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驱虫药在羊群中的应用

2013-01-25王广威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驱虫药伊维吸虫

王广威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包头 014100)

驱虫药在羊群中的应用

王广威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包头 014100)

寄生虫病是羊的3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之一,主要寄生于羊的体表、消化道或内脏器官中,它吸收羊的血液营养,造成羊只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内脏机能受损、生长发育受阻、繁殖力和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某些寄生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亚于传染病,其危害不仅仅是夺取营养,最严重的问题是可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预防羊的寄生虫病,根据本地区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驱虫是羊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正确选用驱虫药物

在选用驱虫药物时,既要考虑驱虫范围,即驱虫范围要广、疗效高、毒性低的药物,又要考虑经济价值;同时,寄生虫多为混合感染,所以在驱虫时,还应适当配合应用各种适合的驱虫药物(配伍用药),针对所发现的感染寄生虫种类选择驱虫药物进行驱虫。对羊群要进行定期驱虫,并且要经常更换抗寄生虫药和给药途径,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驱虫效果。

1.1 准确诊断

可感染羊的寄生虫很多,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主要有肠道绦虫、肝片吸虫、捻转胃虫、肠结节虫、钩虫、鞭虫、肺丝虫、疥 癣、羊鼻蝇、羊虱、蜱及脑包虫等,有时也发生合并感染,因此,在用药前,应通过检验其粪便和各种症状进行诊断,根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驱虫药物,切不可盲目用药。莫尼茨绦虫用别丁(硫酸二氯酚)灌服治疗,也可用 1%硫酸铜溶液灌服;肝片吸虫用硝氯酚治疗;羊脑包虫病用吡喹酮治疗;羊鼻蝇常用敌百虫治疗;羊疥癣最简便的方法是药浴,可用辛硫磷乳油水溶液药浴,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20%碘硝酚也能有效杀灭疥螨,控制疥癣病的发生。

1.2 药效试验

给大群羊驱虫时,先选用几只进行药效实验。(1)观察用药是否对症;(2)准确用药剂量,防止药物中毒。驱虫药物一般都毒性较大,用药后证实药物安全、有效,再进行大群用药。

1.3 选择药物原则

在选择驱虫药时,既要根据畜禽种类、年龄、感染寄生虫的种属、寄生的部位等情况选择驱虫范围广、疗效高、毒性低的广谱驱虫药,又要考虑经济价值。由于畜禽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驱虫时可适当配合应用各种合适的驱虫药或直接选用多功能广谱驱虫药。

1.4 驱虫药分类

(1)有机磷酸酯类:用作驱虫的低毒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萘肽磷、蝇毒磷等,其中以敌百虫的应用最广。敌百虫为广谱驱虫药,对多数消化道线虫和部分吸虫(如姜片吸虫)有效,亦可杀灭体外寄生虫,如螨、蜱、蚤、虱等。解毒可应用阿托品或胆碱酯酶复活剂。一般轻度和中度中毒时单用阿托品,按每千克体重用药0.5~1 mg即可,严重时与解磷定(15 mg/kg体重)合用,效果较好。

使用敌百虫的注意事项:毒性大,不要随意加大剂量;水溶液应现配现用,禁止与碱性药物或碱性水质配合应用;用药前后,禁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有机磷杀虫剂及肌松药(如琥珀胆碱),否则其毒性大大增强;怀孕及胃肠炎患畜禁用;休药期不得少于7 d。

(2)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驱虫药主要包括阿维菌素类和杀螨菌素类。前者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诺菌素等;后者包括摩西菌素、杀线虫菌素、杀螨菌素D等。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伊维菌素。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

(3)咪唑骈噻唑类: 咪唑骈噻唑类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和噻咪唑,其中以左旋咪唑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应用最广泛,该药又名左咪唑、左噻咪唑,为噻咪唑(四咪唑)的左旋体。左旋咪唑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常用的有片剂、针剂和浇注剂(透皮剂)等多种剂型,可通过内服、注射和皮肤涂擦等途经给药。本品对蛔虫效果极佳;对食道口线虫效果良好;对毛首线虫效果不稳定;对疥螨和原虫类无效。

