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2013-08-25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蒙汉双语生物

金 凤 金 山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8)

《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金 凤 金 山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8)

“生物统计学”课程是农业院校种植专业、养殖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随着本科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讲授“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时大大缩减,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讲授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教材作为课程最基础辅助工具能够有效补充课堂内容,起到技术手册作用。因此,在教学改革及促进课程质量工程建设中不断完善其内容,及时导入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知识,发挥其潜能是教材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

1 “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建设必要性

“生物统计学”是探索生物资料的内在规律,并做出合理揭示的学科。生物统计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是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一个极重要的平台。其许多理论与方法是从生物学的应用实践中探索提炼并不断完善总结出来的。生物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生物学实践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生物统计学》教材作为该学科的主要工具,描述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理论方法。

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前身)1952年成立以来,“生物统计学”作为必修专业基础课,畜牧系、兽医系、草原系、经管系、农学系、园艺系等多个专业均开设了此课程。1979年改革开放后,布和通拉嘎教授率先开设了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畜牧、兽医、草原等各系蒙语授课学生。为以后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农林院校的本科教学体质改革,1999年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开设了蒙汉授课“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2000年食品科学学院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也开设了蒙汉授课“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课程。

根据生源及学校办学特点,考入我校学习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生态环境等专业的蒙汉双语授课学生越来越多。尤其在蒙语授课的学生中,从牧区考入的学生占多数。他们中的多数毕业生毕业以后可能仍然从事牧业领域的工作。他们从小生活在蒙古族聚集的环境,受民族文化影响很浓,形成了独特的认知方式。他们更需要拥有用他们的母语语言文字编写的,符合他们文化背景的通俗易懂的教材。“生物统计学”课程作为专业技术课,是他们第一批接触、是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因此,蒙汉双语《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

2 《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建设必然性

2.1 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促使教材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深入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和需要,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的过程当中。“生物统计学”课程性质决定了我们急需改革教学形式,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教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区别于满堂灌的传统方式,教师给学生推荐有参考价值的相关书籍,教学中安排更多的讨论课。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其个性,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深造中继续学习和掌握更深的统计原理和方法打下牢固的基础。

2.2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有能力建设课程系列教材

菊林花教授自1982年就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等课程。多次出国学习,积累了30年的丰富经验,在2012被评为校级名师。金凤副教授自1985年开始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已有 28年教学经验。自1988年开始自编、参编、主编多部教材的丰富经验。2009~201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统计教研室与佐佐木教授共同研究完成了“地方品种遗传参数估计模型”。玉荣讲师自2004年以来用蒙汉双语讲授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2010年到中国农业大学研修学习,积累了可喜的教学经验。

2.3 教材是有效补充课堂内容的工具、技术手册,要及时关注本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它作为边缘交叉学科,已经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生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高科技农业研究、生物制药技术、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畜禽数量遗传学研究、畜禽遗传繁育、生物信息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学”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增加生物统计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我讲授蒙汉语“生物统计学”课程28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影响了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结合高校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对教学内容有效补充作用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

3 《生物统计学》教学团队的教材编写的实践

我校《生物统计学》教学团队的学术水平高,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一线教学团队中主编和参与编辑的蒙汉双语系列教材多部,促进了教学水科和能力的提高。表1中列举了我校教师主编和参与编写的教材及其应用情况。

4 教材作用

4.1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我们编写教材时不仅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而且注重了与现代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解决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因认知差异引起的教学效果有差异的问题。

4.2 教材可以成为辅助工作书

虽然电子课件因其信息量大而受到大家好评,但是学生上课时更多的时间忙于抄课件,忽略了教师的讲解,而教材恰可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获得试验设计模板与方法、经典分析案例的详细步骤、显著性检验临界值等。

表1 《生物统计学》教学团队近年主编和参编教材情况统计表

4.3 辅助科研成果提升

本系列教材在辅助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科研成果与统计学结合,进一步支撑统计分析案例教学,解决了今后修订教材时的实际案例问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结果统计分析相互辅助的良性循环。

蒙汉双语《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突出了“生物统计学”是方法论、工具论的特色,而且顾及到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地区特色,内容编排上多为草原畜牧业案例,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 推广应用情况

5.1 作为专业技术课教材使用范围较广

我们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被内蒙古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定为八省区蒙语授课本科教材。作为必修课教材,印刷多次,每年使用册数近300册。学生通过阅读本系列教材,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为增强教学效果起了重要作用。

5.2 教师的助手,学生的良师益友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讲授学时大大缩减。教师讲授的内容只能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生想掌握更多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可获得详细操作步骤,实现复杂的运算。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升。

5.3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手册

我们主编的系列教材都是相关部门指定正式出版的教材,保证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本领域具有权威性,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可作为诸多行业及相关专业读者的参考用书。例如,2012年7月,锡林郭勒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3个旗的就业局举办的“畜牧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畜产品经纪人与效益分析”课采用的教材就是我们主编出版的“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授课对象近150人,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4 辅助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质量工程建设

在2012年“生物统计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同时促进了科研成果进一步支撑统计分析案例教学,为我们今后修订本系列教材提供了实际案例,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结果统计分析相互辅助的良性循环。

6 “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建设规划

我们积极申报了2013年全国“十二五”规划蒙古文教材编审出版选题项目,更新教材案例,集成更多的统计软件应用,更加发挥本课程作为交叉学科的独特优势。

总之,在建设蒙文版“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过程中,从多角度、新视野入手,注重了理论与实践联系,教学与科研的相结合。它们的出版发行,不仅对蒙语授课学生提供教材,对课程教学起辅助作用,为“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审批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更可喜的是填补了中国没有蒙文版“统计学”系列教材的空白,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沈显生,尹路明,李树美,等.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02,(3):22-26.

[2] 刘传菊,刘长海.也谈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4):13-15.

[3] 李长萍,张力跃.农林院校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7):38-41.

[4] 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5] 佘泽红.合理构建生物统计学的实验教学体系[J].科教文汇,2007(5):103.

[6] 朱香萍,李桢,张庭荣.信息时代《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08,(2):81-83.

猜你喜欢

蒙汉双语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第12话 完美生物
蒙古族民间游戏在幼儿“蒙汉双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浅谈如何做好蒙汉翻译工作
浅谈在小学蒙汉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的渗透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