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观察与护理
2013-01-22王腊珍
王腊珍
剖宫产术后疼痛能够对产妇的康复进程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自制静脉自控镇痛在临床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特就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进行观察并采取进行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产妇, 年龄范围居于20~41周岁, 年龄平均值为(29.7±4.5)岁。孕周持续时间为38.3~42.8周, 平均孕周为(38.3±1.2)周。84例初产妇,16例经产妇, 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每组各有50例产妇, 两组产妇孕周、孕次、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镇痛方法 对全部产妇进行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产妇术后疼痛感较强时则肌内注射50~100 mg盐酸哌替啶, 6 h内再次注射, 总药量需低于200 mg。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拔出后, 于产妇组织平面尚未完全消失前通过三通管将输液留置针头与镇痛泵相连, 在输液位置出放置三通开关, 确保药液由镇痛泵进入产妇身体, 并确保速度的均匀性。若产妇疼痛感较强, 则持续按压开关3 s左右, 按压频率为1次/15 min, 用药量为 2 ml/h, 用药时间需持续 48 h[1]。
1.3 护理方法 营造温馨和谐的病房环境, 取产妇舒适卧位, 对其血压、脉搏、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告知患者相关止痛方法, 根据疼痛程度进行止痛药的应用。确保静脉留置静脉泵管道的通畅性和牢固性, 避免出现脱落、扭曲等现象, 同时对产妇镇痛泵留置期间的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出现脓性分泌物渗出或者皮肤发红现象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若局部出现红肿现象可用浓度为0.5%的碘伏对周边皮肤进行消毒, 若出现静脉炎或者局部感染, 需要立即拔管并用浓度为50%的硫酸镁或者浓度为95%的乙醇对患处进行湿敷。在对患者使用镇痛泵前需要向其讲解疼痛产生的不良影响, 使患者明确接受镇痛泵镇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向患者讲解镇痛泵的具体使用方法, 并叮嘱患者定时定量服用镇痛药物的必要性。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 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镇痛效果[2]。
1.4 疗效评价标准 疼痛分级, Ⅲ级:疼痛剧烈, 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需要进行镇痛药物的应用;Ⅱ级:有明显疼痛感, 影响患者睡眠质量, 需要应用疼痛药物;Ⅰ级:疼痛感在患者耐受范围内, 不需要应用镇痛药物;0级:没有疼痛感, 不会对患者生活产生任何影响。镇痛效果, 显效:0级;有效:Ⅰ级;无效:Ⅱ~Ⅲ级[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处理临床数据, 以t检测计量资料, 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例镇痛显效, 占6%, 14例镇痛有效, 占28%,33例镇痛无效, 占66%, 镇痛总有效率为34%;观察组12例镇痛显效, 占24%, 31例镇痛有效, 占62%, 7例镇痛无效,占14%, 镇痛总有效率为86%。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剖宫产后24 h内产妇容易出现强烈的疼痛感, 能够加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能够缓解产妇镇痛,但是该镇痛方法无法迅速发作作用, 而且会加大患者血药浓度波动, 镇痛时间较短, 药物用量无法得到及时调整, 自控静脉镇痛则避免了上述不足, 镇痛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34%,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6%,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自制静脉镇痛泵能够使患者痛苦得到有效缓解, 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和优化, 值得推广和应用。
[1]李香萍.剖宫产术后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求医问药, 2013, 11(20):144-145.
[2]盛凤兰.260例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12(23):118-119.
[3]廖明军, 张立群.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医学信息, 2009, 6(3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