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听动态语境下的英语读写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13-01-21

关键词:影音语境动态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现代语言学中,语境研究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成为各研究分支的中心课题,诸如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等等,在研究过程中,都把语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无法脱离语境的因素探讨各类语言现象。然而,虽然语境研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现有的诸多研究中,不管从语境的范围出发区分的大语境/小语境,或是广义语境/狭义语境,还是从语境的形式出发区分的书面语境/口头语境,基本都是以静态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无法全面准确地描述当前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语境。进入21世纪,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动态的、多面的影音图像文化取代了静态的、平面的、线性的文本文化,人们可以接触的文化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形象,视觉文化下影像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为情境的创设,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联想思维能力以及营造仿真氛围提供了切实的帮助。本研究旨在通过静动态语境的对比和建构理论的分析,探析各种原版电影、电视等媒介影音图像资料,特别是原版影视作品对英语动态语境创设的影响和促成。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阐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信息认知加工学说,在多种著名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比如皮亚杰(Jean Piaget)的儿童学习认知过程的“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布鲁纳(J.S.Bruner)的现实世界模式教育论都促成了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简而言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行为主义者所阐述的“刺激—反应”过程,学习是一个主体根据自身对客观世界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对新信息重新进行认识和编码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学习的主体不是教师,教师不是知识的呈现者或传授者,教师承担的是引导者和协作者的角色。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客观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根据学生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经验,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现实情境,固化或加强、改善原有经验和知识结构,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的知识体系。而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或结构的能力决定了其获取的知识量,而非传统教学一直认为的课堂传授知识的摄入量决定了学习者的知识架构。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在构建意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真实情境,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生动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生动直观地体验多面的社会文化,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的建构知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可以借助视觉文化时代的动态效果,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运用,充分调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活动与静止的、影像与图像的各种符号形式,创设出立体的、多途径传递信息的、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在时间上延长学生听说技能的操练,在空间上增加学生接触目标语的机会,创设在非英语语言国家的英语动态语境,使学习者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日常用语及英美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二、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的对比分析

语境就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在交际中被人们实际所使用的环境,是决定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影响交际结果的重要因素。虽然语境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是大家所共知的,但语境的研究长期处于静态阶段,主要集中于对语境的定义、特点、分类等问题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静态的研究已经不能解释许多问题,因而语境的动态性得到了重视,语境研究逐步向动态方向转变,其中的代表人物有Verschueren①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Sperber和Wilson②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1986(2nd ed,1995).。他们提出的语言顺应论和关联理论核心在于语言使用的动态顺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建构的动态语境假设,这两者都证明了对语境动态性研究的重要性。

但是动态语境并不等同于语境动态研究,如果后者强调的是一种研究方法或态度,那么前者更加强调的就是研究的具体内容。视听文化时代中所强调的动态语境包含两大特点:动态性和非语言性。蕴含在文本里的语境因素是静态的,而通过影视画面、动画、音响、音乐等视觉或听觉形式体现的则具有动态的效果。动态语境传递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依靠声像符号,摆脱了原有的文字束缚,利用非语言信息,譬如身处的现实空间、周边环境、光影变化以及说话人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态语调等,这些都是具体的生动的动态语境因素,为语言环境提供语用信息。曾方本[1]在《动态语境新论》中指出动态语境有六大语用功能,分别是话题导向功能、解疑功能、省略功能、寓意功能、篇章连接功能和聚焦功能。导向功能指的是通过对语境的了解预测话题的发展方向,能够帮助交流的顺畅进行;解疑功能则指的是语境对于话题的正确解释,更多地反映在文化层面,通过多媒体声响、声音、影像的呈现帮助人们掌握话语的正确意义;省略功能不言而喻的就是不通过话语、而是通过动态情境来表达意义,比如情绪,一个生气的神情就能表达“I’m angry”的语义;寓意功能指的是动态语境赋予的一种象征意义,类似于之前的解疑功能,它也与文化相关,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相同的东西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点头在大部分文化中都表示认可、同意,但在阿尔巴尼亚的文化中,点头就成了否定、不同意。前四种功能曾方本[2]认为不仅在动态语境,在静态语境中也是存在的,而后两种功能他却认为是动态语境特有的,通常在静态文本语境中,文章的连接是紧凑的,但一旦这种连接断裂,只能通过动态语境来弥补,这就是动态语境的篇章连接功能。而最后一种聚焦功能是指通过影音技术特有的“回放、定格、放大与分解”[3],帮助学习者自由调控学习进度、更好理解学习难点。

在认知动态语境创建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关注创建过程和效果。Sperber和Wilson根据人类认知的特点,提出了最小投入和最大收益人类认知理论。根据注意有限性和集中性,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足够关联性的话语。为了达到效果最大化,需要把动态语境和关联理论相联系,从语用推理的角度来解释语境,事实上动态性正是关联理论语境观的核心标志。在Sperber和Wilson看来,交际中的语境事实上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construct),即存在于听话者大脑中的一系列动态假设,它并不是一系列具体的、静止的、凝固不变的语境因素的总和,而是一个随着交际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表面上看,交际过程中有些语境因素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如背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等,但实际上这些因素也会随着交际的进行而在心理层面不断调整,新的知识会不断被激活或通过交际不断补充,相互知识(mutual knowledge)在交际中会不断扩大,成为进一步交际的基础。

