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东欧七国政治思潮的演变与政治体制转型

2012-12-26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剧变右翼中东欧

顾 强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科学社会主义

论中东欧七国政治思潮的演变与政治体制转型

顾 强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中东欧七国的政治体制转型已经历二十余年,在此期间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深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共浪潮,自由主义思想高涨,右翼上台,诸政党严重对峙;第二阶段,反共浪潮消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回归,左翼重夺政权,政党格局初步形成;第三阶段,以国计民生为基轴,多党竞争形成,左右交替执政;第四阶段,民粹主义兴起,中左与中右翼走向合作,政权更替更加平稳。

中东欧七国 政治思潮 政治体制

2004年5月1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中东欧七国加入欧盟,不但标志着欧盟跨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样也标志着这七国实现了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重大转折。东欧剧变后,中东欧七国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复杂而又成果丰硕的转型过程。七国的政治体制转型深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每当思潮发生大的变化时,政局也会随之发生较大变化。中东欧七国在这二十多年中共发生了四次较大的思潮变迁,每次都深刻地影响着中东欧七国的政局。

一、反共浪潮、自由主义思想高涨——右翼上台,诸政党严重对峙(1989年—1992年)

1989年,当东欧发生剧变时,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纽约时报》在新闻标题中把这一年称为自由之年(theYearofFreedom)[1](P397)。在剧变发生之初,反苏(俄)反共浪潮高涨。在中东欧七国,“反对派不断煽动反共情绪,掀起反共浪潮。他们叫嚷:‘共产主义是罪恶的制度’,‘共产党比法西斯还坏’,要‘把所有共产党员吊死在树上’。保加利亚的极端分子放火烧毁了保共中央大楼。在波兰,列宁铜像被涂上油漆,浇上汽油焚烧。1991年10月上旬,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批右派组织召开了‘关于共产主义罪行’的国际讨论会。这些反共活动都得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支持。”[2](P10-11)

在无产阶级政党下台后,共产党就被宣布为非法政党而被禁止活动,许多前领导被捕甚至受到审判。1991年2月25日,保加利亚最高法院对80高龄且身患疾病的前共产党领导人托·日夫科夫正式开庭审判。“前罗共政治执行委员会(即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几乎全部被捕。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调查和审理之后,47名政治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中,29人受到审判。”“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前总书记格罗斯曾长期受到监视。”[3](P35-36)

剧变后,中东欧七国纷纷实行多党制,社会上出现了类型各异且数量巨大的政党。波兰在1990年1月16日正式通过了《政党法》,匈牙利在198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可以自由建立政党,政党可以自由地开展活动”。在1989年12月和1991年11月,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先后修改宪法和相关法律以实行多党制。分裂前的捷克斯洛伐克也同样修改宪法宣布实行多党制,在1990年举行的议会大选中有40多个政党参与竞选。[4](P29-32)这些数量繁杂的政党形态各异,左翼与右翼之间、左翼内部以及右翼内部出现严重对峙。一些国家在右翼势力上台后,禁止原来执政的共产党和与之相关的左翼政党的活动。在左翼内部,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社会民主党为了不受共产党迁累,也打出反共的旗号,甚至宁肯与中右翼合作也不与共产党走到一起。右翼势力在“反共”的旗号下联合到一起,在这一目标达成后,其内部向心力也迅速消失,许多右翼政党纷纷瓦解。如波兰团结工会就分裂成十几个立场各异的政党和政治团体,匈牙利民主论坛分裂为两个政党,捷克斯洛伐克的公民论坛分裂为三个政党。

二、反共浪潮消退、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回归——左翼重夺政权,政党格局初步形成(1993年—1998年)

中东欧七国发生剧变后,在经济上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转轨方式,致使在剧变后的前四年里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走上了滑坡路。

中东欧七国的GDP年增长率(%)[5](P507)

