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2012-12-29陈伟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3期
关键词:微血管传导黏度

陈伟峰

河南荥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荥阳 4501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发展,呈手套袜子样分布,一般从下肢开始,以感觉障碍为主,伴程度不同的自主神经症状,而运动障碍相对较轻,发病多隐匿。疼痛和感觉异常是主要症状。疼痛可以是钝痛、烧灼痛、刺痛、刀割痛等多种疼痛表现,大都晚间加剧。感觉异常可表现为麻木、发冷、蚁行、虫爬、发热、烧灼、触电样等感觉,深感觉(关节位置觉与振动觉)障碍一般很轻微,还可有温、痛觉的减退或缺失。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足不出汗,致皮肤干裂,更易促进溃疡发生。足部溃疡的继发感染与动脉血栓形成可造成坏死和坏疽,导致最终截肢。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是细小纤维和粗大纤维同时受累的混合型病例。运动障碍如远端的无力、手与足的小肌肉萎缩,一般出现在疾病后期[1]。2008-05—2012-03我们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DPN 3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明确诊断为DPN的住院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2岁,糖尿病病程3~20a。出现下肢麻木、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3个月~5a,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末梢神经炎。

1.2 治疗方法 要求患者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静滴葛根素注射液400mg/d,654-2针20mg/d;口服甲钴胺片0.5mg,3次/d;同时服自拟益气活血汤:黄芪30g,丹参30g,柴胡10g,枳壳10g,桔梗6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生地黄30g,牛膝10g,甘草10g,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5d观察症状、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BZ_15_1694_320_1782_360表示,治疗前后结果比较用t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显效:疼痛全部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提高5 m/s;有效:疼痛明显减轻,神经传导速度提高3m/s;无效:疼痛无变化,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2.2 疗效 经治疗15d后,30例中显效16例(53%),有效13例(43%),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

表1 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变化 (n=30,mPa·s)

2.3 血液流变学结果 见表1。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见表2。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n=30,m/s)

3 讨论

DPN的发生是因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等因素致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能量代谢障碍,出现缺血、缺氧及功能异常。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微血管舒张而导致神经血流减少与血液黏滞度增加。微血管的收缩紧张性增加,舒张性减弱。加上微血管血流减少,可增强黏附分子的表达,损害血液-神经屏障,生成过氧化物根,激活蛋白激酶C和NF-KB,接踵而来的是神经内膜缺血和缺氧。结果导致脂解作用增加,高血糖诱导的 γ-亚麻酸缺乏,AGE生成(AGE-RAGENF-KB),多元醇途径代谢过度活跃,PKC与自动氧化作用以及生长因子缺乏导致脂质过氧化作用。糖尿病状态加重了对缺血的炎症反应。HNE特别重要,因为它能够导致神经元、神经元附属物与支持细胞的凋亡[2]。所以严格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是治疗DPN的基本要求。但临床观察单纯控制血糖对改善症状效果不明显。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环异常,且以DPN更为显著。本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14.83±1.12)mPa·s,血浆黏度(2.26±0.19)mPa·s,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糖尿病存在高黏状态,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药提供了理论依据。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显著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动性及微循环作用。中医认为DPN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阻经络,阴虚无水难以行舟,经脉失养,故气虚血瘀为DPN的重要病因病机。针对上述中西医对DPN的认识,自拟益气活血汤治疗。方中重用黄芪补气;柴胡、枳壳、桔梗疏畅气机,气行则血行;当归、川芎、赤芍、丹参、地龙活血化瘀;牛膝通血脉;生地黄配当归养血活血滋阴,祛瘀而不伤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配合西药控制血糖,静滴葛根素注射液、654-2针以扩张微血管,甲钴胺片可以促进卵磷脂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能使延迟的神经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减少恢复正常,通过提高神经纤维兴奋性恢复终板电位诱导,能使脑内乙酰胆碱恢复到正常水平。中西药结合应用可以协同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

[1]潘长玉主译.Joslin糖尿病学[M].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92.

[2]吴江,贾建平,崔丽英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7.

猜你喜欢

微血管传导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血黏度高怎么办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