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筋骨力学平衡探讨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在针灸推拿干预中的意义
2013-01-22范志勇刘军明彭志允谢健周查和萍
范志勇,田 宁,刘军明,彭志允,谢健周,查和萍
颈性心绞痛属于颈椎病范畴,多因颈椎关节病变或颈椎外软组织病变诱发冠状动脉供血障碍或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紊乱,出现颈椎病类冠心征,目前模型构建一般采用低头屈颈+颈部注射瘀血达到造模目的,从脊柱整体观及筋骨力学观看低头屈颈可造成颈椎力学失衡,颈部注射瘀血是以肌肉受损为先,最后出现骨化性肌炎的动静力失衡。这和施杞教授[1]认为颈椎病发病关键在于“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一致的,以中医“筋骨力学平衡”理论为研究基础,从脊柱整体观、筋与骨力学平衡角度分析探讨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对针灸推拿干预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1 脊柱筋骨整体观对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的指导
1.1 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 目前颈椎病模型主要有:一种是通过破坏颈部肌群等外源性稳定因素即静力平衡来造模,一种通过破坏骨关节、韧带等内源性稳定因素即动力平衡来造模,一种是同时对外源性和内源性稳定因素进行干预出现动静力失衡的模型。如唐东昕等[2]将40只家兔适应性饲养1周后,经麻醉后,用制备好的瘀血注入家兔颈部,瘀血浸润家兔颈肌,次日将模型组家兔放置于特制的低头位框架中固定,家兔低头角度为45°,2周后重复注射1次,低头饲养12周。研究结束后通过颈椎X线、心电图、病理组织学观察都提示符合颈性心绞痛模型,如颈椎X线:颈椎曲度改变、关节突骨质增生;病理检查证实家兔颈部肌组织水肿、萎缩,出现骨化性肌炎;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表现。用低头干预使家兔颈椎力学失稳并注射瘀血使其诱发出现心肌缺血性来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就是通过干预力学平衡来达到造模的目的。
1.2 中医整体观指导脊柱筋骨整体观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分间,在结构及功能上均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中医整体观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应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可能缘于其他部位的病变或对其他部位产生影响。中医学这种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在中医实验研究同样要重视中医整体观指导脊柱筋骨整体观。
把整体观运用到颈性心绞痛模型构建,首先把脊柱看成一个整体,颈椎任一部分病变都会引起相关部位病损。筋能束骨利机关,如颈部肌肉的损伤会逐步引起颈椎骨关节的退变,即造成“筋不束骨”,颈椎退变又可能会引起心脏的不适等等,如颈交感神经的灰白交通支可合并成心脏支,有的与迷走神经的分支相吻合,至心脏和主动脉弓形成心神经丛支配心脏,一旦颈椎出现病变可能影响心脏支,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障碍而出现颈椎病类冠心征[3]。Brodsky[4]观察438例假性心绞痛患者,其中多数病因是颈椎病,认为引起颈性心绞痛的病因有:颈椎间盘突出、局部骨赘或椎间孔狭窄使支配前胸壁感觉和运动的C4~C8脊神经受压,疼痛病灶通过受累的脊神经前根在远处使该神经根支配区域产生疼痛。这些实际均是中医整体观指导脊柱筋骨整体观的体现。
1.3 脊柱筋骨整体观对脊柱力学平衡的指导作用 颈椎由筋骨2部分组成,筋包括肌肉,韧带、筋膜、椎间盘等,骨主要是指颈椎关节。《素问·痿论篇》:“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诸,筋者皆属于节,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表明颈部的筋骨肉关系密切,筋是指紧密连接于骨关节的一部分组织,彼此相互影响,骨关节之联结主要靠筋性组织以约束。因此伤筋则束骨而利机关的功能下降,尤其是肌肉等动力平衡失调将加速骨关节等静力失衡,因此在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中充分运用到这一观点,如注射瘀血或低头屈颈均是先出现颈部肌肉的病变,然后再出现骨的病变,最后出现动静力平衡失调,即中医所说的筋骨力学失调。
2 脊柱筋骨力学失衡对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构建的指导
2.1 动静力失衡对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的指导 颈部的运动和稳定是在关节及韧带等静力平衡的基础上,依靠肌肉运动来达到动力平衡。姜宏等[5]提出急慢性损伤、炎症、不良体位等因素可造成颈部肌力减弱,其中伸颈肌力减弱可导致静力性平衡破坏。研究显示颈椎平衡系统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引起颈椎生物力学失衡,尤其要重视肌肉因素在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6]。低头屈颈+瘀血阻络的模型:实际也是造成动力失衡为先,后期出现动静力同时失衡的模型,而且通过注射瘀血产生颈部组织无菌性炎性病变,导致肌肉紧张挛缩,后期出现骨化性肌炎的改变,从而产生颈椎病的病理改变和心绞痛的表现。提示动静力学失衡是导致模型产生的主因。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构建,不是通过伤骨来达到造模目的,常用方法是损伤颈部肌肉造成筋不能束骨、动静力失衡的状态而造模。
