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癌2例
2013-01-22蒋美萍李康明鞠云鹤
蒋美萍 李康明 鞠云鹤
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生存期不断延长,这使得重复癌的产生和发现在临床上日趋增多,重复癌的研究也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就本科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两例重复癌诊治报告,以提高医务人员对重复癌的认识。
1 病例简介
1.1 患者,女性,41岁,2012年9月因“同房后阴道流血1月余”入院,妇检发现宫颈肿瘤,局部取材病理示鳞癌;肠镜检查:乙状结肠中上段浸润溃疡型癌并狭窄,取材活检示腺癌。诊断:①宫颈中分化鳞癌Ⅱa期;②乙状结肠癌。2012年10月15日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示:“乙状结肠”管状腺癌,中分化,癌组织浸润肠壁全层。标本各切缘未见癌组织,肠系膜淋巴结(3/10)见癌转移性;并见癌结节3枚。“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宫颈:癌倾向鳞癌,癌组织浸润纤维肌壁肌>1/2层,癌组织浸润肌壁>1/2层,标本子宫体、阴道残、双侧卵巢、双侧输卵管、双侧宫旁于镜下示见癌组织,盆腔淋巴结(0/17)于镜下未见癌转移。术后给“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一周期。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术后放疗,盆腔大野DT 46 Gy/23 F。2013年4月复查病情稳定。
1.2 患者,女性,66岁,1986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2000年因“喉癌”行“右侧垂直半喉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侧声带)鳞癌。术后未做进一步治疗。2012年10月因“白带增多5月,阴道不规则流血2月”就诊,妇检发现宫颈增生肿块,取材活检病理示宫颈鳞癌,倾向低分化。诊断:①宫颈残端癌Ⅱb期;②喉癌术后。2013年1月至2月在本科行根治性放疗,盆腔大野95% PTV 46.8 Gy/26 F,宫颈残端肿瘤同步加量95% PTVt 59.8 Gy/26 F,后装治疗A点DT24Gy/4F。治疗结束宫颈残端肿瘤明显消退。4月份复查宫颈残端肿瘤完全消退,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2 讨论
重复癌指同一患者在同时或不同时期出现2个或2个以上原发性癌瘤。仅出现2种原发肿瘤者称二重癌 。依据第一癌与第二癌确诊的时间间隔,将双原发癌分为:②同时性双原发癌:二者同时确诊或二者确诊的时间间隔不超过6个月;②异时性双原发癌:二者确诊的时间间隔超过6个月。1932年Warren和 Gates[1]提出多原发癌诊断标准:①每个肿瘤均为恶性。②肿瘤发生在不同部位。③每个肿瘤有各自的病理形态。④排除彼此互为转移的可能。本文报告的两例双原发癌,一例为同时性宫颈、乙状结肠双原发癌,经过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同时行手术治疗,并及时给予术后放化疗治疗,近期复查肿瘤控制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2012年国内资料报道[2]:第1原发癌的发病部位,男性以结直肠最为常见,占34.6%,其次为肺、食管、鼻咽等;女性亦以结直肠最常见,占33.3%,其次为肺、宫颈、甲状腺为主。第二原发癌的好发部位,男女均以肺部最常见。该病例双原发癌的部位均为原发癌的常见部位。第二例为异时性双原发癌。首发为喉鳞癌,12年后发生宫颈残端鳞癌。因患者年龄较大,给予根治性放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喉癌重复癌以肺癌最多见已得到公认[3],且男性患者多见。该病例为女性,先发癌为喉癌,发生在呼吸系统,第二癌为宫颈残端癌,发生在生殖系统。喉鳞癌是上呼吸道恶性上皮性肿瘤中最多见的,宫颈癌也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该患者喉癌术后12年发生宫颈残端鳞癌,复查无其他部位转移,故诊断宫颈残端癌为第二原发癌。对于女性同时发生在上呼吸道和生殖系统的双重癌实属少见,目前国内鲜有报道。该患者发病与肿瘤的早期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延长、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及机体免疫状态低下等相关。
重复癌的治疗方案,依据原发癌和第二癌的种类及病期早晚,治疗方法不同,一般遵循各癌相应处理的原则。有手术指征的第二原发癌,只要患者条件允许,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第一例患者同时发现重复癌,给予积极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术后放化疗辅助治疗;第二例患者由于无法手术切除,且患者年龄较大,给予根治性放疗。两例患者治疗经过规范,治疗效果好。因此,在对已确诊为癌症患者的治疗中,应严密观察及时随访复查,早期发现可能发生的第二原发癌,以便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1] Warren S,Gate O.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a survery of literature and a satatistical study .Am J Cancer,1932,16:1358-1414.
[2] 谭小浪,安东建.双原发癌36例临床分析张.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5):83-86.
[3] 纪东,李其庆,施海翔.29例喉癌、下咽癌多原发癌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9,7(6):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