使用左旋咪唑应注意:左旋咪唑可引起肝功能变化,患肝病畜禁用;本品中毒症状似胆碱酯酶抑制剂,其M-胆碱样效应为流涎、便频、胃肠蠕动加快、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呼吸困难、心率减慢、瞳孔缩小等。

(4)苯骈咪唑类 :苯骈咪唑类化合物主要有阿苯达唑、尼妥必敏、噻苯达、甲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丙氧苯达唑、氟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等。 阿苯达唑是国内兽医临床使用最广的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阿苯达唑又名丙硫苯咪唑、丙硫咪唑,内服给药对常见的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虫效果。阿苯达唑按每千克体重用药5~10 mg内服,对蛔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等有良好的驱虫效力,但对疥螨和原虫类无效。

使用阿苯达唑应注意:本品有致畸作用,切忌大剂量连续应用;休药期不少于14 d。

驱虫药要不断更新换代。针对已形成抗药性的药物,要采用化学药物中新的衍生物,来取代已形成耐药性的药物。最好在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虫株之前,把它替换下来。因为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相同的某种抗蠕虫药,可能存在交叉抗药,故在驱虫用药中,应避开使用作用方式相似的抗某种蠕虫药。如左咪唑和伊维菌素,对抗甲噻嘧啶的羊毛圆线虫,驱虫率达99%。

驱虫药要搭配使用。几种驱虫药要配伍使用,可显著提高其抗药性虫株的敏感性。如驱除消化道线虫时,先使用丙硫咪唑,间隔两周后,再用伊维菌素,两种药搭配使用,驱虫效果更好。

选用较为敏感的药物。在实际生产中,单用伊维菌素产生对线虫抗药性后,引进较为敏感的氯氰碘柳胺钠,组成复方抗寄生虫注射液,即出现驱除消化道线虫较好的效果,用药2l d后,虫卵减少率和虫卵转阴率均为100%,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芬苯达唑、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球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抑制作用。所以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只能选复方的驱虫药。预防性驱虫所用的药物有多种,应视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应用。

2 用药剂量准确

正确使用畜禽驱虫药物,既要达到用药剂量标准,又要防止畜禽药物中毒。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各种驱虫药物对畜禽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所以,驱虫时药物的使用量一定要准确。既要防止用药剂量过大造成畜禽药物中毒,又要达到驱虫效果。

2.2 因为低浓度长时间用某种驱虫药,容易产生耐药性虫株。所以每次使用药量要给足,只有足够的用药量和浓度,才能达到较高的驱虫效果。这表明足够而有效的剂量对驱虫药抗药性的产生具有一定影响。否则药量不足,既降低了效果,还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3 使用驱虫药要求剂量准确,并且要先做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驱虫过程中,发现病羊,应进行对症治疗,及时解救出现毒副作用的羊。

2.4 孕羊用药要严格控制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2.5 体弱的羊只用药要严格控制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2.6 过敏体质的羊只用药要严格控制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

2.7 个体差异大的羊群禁止饮水或拌料给药,防止给药量异常。2.8 注射给药时,采用的注射针头粗细长短一定要适中,进针的深浅多少也一定要适中,防止药物流出,实际有效注入剂量减少。

