝脏肿大,9例有脾脏肿大,与临床体征相符。胸片:3例表现呈大块状阴影,1例为斑点片状阴影;心电图:5例有轻度ST-T下移,2例窦性心动过速。

1.4 诊断标准

①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异型淋巴细胞(异淋)≥10%。②肺炎支原体感染依据:①血清MPIgM抗体阳性或咽试子分泌物PCR法MP-DNA阳性;②除外EB病毒,CMV,腺病毒,乙肝病毒感染,血培养阴性;③加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有效[1]。

1.5 治疗与转归

11例患儿经临床和化验检查确诊MP感染后,8例采用红霉20~30mg/(kg·d),疗程2~3周,3例红霉素不能耐受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服3d停4d,疗程3周,并辅以保肝、营养心肌及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当日退热2例,2d退热1例,5d退热3例,7d退热4例,1例高热持续不退者在治疗第8d给与甲基强的松龙2mg/kg/d静点,3d后体温恢复正常。热程长短与抗支原体治疗早晚有关。治疗15d后复查肝功能及心酶谱均恢复正常,心电图ST下移消失;治疗25d后复查胸片肺部阴影消失正常,平均住院时间15d(14~28d)。出院时所有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化验及辅助检查恢复正常。

2 讨 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清中可见嗜异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1],儿童发病率较高,不少学者研究发现,除EB病毒外,有5%~10%的患儿是由其他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肺炎支原体(MP)等感染引起[2],其临床表现与经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IM)十分相似,也表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称为类传单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原核微生物,能独立繁殖,含有DNA和RNA,无细胞壁,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它不仅引起多种呼吸道感染,还可导致肺外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3]。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不但可直接损害靶器官,还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肺外其它器官系统损害,其发病机制是肺炎支原体与人体的心、肺、肾、肝、脑及平滑肌组织等存在部分相同抗原,当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性损伤,从而引起多器官病变[4]。

本组病例为MP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IM)十分相似,常常合并两个以上器官损害,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较多见,但重症病例较少,本组11例患儿无嗜血综合征发生。11例患儿确诊前均不同程度使用过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抗炎,或病毒唑治疗无效,临床误诊率较高;由于MP无细胞壁,所以对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对抗病毒药物同样无效;但对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其中以红霉素为首选,对红霉素不能耐受,可选用阿奇霉素口服,疗程一般3~4周,停药过早易复发。本组患儿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与国内报道结果相符[5]。

该组患儿化验检查MP-IgM抗体均阳性,而弓形虫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腺病毒IgM抗体、EB病毒抗体及乙肝二对半均为阴性。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有效,临床特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诊断标准,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及抗支原体治疗的早晚有较大关系。MP感染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合并多器官损害,所以儿科工作者应提高警惕,临床上对有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血常规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的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MP)、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可能,对该类患儿应常规化验MP-IgM。乙肝二对半、腺病毒IgM、EB-VCA-IgM、CMV-IgM,弓形虫IgM抗体以免误诊;确诊越早、治疗越积极,病程可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对持续高热病人在积极正确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给予甲基泼尼松龙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 洪冬玲,李强,贾苍松.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7):723-726.

[3] 周树林,何金凤.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4):511-513.

[4] 王洪通,董宗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96-998.

[5] 张晓敏,刘玉伶,付四毛.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4):272.

R563.1

B

1671-8194(2013)21-0257-02

猜你喜欢

红霉素单核细胞支原体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