人们原本以为废除了一党专政和实行市场经济,他们就能过上与西欧人民一样的生活。但“休克疗法”使他们面对的是物价上涨,社会动荡和混乱,生活水平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当生活的美梦破灭后,人们对政府和政党的看法也更加理性。早已在剧变过程中由共产党变成社会民主党的左派政党,此刻抓住机会并努力消除原共产党造成的负面影响,得以重新上台执政。

在东欧剧变发生时,波兰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而“左翼的回归”也首先从波兰开始的。原先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更名为“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并形成了以该党为主体的民主左派联盟。在1993年9月19日的议会大选中,民主左派联盟一举获胜,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与波兰农民党组建了联合政府。在1995年的总统大选中,该党候选人克瓦希涅夫斯基击败了瓦文萨当选总统,并在2000年获得连任。从1993年开始,中东欧七国的社会民主党相继重新执政,这一现象被部分学者称为“左翼的回归”。[6](P165-166)

“左翼的回归”深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右派的“休克疗法”把国家的经济生活搞得一团糟而又无力解决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很难再信任右派政府。但是原来僵化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长期执政的共产党,又让他们感到担心,唯恐再回到剧变前的生活方式。而社会民主党“注意消除和避免前共产党的不良影响,强调意识形态、经济形式和政治制度的多元性、民主性和宽容性。它们赞成社会主义,但不当传统社会主义的卫道士;主张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制,但不做照搬西方社会的倡导者”[5](P514)。这样的政治主张更容易让选民接受,从而迎合了选民的心理。“左翼的回归”不单单是指左翼政党(主要是指由原来的共产党组建而成的社会民主党)重新上台执政,也包括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思想领域的回归。

经过了几年的分化组合后,政党格局也不再像剧变之初那么混乱,左右翼阵线初步形成。这些政党的政治主张及力量状况如下表[5](P516-517):

?

民主党中右翼力量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波兰公民论坛和团结工会、捷克公民民主党、罗马尼亚民主自由党和国家自由党、匈牙利自由民主主义者联盟和民主论坛、斯洛文尼亚自由民主党和民主党反对马列主义,崇尚自由主义;在政治上提倡民主、自由、人权,主张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经济上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外交上主张完全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保守党波兰全国基督教运动、罗马尼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新斯洛文尼亚基督教人民党、匈牙利基督教民主人民党和基督教民主党、斯洛伐克基督教民主运动和民主基督教联盟-民主党信奉民主党的基本政治经济主张,也强调继承欧洲基督教传统,强调伦理价值。右翼力量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罗马尼亚的匈牙利族民主联盟、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联盟党主张保护该国少数民族的利益。

三、以国计民生为基轴——多党竞争形成,左右交替执政(1999年—2005)

由于以社会民主党为主要力量的左翼政党与右翼政党,都主张实施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只是在某些具体制度上有所不同,使两者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加之由原来的共产党改组而成的社会民主党也不再主张实施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使意识形态因素在竞选中进一步淡化。在此情境下,要想获得选票,主要还是要依靠经济政策吸引选民,再打意识形态的牌已很难再有大的收获。

“左翼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右翼政府在经济改革中的失误,但是左翼政党在重新执掌政权后也没有从根本上迅速地扭转国家的经济状况,让许多选民深感失望,使得选民再次把选票投给了右翼政党。如此循环反复,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左右交替,而政权的更替也成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经过这一阶段的政治改革,中东欧七国的多党政治进入了稳定发展并日趋完善的阶段。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东欧七国多党政治的法制化。这主要得益于宪法、选举法和政党法的保护。中东欧七国的政治家,吸取了原共产党执政的教训,首先从宪法上保障了公民组织政党的自由,用国家的根本大法确定下来。如波兰宪法就明确规定波兰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允许自由建立政党和政党活动自由。其次是用选举法和政党法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以进一步规范政党的运行。随着政党政治的法制化,政治家也习惯了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多党民主,公开竞争”已成为政治家们共同遵守的规则。第二,“暴力抗议”、“街头政治”减少,议会成为国家政治的中心。在剧变之初,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以及人们政治心理的不成熟,街头暴力、轰轰烈烈的游行示威都屡见不鲜。随着政党政治的规范化和民众政治心理的成熟,这些现象逐渐减少。政治家也开始懂得运用正常的途径和渠道表达政见,从而使议会成为了国家政治的中心,多党议会民主制的规则也得到有效实施。第三,多党政治的运作已经正常化。中东欧七国在剧变之初,反共浪潮高涨,歧视和排斥共产党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有名无实的政党充斥着政治舞台,这些很不正常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显著减少。政党要争取民心和选票,已经无法再以意识形态为支撑点,只能是以民生为基轴。随着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经过几次大选的优胜劣汰,那些小党也自动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四、民粹主义兴起——中左与中右翼走向合作,政权更替更加平稳(2005—今)