三、视听动态语境英语读写课程的改革探究

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建构过程,它牵涉到的远非线性的、平面的语言知识,还涉及到文学、心理学、文化交流、社会交际等各个方面,是一个融合多界面的立体的、动态的教学过程。视觉动态文化提供的视听语境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提供了平面文字无法传递的超符号信息。尤其是英文影视作品,它融视、听、说于一体,语言内容丰富、地道、通俗,是最接近生活的会话语言。它弥补了一些课本、语言教学片、刻意为教学编排的语言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生动、逼真的情境,通过真实的动态语境赋予语言超文本、超符号的语境信息。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应用于听说课堂,而英文影视作品的引入也基本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为目标。将原版影音作品引入读写课课堂,作为课本阅读材料的补充和强化,能够增加文本课堂的灵活性和生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视觉和听力的共同刺激,将单纯的书面语描述转变为动态的语言交流,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文化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语言环境。

(一)创设合理的语义场

以往英语读写课课程注重的是英语文章阅读技能的提高,包括重点词汇和短语的理解,文章框架结构和内容的掌握,以及文章中用到的各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段的了解。如何在读写课堂充分发挥原版影音作品的辅助作用,把其与读写课程内容相结合?仅拿词汇和短语为例,传统读写课堂会通过词义记忆、结构分析、模拟例句等形式独立练习词汇短语的掌握和使用,虽然有文本材料提供语境,但由于并非所有文章都是故事性文章,前后的逻辑性、承接性可能没有故事那么完整易记,而且这种语境都是由单一的文字构成,因此很多同学依然会望文生义。比如短语”fat cat”,如果仅在非故事性的文章中出现,同学们很可能把它理解为“一只肥猫”,可是如果有影音声像生动的场景、画面,甚至音乐为背景,那么同学们就可以轻松地了解这个短语真正的意思是“大款”。语言词汇是一个巨大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不是孤立存在的,脱离场景将无法获取其正确寓意,这亦是语言学中语义场研究的核心所在。根据语义场理论[3],词汇并非是杂乱无章地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是有系统性、层次性的词汇链。在同一场景中存在的词汇包含不同的义场:类别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两级义场等。拿类别义场为例,合适的语境能够提供同类词汇的聚合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环境中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词汇。比如在阅读environmental pollution的相关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借用英文原版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创设同类语义场,让学生接触与环境污染相关的词汇,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构建词汇网络,学习和掌握词汇应用。

(二)丰富相关主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虽然英语读写课程注重词汇短语、文章的框架结构、写作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它更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构建综合性的语言技能。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了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会理念、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将所学的文化背景衍生扩大,拓宽自身知识面,以期在碰到同类题材或主题相关的文本时,能通过所掌握的知识构建自身的意识群。英文原版影音作品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文化上,不论是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内在意义蕴含上,都能真实反映使用英语语言社会群体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用其独特的诠释方式、演绎形式融合强烈的听觉和视觉效果,能在不经意间为学习者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提供真实和及时的信息,用迥然不同的文化冲击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构架,使学习者在感受原版英文影音作品提供的真实环境和真实感觉及信息中,认识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原有认知与新知在碰撞和相互作用中融为学习者自身的知识。从这方面而言,英文原版影音作品当仁不让的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最佳素材。

(三)明确选材标准

虽然原版影音作品的作用可见一斑,但对于作品的选材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选材应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从作品内容,难度,与教材内容的相关度等方面考虑,同时兼顾到授课对象的英语水平,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筛选。由于所选素材主要应用于辅助读写课课程内容的传授,作品内容的选择必须更多的着力于其所蕴含的社会观、文化观、价值观是否与教材一致。当然也可选择观念相左的影音作品,通过冲突对比,能够更加形象鲜明地传达阅读文章的意义指向,帮助学生加深课程印象,利于长时记忆。关于所选素材的难易度,教师不应仅从语言、语法的角度考虑,同时也应兼顾到素材本身传递的意义或价值的可理解性和可接纳性。如果作品本身是非常有争议的,并且包含不为大多数受众接纳的价值观或道德观,那么不管语言程度如何相符,也不应该是选择的对象。

(四)合理充分利用视听资源

在解决了选材环节之后,如何利用所选素材也是很重要的一步,需要审慎考虑。作为公共课程的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环节,每周分到的课时是有限的。而在当前教学改革的环境中,有限的课时又被分为读写和视听两个部分,导致的结果是读写的课内时间通常为一周两个课时,这样无形加大了视听资源的使用难度。这就需要读写教师精心考虑、合理设计,制定出符合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案。加大课程教学的前期投入,对所选素材分类,剪辑相关最大、意义最凸显的片段,整合到阅读文献中。而对于耗时较长但质量较高的影音作品,可以作为预复习补充材料,让学生课外自行观看,然后通过简单的问题在课堂帮助学生回忆和加深。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已基本实现教室多媒体配置,实时连接互联网,这为实施视听动态语境创设保证了设备前提。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将各种影像、图片,包括英文原版电影、电视、新闻播报等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为课本资源构建大的文化背景框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原版资料,通过刺激其活跃的感性认知能力,融合基础语言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文化的冲撞,真实社会和思想的展现,增强学生熟悉动态语境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便使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更具动态性、交互性和生动性,初步实现视听动态语境的英语读写课程改革探索。

[1]曾方本.动态语境新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98-101.

[2]曾方本.外语多媒体设计的语言学思考[J].外语教学,2004,(5):46-48.

[3]岑运强.语义场和义素分析再探[J].福建外语,1994,(3-4):1-7.

猜你喜欢

影音语境动态
国内动态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动态
影音
影音
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