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2013-01-22郭静
郭静
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 或过度膨胀, 充气使肺容积增大, 还同时伴有气道壁被破坏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一般是指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都绵延不愈, 并随着病情的延长, 患者容易合并呼吸衰竭, 而患者一旦合并呼吸衰竭, 如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 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死率可高达35%以上,在为减轻患者的痛苦的前提下,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2011年7月~2012年6月吉林省人民医院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从2011年7月~2012年6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 都符合慢性非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72例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患者的年龄在55~78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2.5岁。本院的所有患者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临床表现症状出现, 其中有63例患者出现伴有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 无二氧化碳储留)现象, 有37例患者出现I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有二氧化碳储留)现象。
1.2 治疗方法 ①临床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临床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使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及吗乙苯吡酮, 必要时增加通气量。而对于那些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患者, 应可给予机械通气;②保证呼吸道通畅:首先必须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同时静脉滴注与雾化吸入氨溴索、溴己新化痰药物, 并同时应用氨茶碱, 必要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经上述治疗后, 病情没有缓解的, 要实施气管切开制造人工气道。③临床注意纠正患者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脱水, 营养失衡及并发症防治, 及控制感染, 积极治疗原发病等。④氧气疗法: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给予适当浓度的氧气吸入, 不仅改善低氧血症, 提高氧分压, 也使患者减轻痛苦。
1.3 生理舒适护理
1.3.1 基础护理 每日晨晚间要对患者实行全身擦浴的护理, 进行口腔内的护理、以及导管护理等工作, 每周要使患者头发进行清洗、以及剪指甲等清洁工作, 要及时更换患者所用的床单被套以及病衣病裤等物品。
1.3.2 卧位护理 使用呼吸机以及接受治疗时的患者, 在活动时通常会受到限制, 应改协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2 h,按摩患者受压的部位, 床头逐渐的抬高, 使用气垫床等辅助物品。
1.3.3 环境护理 确保患者所处的病室环境整洁安静, 随时有新鲜的空气, 适宜的温湿度, 让患者尽量减少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等, 机器声音、报警声对患者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医护人员走路、谈话、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遇到抢救的时候, 也要井然有序, 有条不紊的工作。
1.3.4 气道护理 确保患者呼吸道保待通畅, 并且加强对气道的管理, 保持患者的各管路紧密连接, 从而妥善固定,促进有效的排痰症状。
1.4 心理舒适护理 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应有的尊重与关爱,使患者能够增强自信心, 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 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 可以将鼓励患者的语句写在小黑板上, 也可以用触摸等身体交流让患者感受到[1]。
2 结果
100例患者经过本研究的精心治疗与耐心护理, 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缓解, 从而出院, 没有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患者。
3 讨论
临床的护理工作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 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 而是以人文本的护理过程, 舒适护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它通过护理活动和对舒适的研究, 使人们在心理、生理、社会效应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 其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ICU(重症监护病房)是集治疗、监护及护理危重症患者的病室。临床重症监护是指对病情严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给予持续增强的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2]。2011年7月~2012年6月本科对前来治疗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 进行了舒适护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人们定义舒适的感觉是一种主观感觉, 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 为患者提供身心舒适的条件, 通过相关的护理活动来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 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感受到安逸舒适, 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做到这点。护理人员必须明确患者目前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对患者的需要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是否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临床舒适护理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展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即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程度, 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从而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1]郭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学, 2013,(4):117-118.
[2]曹云.重症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