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垫缝扎固定术在治疗36例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01-25庆格乐
庆格乐
(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肛肠科,内蒙古 科右前旗 137400)
肛垫缝扎固定术在治疗36例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庆格乐
(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肛肠科,内蒙古 科右前旗 137400)
目的 探讨并分析临床实践中采用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痔病的应用价值,为痔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应用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痔病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33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94.4%,治疗有效率为100%;出血症状消失率为96.7%,脱肛症状消失率为93.9%。结论 肛垫缝扎固定术可有效治疗痔病,具有微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实践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肛垫缝扎固定术;痔病;手术;应用价值
在我国的肛门直肠类疾病中,痔病发病率极高,各个年龄层次均可能发病,且其发病率还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然而,痔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肛垫下移理论、静脉曲张理论和血管增生理论等,自Thomson提出肛垫这一概念后,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痔病发病机制等研究的不断深入,现认为:肛门周围血管内血液郁滞及肛垫的病理性的移位和肥大在局部形成的团块即是痔,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肛周局部支持组织松脱导致肛垫下移而出现充血、出血、水肿和肥大等症状[1]。我科以肛垫下移学说为理论依据,采用肛垫缝扎固定术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本组选取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符合手术指征的痔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分布为20~78岁,平均年龄为54.7岁;而患者病程为1~26年,平均病程为12.5年。根据痔病种类可分为:内痔患者14例,混合痔患者22例;而在进行临床诊断后,可判断患者临床分期为Ⅲ度19例,以便血、便时滴血及肛门脱出可回纳等为主要症状;Ⅳ度患者17例,其症状与Ⅲ度患者近似,但肛门脱出后不能回纳。
1.2 方法
①术前准备及麻醉:患者术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凝血功能等常规的术前检查,从而排除任何手术禁忌指征对手术的影响。另外,患者术前6h开始禁食,并进行灌肠等为手术肠道做准备;术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和点滴地西泮等镇静催眠药及抗生素。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选取合适体位及麻醉方法,常选用腰麻、局麻,特殊情况下进行全身麻醉。②肛垫缝扎固定术:在患者进入适宜的麻醉深度后,手术区及临近肠管行常规消毒并铺置无菌巾。对出现肛脱的患者进行还纳后,扩肛使患者直肠下端、肛管暴露并将齿状线、直肠部黏膜及痔核充分暴露于术野之内,使用2号线以下的肠线再齿状线下移肛垫处两侧进针并沿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8”字缝合,在缝合过程中每针消毒且必须达到肠管的黏膜下层和肌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其母痔附近选取截石位3、7、11三点Y字形缝合肛垫。缝合完毕,对缝合部位有无出血、有无黏膜破裂等情况进行检查,将术中出血清除。在肛内置入包裹凡士林纱布条的橡胶引流管后固定[2]。③术后处置:术后3d,给予患者止血及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止血及抗感染治疗;要求卧床休息,术后6h,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后2d内控制患者排便。一旦患者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及时予以适当治疗处理。
1.3 疗效评定
①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创口愈合良好,患者肛门恢复正常排便能力,排便时无任何出血、滴血情况,且排便通畅,排便后无肛脱、无任何肛门下坠感可认为患者治愈;②主要症状得到改善,肛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创口愈合情况一般或未愈,排便是时无任何便血、滴血情况发生,排便后肛门下坠显著减轻,偶有脱肛发生则患者治疗效果判定为有效;③各种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则患者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2对数据进行检验,并将P<0.05作为差异性明显判断标准。
2 结 果
本组36例患者中,治愈33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94.4%,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有效的2例患者中,2例出现脱肛症状,1例在术后8d出现便血症状。术前,30例患者存在便血症状,术后29例均消失,出血症状消失率为96.7%;另术前33例患者存在脱出症状,术后31例脱肛症状消失,脱肛症状消失率为93.9%。此外,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肛周肿痛及发热症状,经抗生素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长达12个月的随访,患者肛门功能正常,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狭窄等术后并发症。
3 讨 论
对于痔病的治疗原则,在肛肠学界已达成共识,即:在痔未出现出血、脱垂、血栓、嵌顿等症状尚未发展为痔病时,不需要进行治疗,且痔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缓解,因肛垫在控制排便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非必要时,以保守治疗为主,而进行手术治疗则尽量降低对肛垫的损伤、破坏。手术对痔病的治疗观念也完全抛弃了过去将痔完全彻底地切除的观念,在手术中尽量保护肛垫结构,降低手术对患者控便能力的不良影响,以痔环切术、分段外拨内扎术、PPH术、保留肛垫术及肛垫复位术、肛垫缝扎固定术等为主。本组研究将Thomson的肛垫下移学说为依据,通过对肛垫复位、肛垫支持韧带等组织的固定达到治疗目的,恢复患者肛门正常功能。肛垫缝扎固定术的治疗原理可能为:首先,术中对肛垫组织的缝合固定实现了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黏膜肌层的固定,有效防止了肛垫的下移、脱垂,从而复位肛垫;其次,缝合可能导致手术局部炎性反应的出现,引起局部组织的纤维化,进而肛垫得以与周围组织紧密固定;最后,在对肛垫的缝合的同时阻断了内痔内的血液来源,导致痔的萎缩和消失[3]。
总之,较之其他手术治疗痔病的方法,肛垫缝扎固定术对患者肛门及肛垫损伤小,手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小,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 杜连军.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0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22.
[2] 周峰,张旗,张永安,等.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痔病36 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063-1064.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S].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R657.1+8
B
1671-8194(2013)21-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