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心肺复苏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2013-01-24陈海襄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9期
关键词:幻灯片心肺理论课

陈海襄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急诊医学理论的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少有现成的模式和教学评估体系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同时,目前急诊医学课程的教师由临床医师担任,而不是学校专职教师担任;临床教师在承担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指南的讲解,试图将临床经验浓缩到理论教学当中,大量补充新知识和国际新进展,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并不了解,往往使学生们感到困惑,容易迅速疲劳,课堂效率并不高。因此笔者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初,对心肺复苏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教学中的体会详细叙述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目前急诊医学的教师来源是急诊科临床医师。临床医师有临床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对急诊科日常工作和临床进展比较熟悉的优势。然而,相对于高校专职教师,临床教师的缺陷在于没有经历系统的授课训练,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不了解,对本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拔得过高的问题,即以指南为中心,讲解最新进展。这种授课方式,对于有一定临床体验的实习学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来说是合适的,对心肺复苏完全没有了解的本科学生而言则是不合适的。同时,临床教师对理论课教学存在不重视的心态,认为心肺复苏术是临床操作,可以在见习阶段和临床实习阶段进行补充训练。因此,甚少有教师对理论课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往往埋头于繁杂的临床工作中疲于应付,轻视教学能力的培养。

1.2 学生中存在的问题(1)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擅长机械性记忆,短于理解性记忆。中医院校的理论课教育选择课堂集中教学,教师为中心的信息单向传递,是历史和现实条件所造成的。目前临床有能力承担理论教学的教师数量有限,临床医师承担教学、科研和临床多重任务,往往疲于奔命。目前我院推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并不能惠及每一名学生,而受限于部分优秀学生群体。因此,大部分教师最终还是选择了被动意义教学,集中授课,在短时间内压缩大量的知识,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转移到见习和实习阶段。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不善于提出问题,更长擅长于将接收到得信息进行机械记忆,满足考试的需要。(2)听课能力各不相同,听课效率也不一样。在理论课、见习和实习的带教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听课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每个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不一致。优秀的听课者往往更加注重教师讲课内容的逻辑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本身的推理过程,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联系,能够迅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大部分听课学生则对信息本身存在兴趣,一旦接收的信息与现有知识不匹配,跨度过大或者不够有趣,则容易走神或者疲劳。这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是一致的[1]。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效果不一致,迫使教师顺从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课程,制约教师的发挥。(3)教学时间的限制制约了内容的拓展。目前的急诊医学教学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学生中进行,心肺复苏课程安排在期末。因此学生忙于复习应考,晚上熬夜,白天精神不济,下午时间瞌睡现象更加明显。一旦教师机械地讲授理论内容,学生的分神现象更加严重。同时,心肺复苏技术牵涉的问题很多:现场的发现与急救,转运途中的急救,院内进一步的急救,易于各种复苏情况下的不同处理等等,可展开的内容很多,牵涉的基础知识也很广泛。然而,三个学时的制约,和学生对心肺复苏的完全空白,迫使教师压缩理论内容,仅仅选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内容进行讲解,考核也仅能局限于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未能将相关的器械操作加入,给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之间留下空白,造成实习之初学生对抢救室工作的畏难情绪。(4)思想认识不足,未能重视心肺复苏的学习。中医院校的学生存在重视中医知识,轻视西医知识,重视理论学习,轻视操作训练的特点。笔者发现学生存在动手能力不足,急救意识淡漠的问题。急诊医学的训练是临床医师技能构成的重要一环,操作技术是临床思想的集中体现,没有思想作为支撑,操作技术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从中医学的历史来看,很多名家对急危重症都有独到的心得,急诊科并不是中医学的禁区。例如,急诊科常见的受凉后肠痉挛和胃痉挛、妇女痛经等,针灸的方法简便而价廉,实习医师们却很少动手或者不愿意动手。如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解决患者的问题,乃是急诊科工作精华所在。

