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的临床观察
2013-01-24沈燕慧
沈燕慧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的临床观察
沈燕慧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目的:观察 《傅青主女科》中经方 “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的疗效。方法:采用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36例。结果:痊愈20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疗效显著。
两地汤;经行口糜;临床观察
经行口糜又称经期口腔溃疡,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对此无专门论述,但临床上却屡见不鲜。因本病发作与月经有关,故列入 “月经前后诸症”进行论述[1]。本病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缠绵难愈,且病因复杂,患者深受其苦。2010~2012年,笔者采用两地汤加减治疗经行口糜3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年龄18~45岁;病程1~6年。口腔溃疡的发生均与经期有关,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服用维生素治疗无效。
1.2 诊断标准[2]①在经前1周之内或正值经期,或在经净后3~4天内出现口舌糜烂,有周期性发作者。②通过妇科及皮肤科检查,排除狐惑病。
2 治疗方法
采用两地汤加减治疗。方药如下:生地10g,地骨皮10g,玄参10g,白芍10g,麦冬10g,丹皮10g,淡竹叶10g,炒蒲黄10g,田七3g。虚火偏旺者加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气阴不足者加黄芪15g,大便秘结者加何首乌10g。
服法:每日1剂,每剂药水煎2次,取药液200ml,分2次服。于每次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10剂。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经行口糜消失,无周期性发作。好转:经行口糜减轻,或口糜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又有复发者。未愈:经行口糜无变化。
3.2 疗效观察 本组36例经治疗后,痊愈20例,占55.6%;有效14例,占38.8%;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94.4%。
4 病案举例
陈某,2012年4月10日初诊,女,32岁,孕1产1,反复经行口舌糜烂半年余,自行用药及在外院口腔科间断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近2个月症状加重,口舌糜烂发作经前1周开始至经后4天历时约20天,伴经前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头痛腰酸,下腹坠胀,尿少色黄,便干结,月经规律,量色质如常。观其形体消瘦,舌红,脉细数。就诊时约为经前5天,上症复作。辨为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降火,佐化瘀止痛,方用两地汤加减:生地10g,玄参10g,白芍10g,麦冬10g,地骨皮10g,丹皮10g,泽泻10g,知母10g,黄柏10g,淡竹叶10g,炒蒲黄10g,田七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消失。此后每于经前1周始服上药10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停药观察3个月,无复发。
5 讨论
本病虽病变部位主要在口、舌,但其发病与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源脾开窍于口,口为胃之门户,两颊及齿龈属胃与大肠经;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肾脉连咽系舌本。因素体禀赋不足、饮食不调、情志劳倦所伤等,均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发本病,而女子以血为用,经、孕、产、乳均伤精耗血而致精亏血少,故临床上以阴虚火旺为主[3]。经行口糜乃妇人之病,与肾和冲脉尤为密切相关[4]。每遇经行之际,阴血下聚冲任而更显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上炎;阴虚不能敛阳,虚火随冲脉之气上逆而发病。
两地汤首见于 《傅青主女科》一书,具有滋肾壮水,凉血清热之功,主治阴虚火旺诸症。原方中生地、地骨皮、玄参养阴清冲热,白芍养血滋阴益冲,麦冬养阴增液、清心除烦。去阿胶黏腻之品,加丹皮、知母、黄柏以清肾中之火;泽泻、淡竹叶利尿导热下行,且淡竹叶归心经清心火,入胃经泄胃火。全方重在壮水制火,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水盛而火自平。配合炒蒲黄、田七化瘀止痛。因病与月经周期相关,还须有养血和血之品以使血气平和,方中白芍、田七具养血和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滋肾壮水、化瘀止痛之功,标本兼治,故用之有效。
[1]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7.
[2]陈佑邦.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5.
[3]黄苑萍,陈梅娟.自拟清热滋阴汤治疗经行口糜57例临床观察 [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128.
[4]周征.辨证分型治疗经行口舌糜烂40例小结[J].中医药导报,2005,11(7):48-49.
R271.115
A
1007-8517(2013)13-0111-01
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