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13-01-22陈赟虎姚祖培
陈赟虎,姚祖培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联系密切的由遗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临床病理症候群,其基本特点为“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近年来,M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常内皮细胞对于体内内分泌、信息传递、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流通畅等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心血管事件的早期报警器,MS的始动环节是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从而可能成为MS的基本原因和早期预测因子。笔者对近年来代谢综合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中心性肥胖与MS
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内容之一,是心血管独立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增多,人们认识到肥胖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对疾病的发生有着独立的作用。李晓玲等[1]研究了413例单纯肥胖者及196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分成4组。分别观察腰围、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随访7年后,结果显示肥胖者MS患病率较高,肥胖各亚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均较初访时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抵抗呈增高趋势(P<0.05),腰围、胰岛素抵抗等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中心性体脂分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朱旅云等[2]观察了肥胖者、代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正常的健康人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并测量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反应性充血时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最终得出结论,单纯肥胖者即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M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更为严重,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内皮功能损伤。余叶蓉等[3]研究血糖、血胆固醇、血压均正常的单纯性肥胖患者,以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舒张幅度为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得出结论,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亦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由此可见,肥胖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高血糖与MS
血糖升高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结局之一,冠心病在伴有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极大地增加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原因之一即为高血糖状态损害了血管内皮的正常功能。武海亮等[4]选取满足MS诊断条件的病例组,无 MS特征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再根据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分为MS内皮功能正常组和MS内皮功能异常组。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显示了血糖升高是内皮损害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部分降糖药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亦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因MS的血糖代谢紊乱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故近期研究表明了“胰岛素增敏剂”对于MS有较好的血管保护作用。金菊英等[5]以吡格列酮治疗代谢综合征糖耐量降低的患者,测定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变化,认为口服吡格列酮可以有效保护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并推测原因可能与缓解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一级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状态有关。赵勇军等[6]以罗格列酮治疗 MS高血糖状态,并测定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得出罗格列酮能降低老年代谢综合征的血糖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结论。Bai等[7]研究了慢性肾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其评估了161例CKD1期~5期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以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FMD)反应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统计发现FMD与女性腰围及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空腹血糖是FMD的独立相关因素。因此,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女性腰围及空腹血糖)与内皮细胞功能关系密切。
3 血脂紊乱与MS
血脂紊乱是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升高可不同程度损害内皮细胞数量和功能。杨利国等[8]认为MS患者餐后血脂升高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建议监测餐后4h血脂,以发现潜在的血脂紊乱。刘金来等[9]测定了MS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MS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脂、血压、血糖等显著性负相关。杨利国等[10]则将内皮细胞功能与血脂进一步细化,指出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降脂调脂药,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除直接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减少血栓形成等功效,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曹英华等[11]观察了辛伐他汀治疗代谢综合征4周前后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显示MS应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后疗效肯定,且治疗后C反应蛋白下降了30%。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上升。证明了辛伐他汀治疗代谢综合征可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作用,并独立于降脂之外。
4 高血压与MS
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的内皮损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毋淑珍等[12]分析了MS和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情况,结果提示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失调并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研究也发现降压治疗亦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针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既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改善IR,又有抗动脉硬化、保护脏器等多项效果。赵勇军等[13]发现MS伴有高血压患者服用培哚普利,不仅可以降压,并能明显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黄俊等[14]研究了替米沙坦的类似作用,并推测临床血管内皮的保护、降压功能可以与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周泉等[15]研究了厄贝沙坦对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其将96例MS患者分为厄贝沙坦组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测定两组血压、血糖、血脂、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内皮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一系列指标,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厄贝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并能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缬沙坦对于MS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NO、ET也有显著影响。
