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神和调阴阳角度思考任督二脉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2013-01-23罗文舒钟卫正翁子梅吴立雄陈鹏典于海波杨卓欣
罗文舒 钟卫正 翁子梅 胡 湘 吴立雄 陈鹏典 于海波 杨卓欣*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深圳 518033)
从调神和调阴阳角度思考任督二脉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罗文舒 钟卫正 翁子梅 胡 湘 吴立雄 陈鹏典 于海波 杨卓欣*
(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 深圳 518033)
任督二脉在针灸治疗中风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之能调神、调阴阳,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显著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针刺;任脉;督脉;中风病
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全球人口三大主要死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1],若不及时有效开展脑卒中防控工作,后果将极为严重。针灸治疗在中风病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国内外中风病防治工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督脉和任脉作为十四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任督二脉的主要功能
1.1 针灸治疗的主要特点
调神与调气是针灸治疗环节的重要方面,是针灸治疗的主要特点。
调神,又谓之治神,守神。《灵枢》云:“上工守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提到的“神”,是指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及总体功能状态的反应。针灸治疗疾病,其效果是通过调整患者自身功能状态而实现的,而患者自身“神”的状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针灸的疗效。因此针灸干预需注重调神[2]、治神,即需调节患者精神心理[3],改善其总体功能状态;医生也要求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使医患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医生施术时需高度集中思想,“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随时注意患者神情变化,以作出适当调整,对患者产生“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的效果。
“凡刺之真,先治神”,“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根据中医经典医籍,中风病发生多责之于脏腑功能虚损。
调气,主要是指疏调经气。这里所说的“气”,首先指经络功能,即经气,第二是指全身之气,主要是全身之气的运行状态,第三是指广义的功能状态。上述几方面是相互关联的,经气疏达,经络功能正常,机体气血运行趋于调畅,整体功能状态恢复正常调和,即“气能生神”之意。《灵枢·刺节真邪》曰:“用之之类,在于调气”。针灸治疗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刺灸方法,通过刺激人体腧穴、皮部等以激发经气,调节整体气血功能,从而使患者脏腑气血功能恢复协调,即“调气”之意[4]。
机体气的活动以神为主导,神动则气行。《标幽赋》云:“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已定而可施”。
可见,调神和调气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所在,是针灸治疗的主要特点和基本法则之一。
1.2 任督二脉的生理功能
任脉循行于前正中线,有总任诸阴经、主妊娠的作用。任脉起始于胞中,行于前正中线,环绕口唇,分行至两目眶下。其基本功能有两方面:①总任诸阴经,调节阴经经气。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与足三阴经交会于中极、关元,与足厥阴经交会于曲骨,与足太阴经交会于下院,与手太阴经交会于中脱,与阴维脉交会于廉泉、大突等,可以联络、总任诸阴经,调节全身诸阴经的经气,故称为“阴脉之海”。②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来潮及妊养、生殖功能有关。任脉通畅,则月经来潮;任脉血液充足,可以孕育养胎。故《太平圣惠方·卷一》曰:“夫任者妊也,此是人生生养之本。”
督脉行于后正中线,有总督诸阳经的作用。督脉起于胞中,循行于后正中线,入属于脑。其基本功能有两方面:①总督诸阳经,调节阳经经气。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于大椎,与足太阳经交会于百会、脑户,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因此与各阳经均有联系,可以总督诸阳经,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经气起调节作用[5]。②调节脑髓和肾的功能。督脉行脊里,入络于脑,与脑髓关系密切,其有疾可见脊强和厥。督脉又络肾,肾为先天之本,故肾虚所致疾患亦常从督脉论治。任脉上达头面,督脉入属于脑,其循行皆与脑相关,可调节脑的功能活动。
2 脑主神明、脑藏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脑主神明就是指脑有统帅诸神的功能。脑居人体脏腑之首,为神、魂、魄、意、志五脏神汇集之所,机体所有精神、意志、思维、情感、记忆之活动,都受首脑元神之统率。
2.1 脑与全身各部的关系
脑与全身各部有密切联系。头面部的五官为脑的外窍,脑借之以感知外界。脑与躯干、四肢、脏腑的联系,从解剖结构上看,是通过脊髓而达到的;从功能作用上看,脏腑肢节的正常功能活动皆有赖于脑;从联系方式上看,脑通过经络气血联系全身四肢百骸。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五脏六腑气血,皆由之上荣于脑,在脑的作用下,灌注全身。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阴经由足走胸腹,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而手足三阴经通过其经别而上抵头面,任督二脉也运行于头面。因此十四经气血的运行、灌注、荣养皆与脑有联系。
