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默会知识视阈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2013-01-21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者语言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一、默会知识理论的认识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

心理学和教育学上关于知识的概念丰富而多义,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世界经合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把知识分为四类:知道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事实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 (Know—Why),即原理的知识;怎么样做的知识(Know—How),即技能或者操作的知识;知道如何拥有知识的知识(Know—Who),即管理的知识。其中,第一、二类知识属可编码的知识;第三类知识属不可编码的知识,又称默会知识、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它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智慧;第四类知识属于人事、管理的知识[1]。

默会知识的概念是由英国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思想家马歇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他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通常被描述成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这只是一种形式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默会知识”[2]。显性知识(explidt knowledge)通常意义上是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人类知识总体中难以用语言符号表达,难以察觉到的那种知识类型。默会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know-how),波兰尼描述的“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表达的”,就清楚地指明了默会知识的内涵。默会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应的那类隐形知识。

(二)默会知识的特性

默会知识的特征比较鲜明:第一,无意识性,即默会知识的拥有者常常意识不到自己拥有默会知识,它一般不容易,甚至不能表达,但它又的确存在,内化于日常实践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如波兰尼举例——我们可以在人群中辨认出自己熟悉的面目,但通常又说不出是怎么做到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识别出某人的声音,但被问及是如何做到的,通常说不出。第二,环境依赖性,即默会知识作用的发挥依赖特定的环境或氛围,它可以通过非言语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情景性。它的获得总是与特定的任务情境相联系,很难借助外显的工具和手段来获取,具有非逻辑性、非批判性。由于默会知识一般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所以当相应类似情景再次出现时,这些知识会被自觉调动起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第三,个体性,指默会知识主要存在载体是个体,具有高度的个体性。默会知识的获得和运用必须有个体参与,它不同于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出,并加以批判与反思。第四,长期的经验性和体验性,因为默会知识高度内化于个体的头脑之中,无法借助于其他个体的帮助来习得,而必须通过个体的亲自实践,体悟或领悟才能有所获得。它通常以个人的经验、感悟、信念、价值观、技巧、直觉、思维模式等形式存在。

(三)默会知识的教育学意义

由于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含义,在不同的场合其功能也不尽相同。就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应该在什么意义上运用不同知识的特点,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资源,是教育实践中的关键性问题。传统教育向来奉行客观主义的知识标准,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以往对默会知识获得的偶然性、间接性和不可言传性缺乏充分认识,使得该类知识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合法的地位”,教师更多地采用灌输方式进行教学。默会知识的发现,向客观主义的传统知识观提出了挑战,教育者认识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默会知识传播空间和土壤。“从类型上看,既存在着教师的默会知识,也存在着学生的默会知识;既存在着有关具体教学内容的默会知识,也存在着有关教授和学习行为的默会知识,还存在着师生交往和学生之间交往的默会知识;既存在着与语言知识学习有关的默会知识,又存在着与社会知识学习、自然知识学习等有关的默会知识;既存在着与教学过程有关的默会知识,也存在着与教学空间有关的默会知识,如此等等,不可计数”[3]。这种背景对教师教学提出了要求。首先,在学生观上,要重视学生先前的经验与先知,这些对学生的认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其次,在教学观上,教师既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得显性知识,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听讲方式,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在习得,帮助学生获得默会知识、关注学生技能技巧的获得;最后,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要改变传统强调对知识的复述、记忆等,要侧重于学生对显性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输出[4],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知识的内在习得,也就是学生默会地获得知识的方面。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分析

(一)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经济转型以及技术升级对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核心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世纪之交开始实施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到2003年启动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要求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5]。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指出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6]。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指导纲要》将职校英语课程分成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模块,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指导纲要》[教职成〔2009〕3号],2009年6月1日。。教育部文件连续出台,着重强调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个体间差异较大,实际的应用能力较为欠缺,普遍存在自卑感,自信心不足,且学习方法单一、学习策略滞后,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缺少学习动机的情况[7]。从2003年开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创新工程开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正在逐步从传统知识灌输向实际情境应用转变,向着预期的目标迈进,但学生学习状况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厚,学习动力不足,课堂发言不积极[7]。学生很少主动要求参加有关英语的活动,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除此以外,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方法不当[8],喜欢打游击战,缺乏恒心,不能坚持,更不会借助学校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比如参考书、文献或是光盘等来辅助提高英语学习。并且,高职生普遍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再加上原有的英语基础薄弱,造成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因此,随着职业学校英语模块化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已经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

(二)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

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不佳,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作深刻的反思。第一,作为教师一方,虽然深知英语学习是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而面对学生基础差,信心不足以及家长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状况“无计可施”。大部分一线教师在被动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和谐发展,而是选择了放任式。第二,作为学生一方,未能对将来职场人才需求特征有全面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立足于未来世界。一些教师由于不重视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认识到英语等基础文化素质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长远价值,而采取了消极被动的教学方式。第三,作为学校的一方,教学配套设施不尽人意,英语教材内容相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与劳动力市场对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能为学生提供的英语学习的场地和渠道不多,教师教学方式也僵化单一,等等,这些都是造成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水平降低的直接因素。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也颇有建树。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采用适合模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就成为职业院校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我们拟从默会知识的视角作以探讨。语言学习,尤其是在非目标语言使用的环境中的外语学习,需要反复实践的过程,不能仅靠学校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要充分利用默会知识的理论与语言学习的原理,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

