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林下养鸡的疾病防治技术

2013-01-25叶兴元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期
关键词:嘧啶磺胺盲肠

叶兴元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动物防疫站,昆山 215300)

浅谈林下养鸡的疾病防治技术

叶兴元

(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动物防疫站,昆山 215300)

鸡只在空气清新的林地中自由走动,保持足够运动,有利于增强鸡只抗病力。由于林下养鸡鸡舍简陋,鸡舍建筑材料易于搬动,一般2~3年搬动1次,尽量避开病原,污染较少。林下养鸡能减少发病,尤其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鸡新城疫等较少发生,大大提高成活率。本文简单介绍了夏季林下养鸡容易出现的疾病,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养殖户参考。

林下养鸡 鸡球虫病 鸡异刺线虫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鸡肉和鸡蛋等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明显改变,由单纯的有肉、蛋消费向绿色无公害和有机鸡肉、鸡蛋转变,林下养鸡因其鸡肉和鸡蛋品质鲜美、口感醇香及绿色无污染备受消费者青睐。同时由于退耕还林政策落实,为农村尤其是丘陵山区农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林下养鸡一方面可以提供优质畜产品,另一方面提高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民主动进行退耕还林,目前已发展成为双赢的富民项目。林下养鸡与传统笼养蛋鸡和高密度快大型肉鸡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有所不同,疾病发生有很大差异,鸡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生较少,而寄生虫病较为常见,笔者就临床接诊情况将林下养鸡常见多发寄生虫病做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1 鸡球虫病

1.1 流行情况

常发于35~60日龄的青年鸡,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成年鸡也可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很低,主要是成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球虫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活动场的土壤中可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有树荫的地方可达15~18个月。

1.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1.3 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粘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别有关。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毒害艾美耳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粘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冻状的内容物。

1.4 诊断

发病鸡采集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查到球虫卵囊,死后取肠粘膜触片或刮取肠粘膜涂片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极为普遍,因此,是不是由球虫引起的发病和死亡,应根据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5 防治

1.5.1 加强管理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或全进全出饲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补饲场地干燥、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定期使用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补饲场地。每千克日粮中添加0.25~0.5 mg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维生素K和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1.5.2 药物预防

由于林下养鸡活动场地大,环境不易控制,只能采取分阶段投药预防。35~60日龄,氯苯胍:按30~33 mg/kg浓度混饲。

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混饲预防浓度为125~150 mg/kg,育雏期连续给药。

磺胺喹恶啉(SQ),预防按150~25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100 mg/kg浓度饮水,连用3 d,停药2 d,再用3 d。

1.5.3 治疗

磺胺类药: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TMP),按0.03%拌料,连用5~7 d。

磺胺喹恶啉(SQ),治疗按500~1 000 mg/kg浓度混饲或250~500 mg/kg饮水,16周龄以上鸡限用。与氨丙啉合用有增效作用。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治疗按1 000~2 000 mg/kg浓度混饲或按500~600 mg/kg饮水,连用5~6 d,或连用3 d,停药2 d,再用3 d。

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DS—36,制菌磺),按100~200 mg/kg浓度混饲或600~1 200 mg/kg饮水,连用4~7 d。与乙胺嘧啶合用有增效作用。

严重病例可使用磺胺氯吡嗪(Esb3),以600~1 000 mg/kg浓度混饲或300~400 mg/kg浓度饮水,连用3 d。

可适当配合使用磺胺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或三甲氧苄氨嘧啶(TMP),按1:3~5比例与磺胺类药合用,对磺胺类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且可减少磺胺类药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鸡异刺线虫

寄生于鸡的盲肠内,在鸡群中普遍存在,可引起鸡腹泻、减食、消瘦、贫血、精神萎靡、羽毛粗乱、产蛋量下降。

2.1 流行情况

鸡异刺线虫在发育过程中,蚯蚓可以作为其贮藏宿主,蚯蚓吞食了异刺线虫的虫卵,卵在蚯蚓体内能孵化,幼虫能钻入蚯蚓组织,在组织内能生存数月或更长的时间,而林下养鸡主要食源之一就是蚯蚓,所以当鸡食入这种蚯蚓即可感染异刺线虫。鸡异刺线虫还是鸡黑头病的病原体、火鸡组织滴虫的传播者。当同一只鸡体内同时有异刺线虫和组织滴虫寄生时,组织滴虫可侵入异刺线虫的卵内,并随之排出体外。组织滴虫得到异刺线虫卵壳的保护,不致受外界环境因素的损害。当鸡食入这种虫卵时,同时感染异刺线虫和火鸡组织滴虫,导致鸡发生黑头病,即盲肠肝炎,极易死亡。

2.2 临床症状

病鸡主要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贫血,下痢和消瘦。成年母鸡产蛋量下降,甚至停止产蛋,幼鸡生长发育不良,逐渐衰弱引起死亡。

2.3 病理变化

鸡异刺线虫在盲肠寄生时,能损伤盲肠黏膜,引起出血;其代谢产物可使机体中毒。幼虫寄生于盲肠黏膜时,可引起盲肠肿大,盲肠壁上形成结节,有时发生溃疡。

2.4 诊断

病鸡或病死鸡肠道内发现虫体可以确诊。

2.5 防治措施

2.5.1 全进全出饲养或将雏鸡与成年鸡分开饲养,防止成年鸡带虫传播给雏鸡。

2.5.2 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中应保持足够的维生素A、B和动物性蛋白。

2.5.3 定期进行驱虫,按照每公斤体重15~25 mg,幼鸡驱虫,1次/月,成年鸡驱虫,4次/年。

2.5.4 夏季应每隔10~15 d用开水或热碱水烫洗补饲地面、饲养槽以及其他一切用具1次。

[1] 廖世才.林下养鸡球虫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3):10.

[2] 邓位喜,谢卫华,周小波,等.中国禽业导刊,2007,(11):10.

猜你喜欢

嘧啶磺胺盲肠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右美托嘧啶联合纳布啡用于脑膜瘤手术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海水酸化和磺胺甲恶唑复合暴露对大马蹄螺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