3 给药途径正确

对羊群进行定期驱虫,要经常更换抗寄生虫药和给药途径,防止产生抗药性,以提高驱虫效果。常用的驱虫给药途径有五种,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透皮涂擦和药浴(又分水浴和沙浴)。驱虫分驱体内虫、驱体外虫和驱体内外虫。驱体内虫法主要是驱除羊体内的胃肠道蠕虫(线虫、绦虫和吸虫),驱体外虫法主要是防治体表的螨、蜱、虱等,驱体内外虫法主要是防治体内外寄生虫,是目前最常用的驱虫方法。 左旋咪唑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肠道线虫一般多用左旋咪唑,常用的有片剂、针剂和浇注剂(透皮剂)等多种剂型,可通过内服、注射和皮肤涂擦等途经给药;.畜群有吸虫、绦虫感染时,一般多用吡喹酮等内服给药;驱体外虫一般多用磷丹乳油(辛硫磷浇泼溶液)采用透皮涂擦或药浴(药浴是防治羊的外寄生虫病,特别是羊螨病的最有效的措施);夏秋采用水浴,冬季采用沙浴;伊维菌素一般多采用皮下注射;肝片吸虫常用硝氯酚内服或皮下注射均可。要求速效应直接将药放到寄生部位(胃肠道的经口服,表皮的涂擦或药浴),要求长效应进行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是国内兽医临床使用最广的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阿苯达唑又名丙硫苯咪唑、丙硫咪唑,内服给药对常见的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虫效果,一般多采用内服;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因此伊维菌素一般多采用皮下注射驱杀体外寄生虫,采用内服驱杀肠道线虫。

4 把握用药次数

为了达到驱虫目的,根据寄生虫生物学特性,依据感染轻重,防止自身感染,正确把握用药次数,可在第一次使用驱虫药物后,间隔7~14 d在进行第2次驱虫。如用依维菌素.驱牛羊体外寄生虫时,应于7~10 d后重复用药1次。药浴后间隔8~14 d再补浴1次。注射吡喹酮治疗脑包虫用药10 d后应进行第2次用药。给药后4 h再饲喂,驱虫后3 d内要注意观察粪便,以便确定效果,把握再次用药情况。治疗性驱虫一般以绵羊粪便的检查情况或对死羊的解剖结果,依感染轻重对症握驱虫用药次数。

5 把握给药时机

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用药物给羊群进行预防性驱虫。预防性驱虫的时机,根据寄生虫病季节动态调查确定。例如,某地的肺线虫病主要发生于11~12月份及翌年的4~5月份,那就应该在秋末冬初草枯以前(10月底或11月初)和春末夏初羊抢青以前(3~4月份)各用一次药物;也可将驱虫药小剂量地混在饲料内,在整个冬季补饲期间让羊食用。秋后草好,羊爱吃,天不冷不热,羊肥壮,正是为羊驱虫的大好时机。驱虫一般在早上,在驱虫前要禁食、进水一顿,然后再投服驱虫药或注射驱虫药。给药后4 h再饲喂,驱虫后3 d内要注意观察粪便,以便确定效果,把握用药次数。治疗性驱虫一般以绵羊粪便的检查情况或对死羊的解剖结果,依感染轻重对症驱虫。

6 保证药物足够的作用时间

用依维菌素.驱牛羊体外寄生虫时,一定要采用长效剂型,一定要皮下注射,一定要在7~10 d后重复用药1次,这样才能保证药物作用的持续性。水药浴要保证足够的浸泡时间,沙药浴要保证沙层长时间的松散,便于发散药物和接触羊体。只有保证了药物足够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驱虫效果。

7 正确对宿主进行药物驱治

有许多寄生虫存在于非畜禽宿主体内时,人类无能为力,因为宿主太多,充彻了整个地球。但是,寄生脑包虫成虫体的犬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只要经常驱杀犬的绦虫,就能减少羊脑包虫的发病。放牧羊的饮水地,只要采取了灭螺措施,就能减少羊肝片吸虫的发病。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了对非畜禽宿主可行的措施,就能达到理想的事半功倍的驱虫效果。

猜你喜欢

驱虫药伊维吸虫
淡水鱼中3 种吸虫囊蚴多重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伊维菌素长效制剂研究进展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给猪驱虫常见错误
枝双腔吸虫的形态学鉴定及分子进化研究
儿童如何正确服用驱虫药
国内首个0.6%伊维菌素预混剂(伊力佳)上市
“驱虫药”左旋咪唑能增强免疫力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伊维菌注射液中伊维菌素B1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