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段脊髓损伤的功能康复研究
2012-12-29臧艳芳周振华汤志峰周婉莹魏俐仪
臧艳芳 周振华 周 鹏 汤志峰 周婉莹 魏俐仪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科 深圳 5180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损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造成占36%[1],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怎样让这些患者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康复及功能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自2009-2011年,我科收住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35例患者,在患者树立自信的同时进行计划性康复训练,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收治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35例,均行CT、MRI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32例进行脊髓减压手术,男28例,女7例,年龄22~55岁,平均(33±10.7)岁;病程30~180d,平均(42±21)d;完全截瘫24例,不完全瘫痪11例,T7~T12的20例,L1~L3的患者15例;大小便失禁28例,单阶段骨折31例,双阶段骨折4例;根据Frankel[2]分级,A级21例,B级12例,C级9例;应用支具锻炼29例。
1.2 方法
1.2.1 心理康复:脊髓损伤患者会出现消极的孤独感、自卑感以及敏感等强烈的情感,但也会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克制,有较大的忍受能力,怎样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患者:(1)稳定阶段:本阶段是患者受伤后1~2周,在此阶段 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是要稳定患者情绪状态,主要是情绪疏导法。(2)自信阶段:受伤后2~4周,对自己的病情和可能终生残疾的严重后果给予认识,但是认为自己还能够完全恢复,通过锻炼康复可能像以前一样快乐地生活,主要是心理开导法。(3)独立阶段:受伤4周以后,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生活上自己能干的事尽可能去办,配合医务人员参加功能锻炼及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职业技术训练,包括鼓励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向患者展示过去康复的案例。
1.2.2 功能康复:根据患者损伤程度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包括姿势治疗、肌力训练、肌肉电刺激治疗、血管调节性训练、痉挛的综合处理、坐站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轮椅训练、减重步态训练[3]、步行训练、ADL训练,大小便管理、腹肌、翻身起坐训练、斜板床站立训练,平衡杠内站立、上下楼梯、步行中转换方向的训练、步行矫形器 (Walkabout)等方法。
1.2.3 评定方法
1.2.3.1 Lindmark[4]法:采用 Lindmark法中的八项评定方法,仰卧位转向左侧、仰卧位转向右侧、仰卧位转坐在床边、坐在床沿到仰卧位、从坐到站、从站到坐、坐位手摸地7项21分,行走6分共27分。
1.2.3.2 ADL 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Lindmark平衡和转移能力、ADL Barthel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见表1、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康复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 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复杂,目前研究发现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有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5],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其功能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人群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反应方式、需要针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反应采取有针对性、长期的心理干预策略,同时要调动患者家属以及有关人员共同参与,使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庭成员和相关人员对于此类残疾有较全面的认识,形成积极的应对态度,学习与掌握必要的心理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通过本组患者表明,只有患者建立自信,配合功能锻炼,功能才能逐渐恢复,因为功能锻炼是长期的,因此患者及家属要有耐心,否则就半途而废。
表2 ADL 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评分及平衡得分情况
3.2 功能康复在脊髓损伤后的作用 不同脊髓损伤的平面和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从本组患者中可以看出,部分损伤者好于完全损伤者,腰脊髓损伤好于胸髓损伤。腰髓损伤患者因下肢功能丧失较少,平衡转移能力恢复和提高较快。康复治疗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肌力的增强,有赖于康复的介入,即使是完全损伤者,经过康复治疗后ALD和平衡转移能力也有可能明显提高。肌肉力量、感觉反馈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本组患者研究显示对于肌肉力量和感觉反馈都丧失或部分丧失的患者来说,提供一个坐位、站立稳定系统是很重要的,经过系统的康复,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1]Spinal cord injury resource center.Spinal cord[M].New Jewsey:Spinal Cord Injury Resource,2001:1-5.
[2]Manyard FM,Bracken MB,Creasey G,et al.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mlogical an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ds[J].Spinal Cord,1997,35:266-274.
[3]Behman AL,Harkema SJ.Locomotor traning after human spinal cord injury:a series case studies[J].Phys Ther,2000,80:688-700.
[4]Lindmark B,Hamrin E.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capacity after stroke as a basis for active intervention.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chart for motor capacity assessment[J].Scand J Rehabil Med,1988,20:111-115.
[5]邱卓英,马洪卓,施红梅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康复策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6):441.
[6]Frangk RG,Elliott TR,eds.Handbook of rehabilition psychology[M].New York: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0:156-159.
[7]陈君,石风英 .脊髓损伤后恢复运动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4):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