一般来说,民粹主义多出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或政治转型的国家或地区,它诉诸直接民主,强调全体人民的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7]

2005年之后,民粹主义在中东欧七国的力量凸现出来。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作为民粹主义政党之一的波兰法律与公正党在2005年9月25日举行的议会大选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其他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也表现不俗。“在斯洛伐克,社会民主-方向党在2006年大选中获得29.1%的选票,与同为新民粹主义政党的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人民党和民族党组阁。在2007年举行的保加利亚欧洲议会议员选举中,保加利亚公民欧洲发展党以21.69%比21.41%战胜执政社会党。在匈牙利,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在2006年的议会大选中获得386个议席中的164席,成为议会第二大党。罗马尼亚的民主党在伯塞斯库(TraianBasescu,1951-)的带领下力量不断扩大,形成了与社会民主党和国家自由党三足鼎立的局面。”[5](P518)

面对民粹主义政党咄咄逼人的态势,严重对立的中左和中右翼政党逐步走向合作。“为了抵制新民粹主义政党的冲击,中左和中右翼政党一改过去对立的立场,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联合的趋势。例如,波兰的民主纲领党和民主左派联盟在反对法律与公正党政府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了在2008年大选中战胜民主党,罗马尼亚的社会民主党和国家自由党也表示两党在选举中有合作的可能。”[5](P518)

虽然受到民粹主义政党的一些干扰,但是中东欧七国的政权更替比之前显得更加平稳。再者此时的民粹主义政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粹主义政党,也同样主张在制度内运行。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转型,加上受到“双东扩”(即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在“双东扩”完成后,中东欧七国都已经是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的影响,议会民主制已经在这些国家扎下了一定的根基。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但是中东欧七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也还能保持稳定。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及其夫人,连同其他80余名高级官员在内所乘坐的专机坠毁,机上96人全部罹难。在经历这一突发性灾难后,波兰社会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也能够持续运转,两个月后该国顺利地举行了总统大选,再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这都是二十年转型的成果。

二十年来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深受政治思潮的影响。每次政治思潮的变化,都会对政局产生巨大的影响。政治思潮影响着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故而影响着选民在选举过程中的投票偏好,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局的变化。可以预判,中东欧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不会就此终结,而其未来政治体制的转型过程仍会深受政治思潮变迁的影响。其政治思潮如何变迁,以及如何进一步影响到七国政治体制的转型和发展,仍需要学者们进一步关注和分析。

[1]SharonL.Wolchik,JaneL.Curryeds,Centraland EastEuropeanPoliticsFromCommunismtoDemocracy[M].NewYork,Rowman & LittlefieldPublishers,2011.

[2]王正泉.剧变后的原苏联东欧国家(1989-1999)[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3]辛夷,樊佳.东欧剧变之后[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

[4]朱晓中.十年巨变——中东欧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孔寒冰.东欧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张月明,姜琦.政坛10年风云:俄罗斯与东欧国家政党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7]俞可平.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粹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7,(1).

D5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2803(2012)01-0056-04

2011-10-08

顾强(1982—),男,广西北流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2009级博士生。

责任编辑:无 语

猜你喜欢

剧变右翼中东欧
本右翼底是些什么人
日本右翼到底是些什么人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日本右翼:喘息过后更猖狂
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的政治新动向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
《苏东剧变之后》一书的写作与思考
中东欧政治体制转轨20年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