2 对心肺复苏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面对一个全新的学科,应当将课程的框架先罗列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重点。因此,笔者在理论课的开始,就简要阐明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学习特点,考试的形式,以及笔者安排理论教学的思路,同时,简要讲述心肺复苏应当如何学习。理论课的前5~10 min的提点是重要的,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学习的目标,列出清晰的、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幻灯片上用简明的语言对此进行总结,便于学生做笔记和课后记忆。在开始理论授课之初,可以利用幻灯片列举几个临床心肺复苏的实例和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并在下节课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做给学生设置悬念,增加学生的紧张感,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这些临床问题的提出,也要考虑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不能太难。例如,气道异物窒息猝死,或者溺水死亡的患者就是很好的示范病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病例对学生们而言就过难。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提出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重点,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和重复,课时结束的时候再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和重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结合窒息猝死的病例进行讲解的时候,不断的重复气道开放的方法,并且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要求学生重复所讲内容;胸外按压的位置和操作方法,在幻灯片上用图片进行展示,在整个课时内反复强调,随机点名要求学生背诵,在课时结束的时候要求学生再次背诵。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简短的病例对操作的要点进行拓展,例如,脊柱骨折的患者搬运时的注意事项,颈椎骨折的患者如何开放气道,幼儿气道异物如何识别,电除颤的患者如何放置电极片等等。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应用幻灯片进行大量的图片和病例补充,利用实例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目前中医药大学的自编教材层次清晰,紧抓指南的要点,适合记忆和背诵,但对于心肺复苏每一个操作要点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展开不足。因此,学生容易死记硬背而不能理解。临床病例的生动和直观能够有效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而幻灯片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对教材的文字和教师的言语表达进行充分的拓展,画面直观,信息量大,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幻灯片内容上来,提高课堂效率。在操作课的3个学时内,先采用幻灯片展示,对理论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再次用图片形式展示操作动作要领。接着让学生在模拟人上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按顺序叙述,例如: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开始心肺复苏的判断,复苏的体位,开放气道的方法,胸外按压的要点,复苏成功的指征等等。争取做到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间内完成基本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3 实施过程与结果

3.1 教学对象与方式 2011年和2012年带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床边班学生,2011年度床边班学生53 名,2012年度床边班学生30 名。理论课和实验课均由笔者承担。理论课3个学时,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结合幻灯片的形式。实验课3个学时,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

3.2 考核形式与结果 以模拟人为对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周期徒手单人心肺复苏。监考教师由南京市中医院急诊科教师承担,笔者回避。在完成心肺复苏操作的同时,教师随机提问,提问的内容以教材和笔者备课大纲为主。2011年度考核成绩:最高100 分,最低84 分,其中95~100 分之间21人,90~94 分之间26人,84~90 分之间6人。2011年度考核成绩;最高98分,最低90 分,其中95~100 分之间18人,90~94 分之间12人,84~90 分之间0人。两组学生成绩采用t 检验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近年来,急诊医学教育蓬勃发展,其重要性已经被很多教师所认识[2-3]。然而,在学生中间,仍然存在重视门诊和病房,轻视或者畏惧急诊工作的倾向;专科化思想严重,重视汤药,轻视针灸。急诊医学并非是中医的禁区和薄弱点,相反,它是中医师训练基本功,打好诊断基础的重要课程。笔者认为,提高中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

中医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时间长,药物和各种操作的不良反应知晓率高,临床经验成熟,可重复性好;在急危重症方面有独到的思考与体会,历代的医案中均有充分的讨论和记载;针药结合,方法简便而价廉,对环境和客观条件的要求少,适应多种场合。从速效救心丸到青蒿素,都是中医经验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承担急诊医学理论教学对急诊医师而言,是表达自己思想,推动学科建设的良好机会。急诊医师需要有参与讲课的机会,培养一批会看病、会讲课的急诊医师。同时,通过急诊医学的课堂,启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参与抢救室工作的自信心。对于临床医师的成长而言,课堂教育只是启蒙,更多的知识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继续学习而获得。因此,启发学生的思想,传授学习的方法,激励学生自觉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乃是教师更重要的任务。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参阅了教育心理学书籍,对PBL 教学法的思想也尝试进行应用,虽然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未能真正地实施PBL 教学法,也收获良多,促进了自身的成长。要将合适的临床案例整理起来,随着讲课节奏编入幻灯片,并且用简短的语言说明白,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瞰,直接促进了教师自身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和提高,对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思想都是有利的。因此,需要对急诊医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教育和培训,进行持续的教育技能培训,提高急诊医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本科生心肺复苏的理论教学还在探索阶段,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经历思想和技能的转变。除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措施保证教育的顺利实施。例如,对急诊医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如何保证心肺复苏理论教学和见习期、实习期的顺利衔接,对暑期见习生和实习生的技能操作定期进行考核等等,牵涉到制度建设和管理问题。这就需要急诊医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寻求适合中医院校现状的教学方法。

[1]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69-76.

[2]王一镗.加强急诊医学教学的基本建设——祝全国第一个大学本科急诊医学专业的诞生[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2.

[3]沈宏,王一镗.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13-14.

猜你喜欢

幻灯片心肺理论课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水幕幻灯片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