可见,“脑为髓之海,凡太阳经入络于脑,故五谷之精津,和合而为骨者,内渗于骨孔,补益于脑髓”,全身脏腑四肢皮肉等,以脑为功能活动的核心,脑总摄全身,全身各部之精华亦荣于脑。
2.2 脑主神明、脑藏神
2.2.1 脑是精神意识思维的物质基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府”。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可见头脑主神明,为精神、意识、思维之府。
2.2.2 脑为诸阳之会。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之阳和脏腑之阳皆汇聚于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可见头脑为阳气所聚,故一身清窍在上。综上可见脑掌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脏腑肢节功能。人体精神意识藏于脑,表现于外,维持人体与天、地的相对稳定,促进形体和精神健康。
3 阴阳失调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风为脑脉气血之病变也,其根本病机就在于脑脉瘀血或血溢脑脉之外,从而导致人体内部阴阳失调、脏腑失常、经络失职、气血失和、津液失宜、升降失司、五邪内生等各种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人体阴阳失却平衡的调节作用,是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失调的概括。人体阴阳失调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中风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脑为精髓神明之所在,为思维记忆之中枢。中风病,无论缺血性中风或出血性中风,都可直接影响着精髓神明的生理活动。轻者神疲力倦,语謇肢痿;重者神昏痉厥,内闭外脱。头脑位居人体脏腑之首,统领诸神,主宰全身。脑府瘀血,神明失司,轻者口舌ā斜,手足不遂;重者二便失司,神志昏迷。而精神失常者,阴证则沉默寡言,阳证则躁狂易怒等。
4 督脉和任脉在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针灸治疗中风很重视任脉和督脉的作用。针刺督脉和任脉经穴在中风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调神、调阴阳的作用。如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穴,主一身之阳气,为诸阳之首,阳气的功能活动可归纳为神的表现,针人中调节督脉,起到督统阳气,驾御神机,开窍通关醒神的作用。
现代医家在应用督脉和任脉经穴治疗中风方面,多有发挥之处。如脑梗塞为神经科常见疾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从临床表现看中经络患者较为常见。患者以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湿内蕴等为其病理基础,加之诸如六淫、五志、七情、饮食、劳倦、房劳等诱因引动内风而致。石学敏教授将中风病(脑梗塞)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挟气、血、痰、火上侮清窍,内扰神明,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风乃发,故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为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治疗原则,以督脉和阴经穴位为主,筛选了相应穴位,确立了规范操作程序及量化指标,疗效显著[6]。杨卓欣教授认为中风病(脑梗塞)病机与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并可产生各种内生之邪,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在于阴阳失调,故运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脑梗塞,选穴以督脉、任脉经穴为主,以起到疏通诸阳经和诸阴经经气、调神、调阴阳的作用[7]。
5 结 语
任督二脉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疗效显著,深受广大医家重视。任脉具有妊养的作用,能总任诸阴经,为阴脉之海;督脉具有督率的作用,能总督诸阳经,为阳脉之海。中风病治疗中充分发挥任督二脉的调神、调阴阳的作用,对提高针灸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中风病影响的研究,仍需在治疗的标准化、疗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做大量工作,仍需合理采用高质量的观察性或验证性研究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以使这项研究继续深入下去,这对经络理论的现代研究和中风病针灸疗效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章翔.脑卒中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2] 项燕.李瑞教授调神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13, 33(5):443-446.
[3] 潘桂娟,陈曦.《黄帝内经》之”神”的考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3-5.
[4] 郭太品,梁繁荣,任玉兰,等.《黄帝内经》四时与五脏关系及在针灸中的运用[J].中医杂志,2013,54(5):369-385.
[5] 王罗珍.《奇经八脉考》校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0.
[6] 董秋菊,杨志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系统评价[J].中国针灸,2013,33(5):475-480.
[7] 吴永刚,刘远声,罗文舒,等.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829-1866.
R255.2
A
1671-8194(2013)34-021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2877)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项目(CXB201111250113A)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03149)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