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2012-12-25吴彩虹邹卫英

护理与康复 2012年8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脑瘫小儿

吴彩虹,邹卫英,吴 华,李 岩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吴彩虹,邹卫英,吴 华,李 岩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符合脑瘫诊断标准患儿74例,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8例为对照组,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3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脑瘫儿童评价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月,观察组(13.17±2.24)分,对照组(10.15±2.30)分,经比较,t=5.7176,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能提高小儿脑瘫功能康复效果。

脑瘫;感觉统合训练;音乐;效果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32

小儿脑瘫为胎儿及婴幼儿期脑的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造成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常伴有智力低下、听力及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对脑瘫患儿至今无特殊的药物治疗,仍然依靠漫长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提高独立生活能力[2],为使患儿得到更有效的康复,同时提高康复的趣味性和患儿的依从性,探讨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感觉统合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2]。感觉统合训练是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器材通过感觉统合刺激的具体活动。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本院康复中心对36例脑瘫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并联合音乐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本院门诊患儿74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4],且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一时性运动发育滞后;男39例,女35例;年龄3月~6岁;单纯痉挛型48例,手足徐动型16例,共济失调型5例,混合型2例,弛缓型1例,震颤型2例。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的3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的36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康复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包括运动疗法(Bobath法、Rood法、Vojta法[5])、作业疗法(进食训练、穿脱衣训练、大小便训练、清洁等其他生活动作训练及不良姿势的改善)、物理治疗(针灸、神经肌肉电刺激)。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6次。边训练,边评估,边调整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粗暴用力。

1.2.2 观察组 进行常规康复方法后,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并联合音乐疗法。方法:脱去患儿鞋袜,踩踏平衡触觉板;引导患儿在本体感觉训练区行走,使足底接触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协助患儿在圆形跳床上蹦跳;利用万象组合分开或混合使用,设计不同层次的动作,引导患儿训练。患儿在接受训练的同时播放优美健康的儿歌、童谣或乐曲,音乐的节拍、音量及曲目的选择因人而异。每日1次,每次1h,每周6次。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训练前及训练后3月,由同一治疗师采用脑瘫儿童评价表[6]对患儿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运动能力、自我生活能力、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5方面。不同年龄患儿设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每项全部完成得4分,每项大部分完成得3分,每项完成一半得2分;每项小部分完成得1分,不能完成得0分。总分最高20分、最低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配对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瘫儿童评价表评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瘫儿童评价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瘫儿童评价表评分比较(±s,分)

3 讨 论

感觉统合训练给予患儿视、听、嗅、触等多种刺激,通过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感知觉的协调,改善脑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和言语能力;感觉统合训练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协调能力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使手眼协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运动速度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患儿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使患儿的自我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由于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及器材丰富多彩,使患儿康复依从性增加。脑瘫患儿常很难理解和完成康复治疗师的指令,直接影响康复效果,而音乐可改善大脑功能[7],音乐在增强记忆、促进想象、提高认知方面显示了其潜在的优势,患儿可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训练,且音乐能降低焦虑水平[8],减轻抑郁,减少患儿惰性,提高康复兴趣,因此提高了康复效果。表1显示,治疗后脑瘫儿童评分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李永库,李强,李君,等.关于小儿脑瘫定义及分类的建议-解读2006年4月国际脑瘫专题研讨会的报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2):101.

[2]Milivoj Velickovic.脑性瘫痪治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5):306.

[3]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

[4]林 庆.小儿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5]纪树荣.运动疗法技术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01—444.

[6]关骅.临床康复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60—163.

[7]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健康[J].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46—47.

[8]汪美君,兰金山,李胜.播放音乐对局部麻醉鼻内镜手术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10(10):844-845.

R473.72

A

1671-9875(2012)08-0771-02

吴彩虹(1972―),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1-12-27

顾旭东,嘉兴市第二医院

浙江省卫生厅医药卫生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KYB120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脑瘫小儿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