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2013-01-22盛敬伊史囯晶苏丹
盛敬伊 史囯晶 苏丹
临床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因为其具有对血管刺激小、留置时间较长、用药方便等优点, 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现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在儿科, 因患儿年龄小, 自制力差, 血管纤细, 有时需要反复多次穿刺, 即造成血管损伤, 也极易引发护患纠纷。而留置针的应用, 有效地保护了患儿静脉, 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受到患儿家长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欢迎。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经验, 并简要介绍了静脉留置针, 在儿科护理中的使用与注意事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认真的整理, 得知本院共收治了500例患儿, 所有的患儿都需要在本院进行住院以及静脉穿刺治疗护理, 其中包括236例男性患者, 264例女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6~15岁之间, 患儿在本院的住院的时间在2~6周之间,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在4周左右。本院将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5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0例患者, 患儿的组别之间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及病史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临床由于患儿不合作多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法, 主要是为方便患儿输液及临床检查, 仔细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方法并分析。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疗中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 能确保在无痛苦的过程中输液, 及完成体征检测、药物皮试、静脉穿刺等各项检查, 使痛苦的检查变得轻松, 并在输液过程中巡视观察。对出现不适或出现其它症状的患儿在采取治疗的同时, 保留静脉留置针并使其避免感染保持干净。另一组对照组的患儿则遵循常规静脉穿刺护理, 在每次检查中都进行常规的体征检测、药物皮试等,在完成静脉输液后护理人员会将针拔掉。在患儿结束护理治疗以后, 要对他们进行评比打分, 详细记每个患儿的临床并发症情况, 还要以患儿满意度为标准, 采用评分制度, 其中满分为100分, 这是临床患儿及其家属对各项检测指标的评分, 采用平均值的打分, 来比较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的不同[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 经过检测的结果的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比较和检验, 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显示,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十分顺利, 而且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也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等特殊情况, 但在治疗结束之后, 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发现, 观察组的分值非常高, 体现在静脉穿刺、病房的环境卫生等方面, 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观察组的治疗中有4例吊针现象, 这都是患儿自己造成的, 经过再次静脉穿刺留置后, 没有出现类似情况。而对照组的患儿则不同, 除了每天的常规输液外,有56名患儿进行第二次穿刺, 另有32名患儿进行了三次以上穿刺, 不但造成患儿的巨大痛苦, 也增加家属的担心, 对护理人员也是重大的考验, 不但是技能问题, 还有态度问题等等, 为此所产生的评价也大打折扣, 所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儿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静脉穿刺则是儿科的重点, 而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主要是对住院治疗的患儿在进行各项检查和静脉治疗的应用, 即减少患儿痛苦,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不仅方便了患儿也方便医护人员。由于来院治疗的患儿, 年龄较小又十分顽皮, 又有好奇心,因此即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许多麻烦, 也造成很多浪费, 由于对照组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技能、输液、并发症等情况的满意度非常低, 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 不可避免的会给患儿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疼痛, 造成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恐惧的心理。而以前的常规护理存在很多隐患, 造成患儿每次穿刺都很难接受。在实际操作中观察组的患儿有4例脱针现象, 属患儿自己造成的;而对照组的反复穿刺更是很多, 为此要求医护人员在患儿输液过程当中, 严密巡视, 降低脱针现象和并发症的出现, 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再次伤害, 所以静脉留置针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的医疗手段, 它安全、无污染、方便检查, 能大大减少患儿因穿刺造成的恐惧感, 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 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1]冯瑞玲.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13(14):74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