5 高尿酸与MS
尿酸(UA)升高是体内嘌呤代谢的表现,与血脂紊乱、高血糖等同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高尿酸亦可以影响MS者的内皮功能。陈晓燕等[16]将90例MS患者按血尿酸水平从高到低分为三组,并分别测量血浆过氧化物酶(MPO)、ET水平,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MPO、ET水平亦显著升高,血尿酸水平是M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李源杰[17]研究了不同浓度尿酸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认为高浓度尿酸可能加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Jalal等[18]将107名健康成人志愿者的数据分析,评估血清尿酸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内皮依赖性扩张(EID)之间的关联,认为在健康成人中血清尿酸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无相关性,但与系统炎症反应显著相关,从而为尿酸损伤内皮细胞进一步提供了实验依据。
6 中医药与MS
MS实质上是多种疾病的集合体,现代医学仍强调对症治疗,这为中医药的发挥提供了空间,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具有明显的优势。据临床表现可将 MS归属于“肥胖”、“眩晕”、“消渴”等疾病的范畴,就病理因素而言,多为血瘀、痰浊之类。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了中药、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不仅能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症状,亦能有效保护MS患者的内皮细胞。黄俊等[19]研究了通心络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其将M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一氧化氮(NO)、E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F)等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通心络胶囊对M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赵华云等[20]观察山楂消脂胶囊不仅可以调节脂代谢,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降低胰岛素抵抗。邓刚等[21]以中药黄芪干预肥胖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黄芪对于肥胖动物的血管内皮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沈晓波[22]从代谢综合征角度研究了葛根素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葛根素可以有效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内皮细胞活力丧失。
7 展 望
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证实MS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之间的恶性循环,强调了内皮细胞在MS发病中的重要地位,并探索了诸多药物对于MS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为进一步了解MS的发病机制,正确治疗MS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现有的研究资料尚不能完全解开MS与内皮细胞之间所有关系,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内皮功能、阻断内皮细胞损伤、降低MS的发病率、MS总体代谢紊乱与MS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具有整体观念,可视 MS为一种“病”,从整体出发,在今后的MS治疗后,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1] 李晓玲,朱旅云,胡丽叶,等.肥胖人群体脂含量、分布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7年随访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95.
[2] 朱旅云,胡丽叶,李晓玲,等.随访肥胖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0):821-824.
[3] 余叶蓉,李宏亮,喻红玲,等.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467-1470.
[4] 武海亮,刘雅娟,刘芳,等.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抵抗与内皮损害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2):99-101.
[5] 金菊英,余叶蓉,喻红玲,等.吡格列酮对伴糖耐量减低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9):531-533.
[6] 赵勇军,孟存良,霍猛,等.罗格列酮对老年代谢综合征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7,29(11):1190-1191.
[7] Bai Qiong,Lai Xuan.Metabolic syndrome and its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J].Vascular Health Risk Management,2012,8:15-21.
[8] 杨利国,黄淑田,叶生明,等.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血脂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及其机制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0(4):228-232.
[9] 刘金来,郝宝顺,朱承明,等.代谢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聚集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3-64.
[10] 杨利国,黄淑田,仝珊,等.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J].中国医药,2009,4(5):332-333.
[11] 曹英华,赵铁梅.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7,2(8):40-41.
[12] 毋淑珍,范萍,吴俊荣,等.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7):521-523.
[13] 赵勇军,霍猛,张刚.培哚普利对老年代谢综合征伴高血压患者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1-282.
[14] 黄俊,张明霞,万欢,等.替米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杂志,2011,27(3):200-202.
[15] 周泉,吴大方.厄贝沙坦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C):19-20.
[16] 陈晓燕,李瑞杰,李涛,等.不同血尿酸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8,23(11):766-768.
[17] 李源杰.尿酸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
[18] Jalal DI,Jablonski KL.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is not related to serum uric acid in healthy adults[J].Am J Hyperten,2012,25(4):407-413.
[19] 黄俊,鲁爱粉,万欢,等.通心络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36-39.
[20] 赵华云,王文会.山楂消脂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8):821-822.
[21] 邓刚,余叶蓉.中药黄芪对肥胖大鼠内皮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4):608-611.
[22] 沈晓波.葛根素对代谢综合征病理因子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影响的体外研究[J].海峡药学,2008,20(8):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