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疮疡溃后分期辨证论治100例

2013-01-22万承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6期
关键词:疮面疮疡生肌

万承显

“消、托、补”三大法是中医外科三大特色内治疗法,它是针对疮疡的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确立的三大治疗原则。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疮疡溃后的不同发展时期,在外治方面按初、中 、后三期分别采用“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煨脓长肉”三联疗法,并适当结合中医内治辨证治疗,效果明显,疮口愈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00例患者均为河南林州市中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均符合疮疡溃后疮面溃烂流脓或色黑干燥无脓,疮周红肿的临床特征。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0岁,病程7 d~3月,瘰疬溃后18例,有头疽溃后22例,压疮溃后30例,糖尿病坏疽13例,各部位痈溃后10例,外伤及手术后刀口溃破7例。

1.2 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分期辨证治疗。

1.2.1 初期 疮疡溃后初期,火毒结聚,热盛肉腐,疮面除脓液外往往存在大量坏死组织,或因组织缺血疮面色黑干燥无脓,或很少化脓,日久溃烂流脓,腐肉不脱,疮周红肿疼痛。中医外治宜“提脓祛腐”,外用药可选“五五丹或黑虎丹”等,内治宜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排脓消肿。方选五味消毒饮和仙方活命饮加减。

1.2.2 中期 疮疡溃后中期,随着脓腐组织的大量脱落,疮周红肿消退,疼痛减轻,疮内出现腐烂坏死组织和新鲜肉芽间杂的情况,此时外治宜“祛腐生肌”,药用“七三丹、八二丹、拔毒生肌散、回阳生肌散、红油膏”外用,内治宜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方选托里消毒散加减。

1.2.3 后期 疮疡溃后后期,腐肉已脱,脓腐已尽,疮面色红,四周无红肿,外治宜“煨脓长肉”,药用“生肌散、八宝丹、生肌象皮膏、生肌玉红膏”等外用,内治宜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疮面情况分别给予补气、养血、滋阴、助阳、活血行气之剂内服。如疮面脓液透明粘稠,肉芽红润有光泽,且微小细粒状者,表明疮面肌肉生长良好,如疮面肉色灰淡,光白板亮,脓液清稀量多,新肉生长缓慢,且伴有神疲、乏力、多汗、纳呆、怕冷、便溏、舌质淡白、脉细等症状者,一般宜内服“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加减内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疮疡溃后腐肉脱落较快,新肉生长良好,疮口完全愈合。好转:疮疡溃后腐肉已脱,新肉生长较慢,疮口未愈。无效:疮疡溃后腐肉不脱,新肉不生,甚至坏死面扩大。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痊愈82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根据疮疡溃后疮面腐烂坏死情况和疮面肉芽生长情况,采用中药对疮疡溃后按初、中、后三期,分别给予“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煨脓长肉”的对症治疗,可加速疮面腐肉的脱落和液化,促进新生肉芽的生长,提高疮疡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患者手术之苦。“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煨脓长肉”是中医外科外治疗法的特色疗法,可谓疮疡溃后的“三联疗法”,适用于各种疮疡溃后、术后刀口感染、外伤伤口感染,特别是腐烂坏死较甚的压疮、烧伤坏死、糖尿病坏疽等。

“提脓祛腐”是处理溃疡早期的一种基本方法[1],它是用具有“提脓祛腐”作用的中药药膏或摻药,促进局部已坏死组织液化为脓,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为新肉的生长创造条件,是疮疡溃后病情缓解向愈的转折时期,《医宗金鉴》中有:“腐者坏肉也,诸书云: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盖以腐能浸淫好肉也,当速去之,如遇气实之人,则用刀割之去效,遇气虚之人,则为恃药力以化之,盖去腐之药,乃疡科之要药。”充分说明了疮疡溃后初期疮面有大量腐肉时应及时采用“提脓祛腐”药使之速去。“祛腐生肌”[2]就是用具有提脓祛腐、解毒活血、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散剂或药膏,摻敷在疮面上,它具有促进疮面脓腐组织脱落和新生肉芽的双重作用,主要适用于疮疡溃后中期腐肉与新鲜肉芽间杂出现的情况。“煨脓长肉”[3]是指在疮面愈合的后期阶段,运用外敷中药药膏(散),经皮肤或疮面对药物的吸收,促进局部的气血通畅,增强其防御能力,使疮口脓液渗出增多,载邪外出,从而达到促进疮面生长目的,主要适用于疮疡溃后的后期阶段,脓腐组织已尽新生肉芽生长阶段。故《外科大成》中云:“腐不尽不可以言生肌,骤用生肌,反增溃烂,务令毒气尽,则肌自生,加以生肌药,此外治也。”

在应用“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的治疗过程中,疮面都会产生大量的脓液,外用中药后产生的脓液并不是疮面感染所造成,是外用中药后提脓祛腐,使坏死组织液化的结果,是机体载毒外出的反应,而“煨脓长肉”时产生的脓液[4]多为疮面气血旺盛的正常代谢产物,不但含有相当数量疮面愈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白细胞、蛋白质、生长因子、纤维蛋白、酶类、氨基酸、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补体、抗体等物质,而且还能稀释毒素,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滋润濡养疮面,刺激肉芽再生,加速疮面愈合,并可保护肉芽颗粒。此时的脓液多明净而不污浊,多粘稠而不清稀,气味多淡腥而不臭秽,此脓的产生是疮面愈合的佳兆,所以,应对其加以保护,不可使用各种消毒剂及抗生素对其严格消毒,而破坏了疮面的肉芽正常生长环境,导致疮面菌群失调,疮面肉芽生长延迟。

总之,疮疡溃后外用中药时产生的脓液可使腐随脓脱,毒随脓泄,肿随脓消,痛随脓减,肌随脓生,皮随脓长,最终疮随脓愈,所以要正确认识疮疡溃后外用中药产生的脓液,在疮疡溃后,合理应用 “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煨脓长肉”的药物,辨证施治,内外结合,充分体现祖国医学的辨证观和整体观,充分体现中医在疮疡溃后的治疗优势。

[1] 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1.

[2] 李日庆.中医外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8.

[3] 刘胜,唐汉均,陆德铭.“煨脓长肉”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中医杂志,2000,41(7):443.

[4] 徐杰男,阙华发.中医外科“提脓祛腐”“煨脓长肉”理论与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12):24-26.

猜你喜欢

疮面疮疡生肌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A Review o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Perianal Abscess by the TCM External Therapy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Simmering Pus and Forming Flesh"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s by External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生肌象皮膏“恋邪”作用对兔皮肤疮面的影响❋
祛痘芦荟胶的抗炎、生肌及镇痛作用研究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黄芷膏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