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1-03-29李玉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活史包囊吸虫病

李玉昌

(黑龙江省穆棱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黑龙江 穆棱157599)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主要指:大拟片形吸虫也称大肝片吸虫;支双腔吸虫也称矛形双腔吸虫或小肝片吸虫;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和圆锥吸虫等。

1 反刍动物大拟片形吸虫病

1.1 虫体和感染大拟片形吸虫(大肝片吸虫),长100mm,厚2~4.5mm,宽11~26mm,椭圆形。其与肝片形吸虫的区别是缺少前面的圆锥突起。大拟片形吸虫常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鹿是其最主要的宿主。其生活史与片形吸虫属的其他吸虫相似。大拟片形吸虫的生活史中的一部分在牛体内。感染牛时,其致病性较弱,且损伤部位主要局限于肝脏。在绵羊和山羊中,由于吸虫在肝实质中的大面积移行,故即便是少许的吸虫也可引起死亡。

1.2 病 变大拟片形吸虫感染鹿时,只有轻微的组织及应,吸虫被附着在与胆管相通的薄纤维包囊中。感染牛时,大拟片形吸虫会引起严重的组织反应,出现不与胆管相通的厚壁包囊。绵羊感染时通常不形成包囊,但吸虫移行于肝脏和其他器官表面会引起严重的组织损伤。感染吸虫的牛、绵羊和鹿的肝脏变黑。幼吸虫移行时,可在器官表面形成弯曲的虫道。

1.3 诊 断虽然大拟片形吸虫的卵与肝片形吸虫相似,但其应用价值有限;大拟片形吸虫虫卵一般不会进入牛和绵羊的体内。确诊需要在尸检时发现寄生虫,以及对肝片吸虫和大片形吸虫进行鉴别。当反刍动物和鹿食用被污染的牧草并发吸虫病时,应首先考虑大拟片形吸虫感染。牛常发生大拟片形吸虫和肝片形吸虫的混合感染。

1.4 治 疗曾有报道证实,羟氯扎胺可有效治疗鹿的大拟片形吸虫病,雷复尼特对牛有效。阿苯达唑(7.5mg/kg)、氯舒隆(15mg/kg)和氯氰碘柳胺(15mg/kg)可有效控制绵羊的大拟片形吸虫病。大拟片形吸虫必须通过鹿完成其最后的生活史,如果禁止鹿进入牛和山羊的放牧区,就可对该病进行有效控制。只要在一个地区发现有中间宿主,且对其栖息地性质进行过调查,就有可能控制这类中间宿主(如椎实螺)。

2 反刍动物支双腔吸虫病

2.1 虫体和感染支双腔吸虫(矛形双腔吸虫,小肝片吸虫)虫体细长,长6~10mm,宽1.5~2.5mm。在很多国家均有发现,并可感染包括反刍动物在内的大多数终末宿主。支双腔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陆地螺,在其体内形成无尾尾蚴,并在大量黏液中聚集成团(黏球)。尾蚴被第二中间宿主蚂蚁摄入后在其腹腔内形成包囊。在丝光蚁食道下神经节中的一到两个囊蚴,即可引起蚂蚁将自身贴在牧草上的异常反应,这无形中又增加了终末宿主摄入囊蚴的机会。未成熟的支双腔吸虫不能在肝脏组织中移行,但会从肠道抵达胆管,并在感染后10~12 周开始产卵。

2.2 病变和诊断宿主感染支双腔吸虫后不会产生免疫力,严重的感染可能会累积,例如,一只成年绵羊体内可多达5万只吸虫。宿主感染后一般表现为肝硬化、胆管增厚和扩张。经济损失主要是由肝脏病变引起的。病畜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般仅在大量感染时能够观察到。卵中包含一个非常小的(40μm×25μm)、不匀称的、浅棕黄色的毛蚴。

2.3 治疗和控制有效的驱虫疗法是对牛或羊一次使用15mg/kg 或2 次7.5mg/kg 的阿苯达唑,连用数日,或按20mg/kg 使用奈托比胺,可有效驱除病畜体内的支双腔吸虫。支双腔吸虫的生活史复杂,使对中间宿主的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范围的使用化学试剂,已经对相似物种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反刍动物前后盘吸虫病

3.1 虫体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感染反刍动物的前后盘吸虫有许多种,如端盘吸虫、瘤胃吸虫、圆锥吸虫。成年前后盘吸虫为梨形,粉色或红色,体长约15mm,吸附在瘤胃的皱襞中。未成熟的幼虫长1~3mm,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毛蚴并感染扁卷螺或沼泽泡螺。其随后在上述螺体内的发育过程与肝片形吸虫的生活史相似,最后,尾蚴由螺体内释出,并散布在草木中。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宿主体内,尾蚴脱囊变为童虫,在网状组织中移行至瘤胃前可在小肠中停留3~5 周,一般在感染宿主7~14 周后开始产卵。

3.2 临床表现动物即便是大量感染成虫,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疾病症状。未成熟的吸虫通过尾部的一个大吸盘吸附于十二指肠,有时也可吸附于回肠黏膜,引起肠炎、坏死和出血等。感染动物表现厌食、多饮、消瘦和腹泻,随后出现大批死亡,此现象在犊牛和绵羊中尤甚。成年牛羊感染后会对再次感染产生抵抗力,但可成为大量成虫的携带者。

3.3 诊 断前后盘吸虫的虫卵有卵盖、个体大、透明,极易辨认。但在发生急性感染的宿主粪便中一般没有虫卵。了解该地的发病情况以及对液粪进行检验一般可发现未成熟吸虫,许多吸虫都是通过液粪排出的。而诊断通常是在尸体剖检后才能作出。

3.4 防控和治疗采取降低宿主螺数量的控制措施与肝片形吸虫的方法类似。已有报告显示,羟氯扎胺(间隔3d,2 次用药)以及硫氯酚和左旋咪唑联合使用,都可有效治疗前后盘吸虫病,实践表明,其有效率高达90%以上。

猜你喜欢

生活史包囊吸虫病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海洋甲藻包囊及沿革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图版
四川省若尔盖牦牛藏绵羊包虫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社会生活史高考命题特征分析及启示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