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体会
2013-01-25肖珩
肖 珩
云南南疆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8
浅谈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体会
肖 珩
云南南疆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8
中医治疗;肺心病;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反复发作,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厚、右心衰竭、心功能衰竭、导致全身性代谢障碍的全身疾病。临床表现除呼吸道感染症状外,可见喘咳不能平卧,唇青甲紫,水肿,尿少,食欲不振,甚则出现昏迷,嗜睡,狂躁,抽搐等神志异常症状。中医谓之肺胀。肺胀源于《内经》,《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又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对肺胀的主证有“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的描述。成熟于后世历代医家。《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对肺胀的发病机理有“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则不能宣畅,故咳逆上气也”的记载。《丹溪心法·咳嗽》记有“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指出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瘀阻肺,肺气上逆所至。《张氏医通·肺萎》说“盖肺胀实证居多。”和《证治汇补·咳嗽》说“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提出肺胀的辨证论治应分虚实两端。
1 从脏腑生理、病理过程分析
肺心病往往是由于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从症状上来看,多为虚喘,因为动则气喘是虚喘。关于气血循环的代谢,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说明人的生生之气借肺的呼吸运动与大自然进行交换,又借血脉经络游溢全身,进行吐故纳新,生命才能维持。正常的气血循环与肺、肾、心三脏的生理功能有关。生气与大自然交换的呼吸过程在于肺和肾;气血运行吐故纳新的过程在于肺和心。故所谓“虚喘”是肺肾两虚而言。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气虚则喘促气浮,多为吸气长、呼气短;而肾气虚则不能纳气于肾,多为吸气短、呼气长。肺主一身之气,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都需要“气”来调节,而气调节的关键又在“肾”,因而古人有“肺得命门而节治”之说,命门与肾相通,所以气的活动在肺,气的调节在肾。因而在临床上有相当多的肺心病重症患者,单纯治肺往往不能平息,必须用固纳肾气的方法,才能取得疗效,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同时,在肺心病的过程中,往往由于气机阻滞,积液而为痰饮,其清者为饮,病在于脾,浊者为痰,病在于肺,脾肺机能失调而生痰饮。例如肺心病晚期,常因脾失健运,化生功能障碍,水湿不能化气,饮溢于肠胃,则见恶心欲呕、胃脘闷胀。饮溢于胸膈,阻碍气机,肺失宣降,则胸闷喘满,通调失职则浮肿尿少,面色黧黑,水饮凌心则心悸,水饮积聚于膈间则为痞坚。
另外,在肺心病的过程中,若外感风寒,化热壅肺,阻塞气道,则可出现恶寒发热,痰多为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则见气短,喘促等证。
肺心病日久,气阴亏耗,阴精不足,则肝失疏泄,儒养功能失常,肝阳上亢化火生风,上扰心神,以致出现嗜睡、昏迷、狂躁、抽搐等急重症状。
2 从气血、阴阳方面分析
心与肺同属上焦,肺主气,心主血,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循环不息,主要与心肺功能有关。“气帅血行,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本病多因肺气壅滞,日久则由肺及心而耗伤心气,导致血行不畅,必然出现瘀血,浮肿,喘息等证候。
肺心病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发热、纳差、痰涎气壅,灼伤耗损脏腑的阴液,首先表现为肺阴虚的症候,进而耗伤肺气,导致气阴两伤,日久或病情加重,则致肺、心、肾三脏受累,阴损及阳,从而出现全身浮肿,尿少,气不化水的阳虚现象。
综上所述,本病是由肺累及心肾的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喘、浮肿、神志异常等症状主要特点是由肺及心,由气及血,由阴及阳。
3 中医辩证施治
肺心病的症状比较复杂,而且各个病理阶段特点不同,以及个体差异性很大,因而在治疗过程要根据病人的各个阶段性的特点,辩证施治。根据临床体会,本病大致可慨括为四种情况。
3.1 肺心病缓解期 病理特点:心肺气虚,肺气壅滞。以喘、气促、心悸、有时不能平卧为主症。治以补肺养心,降气定喘为法,宜用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3.2 肺心病心肺功能代谢不全期 病理特点:肾不纳气,心气不足。以喘、心悸、发绀(口唇、指端)为主症。治以益气养心,固肾纳气为法,宜用生脉散合济生肾气丸加味。
3.3 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代谢不全期 病理特点:脾虚饮停,阻滞心肺。以喘、心悸、浮肿(颜面、全身)为主症。治以温脾行气,化痰饮为法。宜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3.4 肺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期 病理特点:水饮内停,外感风寒。以喘、心悸、发热恶寒为主症。治以散寒解表,温化里饮为法。宜用小青龙汤加味。
4 肺心病的急救处理
肺心病的急重症,来势凶险,需要急救处理,西医已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适时选用中医辩证治疗。
4.1 呼吸性酸中毒因呼吸道阻塞,二氧化碳潴留而诱发,以嗜睡、昏迷、狂躁、抽搐等精神症状为主症。治以镇肝熄风、降气化痰为法。宜用镇肝熄风汤加味。若仅有痰阻气道,可用降痰化气,疏通气道的法则,用川贝12g,葶苈子15g,大枣10g,水煎服。
4.2 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所致,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嗜睡为主症。治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法。宜用四君子汤加味。
5 总结
在治疗肺心病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掌握和分析邪正两者交争对立关系,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抓住不同阶段的特点,标本缓急,既掌握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肺心病缓解期,以治肺为主,治心为辅,益气养阴,兼以降气化痰;失代偿期,以摄纳肾气、平喘消肿为主,佐以养心活血,重点在于扶正;心肺功能不全,水饮内停,以健脾行气,化痰蠲饮为主;若合并肺部感染,则以解表散寒,温化里饮,祛邪为主;若为急症危候,出现嗜睡、昏迷、狂躁者以镇肝熄风、降气化痰为主;若出现痰阻气道,则以疏通气道为主;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时,重点在于调整脾胃升降功能。本病以肺虚为主累及心、肾、脾三脏,痰浊与瘀血交阻,气虚血瘀痰阻贯穿始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体现。
R259
A
1007-8517(2013)03-0085-02
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