2.2 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中动力性因素的变化 颈性心绞痛模型的构建已经证实肌肉等因素的重要,研究表明:建模后肌肉等动力性因素病变明显,如颈肌炎症浸润细胞多出现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炎症因素反过来会加重颈椎失稳出现牵涉痛而加重心绞痛[7]。唐东昕等[8]通过运用染色法观察颈肌病理变化,模型组颈肌组织横断面可见肌纤维部分萎缩,粗细不均,颈肌纤维数量及横截面积减少;有研究通过检查家兔模型颈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发现,模型家兔肌肉组织中含量明显下降,提示局部组织细胞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受到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运用免疫组化观察颈肌细胞凋亡情况:模型组于肌纤维内可发现集中成串凋亡细胞核;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α-肌动蛋白变化:模型大部分肌纤维呈波浪状。胞浆染色不均一,有淡染、缺染现象,研究表明颈肌在不同程度发生了退变,模型多先出现动力失衡后出现动静力失衡[9-11]。
2.3 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中静力性因素的变化 静力性因素如骨关节的变化,后期出现骨化性肌炎及骨刺,通过X线检查发现实验动物的颈椎曲度改变、椎间隙及椎间孔缩小、骨质增生。如唐东昕等[12]通过造模后运用染色法观察颈椎椎间盘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造模12周时染色可见深绿色胶原纤维毛糙,后侧纤维束间有明显裂隙,髓核皱缩,且有沿后侧突出趋势,说明长期的异常应力及炎症刺激诱发的颈性心绞痛也能引发颈椎间盘的早期退变。
3 纠正力学失衡对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干预
力学失衡可成功构建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那么通过干预力学失衡同样对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唐东昕等[13]运用针刺治疗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通过干预肌肉等动力性因素发现:针刺组颈肌MDA含量低于模型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提示针刺治疗可降低肌组织氧自由基反应。同时可有效治疗颈性心绞痛,孙建峰等[14]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的研究表明:通过手法纠正力学失衡可有效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
综上所述,颈性心绞痛的发病主要由于颈椎动静力失衡所致,这一模型的构建不但符合中医学整体观思维,而且符合中医筋骨理论,运用复合因素造模避免了以往单一因素制作的模型不能真正代表疾病发病本质的缺陷,同时通过对力学失衡的干预可以有效治疗本病,为临床从恢复脊柱整体力学平衡治疗颈性心绞痛提供依据。
[1] 郝永强,施杞,郑松国,等.大鼠颈椎病实验模型的设计与建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4):282-283.
[2] 唐东昕,杨柱,金亚弦.应用气血理论建立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3):364.
[3] 唐东昕,齐越峰,张淳,等.颈性心绞痛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232-233.
[4] Brodsky AE.Cervical angina,a correlative study with emphasis on the use of coronary arteriography[J].Spine,1985,10(8):699.
[5] 姜宏,廖中亚,王拥军.颈椎动力性平衡与颈椎病的防治[J].中医正骨,2000,12(3):49-50.
[6] 曾恒,周红海.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2):62-63.
[7] 杨柱,唐东昕,于浩.浅析炎症因素在颈性心绞痛发病中的意义[J].河南中医,2008,28(3):26-27.
[8] 唐东昕,杨柱.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病理学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864-865.
[9] 唐东昕,龙奉玺,杨柱.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自由基变化的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4):25-26.
[10] 吴文宇,唐东昕,杨柱.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组织细胞凋亡的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990-1992.
[11] 翟海英,唐东昕,杨柱.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肌组织α-肌动蛋白变化的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8):2772.
[12] 唐东昕,杨柱,龙奉玺.颈性心绞痛家兔模型颈椎椎间盘病理学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321-2322.
[13] 唐东昕,杨柱,于浩.针刺对颈性心绞痛动物模型颈肌自由基变化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9,41(3):69-70.
[14] 孙建峰,段俊峰,李红娟.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症的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2009,30(5):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