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与护理
2013-01-24杨岭
杨 岭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1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与护理
杨 岭
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1
静脉注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给药方法,而头皮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新生儿常用给药途径,也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技术操作。新生儿头皮血管较为丰富,成网状分布,且静脉窦较少,相对于手足部静脉易于固定,不影响新生儿的肢体活动和体温保暖,比较容易诊疗和护理,因此,新生儿静脉输液常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如何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每个儿科护士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任务。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护理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临床抢救与治疗患儿的重要给药途径,新生儿科护士如何做到给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是每个护士普遍遇到的问题。熟练掌握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患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能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因此,作为一名新生儿科护士,必须了解新生儿头皮静脉的分布特点,熟练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这是每个新生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新生儿头皮静脉特点
新生儿头部皮下脂肪薄、浅,静脉丰富易见,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颞浅静脉具有不滑动、容易固定、暴露明显、不外渗等特点,是头皮静脉输液最佳部位。由于新生儿头皮静脉较细小,皮下组织疏松,深浅度较难掌握,穿刺时,由于患儿哭闹,张力增高,且固定有一定难度,穿刺难度较大。
2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前准备
2.1 新生儿头皮静脉血管的选择 新生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临床穿刺常采用头皮静脉有:眶上静脉、滑车上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选择的血管应具有粗、直,不滑动,易固定,不易外渗等特点。新生儿护士在选择血管时应慎重,应选择易于首次穿刺成功的血管,避免穿刺动脉血管,对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应注意保护血管,必要时可放留置针。静脉穿刺应注意无菌原则,预防感染。
2.2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光线选择 一般选择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如果光线太暗,穿刺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眼睛容易疲劳、眼花,看不清血管;如果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患儿穿刺,晚上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位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cm。此时灯光对眼刺激小,静脉暴露较好,可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
2.3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针选择 选择头皮穿刺针的大小要根据患儿病、年龄、静脉粗细以及深浅部位而定,作者所在的医院新生儿科室一般采用型号为4.5号和5号。另备一个5~1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内抽吸生理盐水,备用。对于新生儿或因多次输液治疗头皮静脉易刺破者宜选用4号针头,对于新生儿腹泻或较大患儿宜选用5号半针头。
2.4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皮肤准备 新生儿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容易导致穿刺固定失败,应剃掉进针部位周围约3cm左右范围内毛发,要避开损伤、感染、囟门和骨隆突处皮肤。
2.5 新生儿护士应保持的心理素质 在给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时,新生儿护士要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血管暴露不明显的患儿要有耐心,穿刺时要沉着冷静、耐心、细心,对穿刺操作要充满信心,保持从容的心态,不能慌乱。在穿刺时要选择好穿刺部位,不要轻易下针,穿刺时要轻快、稳妥、准确。
3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
3.1 穿刺手法 一手拇指绷紧静脉下方皮肤,使静脉固定,一手持头皮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沿静脉向心方向,针头与皮肤呈10°~20°,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表明针头已进入血管,再顺静脉平行推进少许。穿刺时切忌过速,进针宜轻、稳、慢,特别是血管显露不明显时,穿刺时,一旦回血则不必继续进针,否则易刺破血管壁。对于血管粗、管壁厚、弹性好、活动度大的血管,进针角度宜大,以45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后挑起皮肤以250角进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这样成功率高且疼痛小[1]。对血管细、短、活动度小、较固定血管,宜以15~200角进针,再挑起皮肤以5~100角进血管[2]。
3.2 穿刺血管 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不用止血带,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血无阻力,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稍等或捏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或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可试推入极少量液体,如畅通无阻,皮肤无隆起及变色现象,且滴入顺利,证明穿刺成功。对于穿刺困难的患儿,在没有穿刺成功之前,可先用事先准备好的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头皮针进行穿刺,以免多次穿刺时浪费药液,同时可避免某些刺激性药物渗入皮下,造成皮肤硬结或引起坏死,待穿刺成功后再连接药液。
3.3 针头固定 穿刺成功后,要正确、妥善固定针头。具体操作时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拿大小适合的干棉球垫于针柄下,使头皮针与穿刺的静脉壁保持平行,在用胶布固定针梗、针柄的过程中,要继续固定好患儿头部,以免因患儿头部翻动使针尖刺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4]。遇到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等现象,影响到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在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而胶布脱落。常规固定时一定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尽量将胶布集中粘贴,固定好后再将长胶布绕头固定,或者可直接固定或交叉固定在针头上面的胶布上[5]。
4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的护理
4.1 由于新生儿多动且缺乏配合等特点,针头固定应牢固,胶布固定时,针头周围皮肤不能有汗渍,粘贴针头时,注意胶布不要粘住周围毛发,以免拔针时引起疼痛,可用一长胶布绕头部一周。
4.2 根据医嘱或患儿的病情调节好液体滴速,确保输液通畅,并要告知家属不可触碰静脉穿刺处,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头部摇动,以防针头移位、脱针、堵针等。同时,需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3 给患儿输液过程中,应加强监视,注意穿刺局部有无肿胀、渗漏等现象,并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
5 结束语
新生儿护理人员在实施进针操作时,熟练掌握新生儿头皮静脉解剖位置及穿刺技巧,要做到稳、准、快、好,新上岗护理人员要刻苦勤奋,勤练穿刺基本功,尽快掌握穿刺技巧,提高头皮穿刺输液的首次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护患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治疗和疾病的康复。
[1]陈翠华.静脉穿刺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7,31(6):365.
[2]郭永红,舒慧芝.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23(3):304-305.
[3]张奋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临床医学实践,2009,12(2):941-942
[4]陈雁敏,郭桂明,刑志洋.小儿静脉输液中常见难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1):1030.
[5]涂惠英,李仁凤.论小儿头皮静脉离心性穿刺的可行性 [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9.
R322.1+23
A
1007-8517(2013)12-0165-02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