三、默会知识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途径探索

(一)把握教学设计,关注默会知识的主体性

认识与认识主体不可分割,学生掌握和运用显性知识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其个体的经验、感悟、技巧、直觉、判断,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传递的一般是教材中的显性知识,以词、句、段落以及篇章结构为单元进行教学,通常重显性知识的传递,而忽略英语中默会知识的传播。其实英语中的习惯用语、特殊的言语表达、句式和用法技巧等,都属于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传播不是只通过教师单向度的讲授,而必需是通过上下文的关系,通过以往的经验、判断等,使表达者的意图得到很好传播。同样,学生若要更好地接收教师传递的显性知识,就必须借助自身的经验和判断力对其进行解构和重组,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理解、记忆、输出与应用,这也是由默会知识高度个体性特征所决定,并且学生个体对默会知识的理解不尽相同,储存和应用默会知识的方式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将默会知识囊括进来。从事物的特殊性来看,由于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普遍不足,教师在选用教学内容与方法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边缘到核心,由迂回进入主题的基本规律。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除了更多考虑到学生原有经历和兴趣外,还应把如何调动学生的默会知识,如何将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有效衔接等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思考。比如,在设计阅读理解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先从阅读材料出发,依据学生的兴趣点,选用有关音乐、明星、旅游等学生有兴趣的内容,分析学生的词汇量基础,决定所选择教材的难易程度,然后再在教材中适当替换生词,对基础薄弱处用简单熟悉的单词代替,如“baby”代替“infant”、“like”代替“adore”。其次,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就某个观点或场景进行大量想象与猜测,鼓励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此外,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导演剧本和讲故事的方式,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个人的地位和作为,感受其中的乐趣。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把握和体验英语中的默会知识,逐渐掌握英语应用的技能与技巧,相应提高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

(二)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促动语言习得应用

语言学习方式包括听、说、读、写、译。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区分了语言“习得”(acquisition)和“学习”(learning)两个概念。他认为“习得”就是下意识、非正式、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学习过程;而“学习”则是有意识地、正式地、明确地学习语言的规则[9]。“学习”不能导致“习得”,对语言能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习得”。个体在掌握母语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语言习得来促进母语的学习。因此,学习第二种语言也是首先促进“习得”,然后才是“学习”。克拉申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概念也认为,语言习得通过接收大量可理解性的信息所产生,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促进语言习得。语言学习是有一个所谓的“沉默期”,当语言输入达到一定量时,那么学习者就可以自动进行语言输出。最佳语言输入四个必要条件是能够理解的、有趣的且密切相关的、不以语法为纲的、大量的。克拉申强调了语言输入(听和读)和语言习得环境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从默会知识、内隐学习的视角理解,语言习得实质就是默会地掌握语言能力的过程。目前职业学校的外国语言教学,更多是帮助学生学习显性语言规则的过程,教师没有遵循默会知识的规律,创设语言习得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因此,英语方法改革教学需要将重心转移到促进“习得”,由过分注重语法规则转向运用默会知识原理,由语言的习得,过渡到语言的学习。方法的要义首先,语言输入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唤起学生的体验与共鸣,促进习得;其次,改变单向输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反馈,营造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交互式学习氛围;再次,要让学生接触专业词汇,了解未来职业领域外语应用的方向。可借助职场实例,如把商业谈判的视频运用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学生从视听感观层面获取未来职业领域中对外语的应用前景,然后依据谈判的方法和技巧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段学习,以便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境支持,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大量的实践表明,儿童以惊人的速度习得母语,这归功于儿童本能具备默会知识特质和母语生活情境。所以,可以认为,语言习得中默会知识获得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是情境性。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或者类似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有效掌握默会知识。在母语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如果没有二语的环境支持,学习者就很难获得默会知识。同时,默会知识还具有优先性。根据语言学习的理论,在二语学习者最初学习阶段不必先进行明确知识(语法规则)的学习,而是要优先给学习者创造语言习得情境,让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获得相关默会知识,逐步掌握语言表达技能。也就是顺应和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先让学习者感受情景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然后再完成语法规则的相应训练。

职业院校学生在汉语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一般情况下,除了在正式课堂上仅有的英语接触外,在课后,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不会主动去接触英语,更不用说是自觉地实现英语输出。再加上生活在汉语母语环境中,英语输入环境不存在,加大了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因此,创设多种情景支持,如采取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引导文教学法,均会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技能与技巧。在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基础出发,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促使学生默会地理解语言句子、词义和语言应用规则,唤醒学生的默会知识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就会自然形成了所谓的“语感”。其实“语感”的形成正是默会知识累积应用的产物,是对语言的默会应用能力,对语言的直觉把握和领悟,最后才是学习语法规则。

(四)降低情感过滤假设,调动参与学生积极性

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情感过滤假设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理解性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是指关于不同情感与非母语习得关系的假设。克拉申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动力:动力大的学生习得更多。自信心:自信的学生习得更多。焦虑程度:焦虑程度低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根据这个划分来看语言输入,就是通过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排除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唤起学习者相应的学习动力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自信心,学习的内容才能经过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默会知识具有文化性特征。如果学习者对所学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甚至是饮食等方面感兴趣,就会唤起相应的情感愉悦和体验,情感过滤就会相对较少,语言习得也就较为容易。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降低学生情感过滤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给学生讲授目标语言国家的风俗人情、风景名胜,播放反映该国文化、历史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情感较为轻松的融入并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多鼓励、多表扬,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鼓励有创造性的想法。适当结合母语沟通交流,以减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难度和尴尬,让学生愿意开口说英语,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组织小组学习,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组织结构,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才能。

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是趣味与技巧的有机结合,只有默会的知识,才能使人性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英语是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成长,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提供最佳外部环境,就能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善英语学习的效果。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学习中的那一部分默会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这个职业技能,在未来的职业世界自由地发展。

[1]潘洪建.教学知识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11.

[2]Michael Polanyi.Study of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34.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4.

[4]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20-21.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4.

[7]王鹏娟.论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0):101-102.

[8]杨方芳.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198-200.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学习者语言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