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切口引流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2012-12-25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浙江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间断切口引流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观察
黄红芳,孙启才,金红燕
(浙江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手术日单双号将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行间断切口引流、对照组行持续非负压引流,引流时间均48h。观察两组术后4h、8h、12h、24h、48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h、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康复评分。结果术后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关节功能康复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采用间断切口引流。
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引流;引流量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17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创面大、出血量较多的手术,术后关节腔放置引流管已成为常规,被认为可以预防或减少关节置换术后创口内血肿形成,降低创口张力,减轻创口疼痛和愈合不良率,减少发生深部感染[1],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但不少研究显示,这些优点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而且术后过多、过快的引流反而增加了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需求[2.3],也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早期功能锻炼,建议在非复杂初次关节置换术后不常规引流[4]。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引流与非引流的折中选择—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并间断开放。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科对30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定时夹闭切口引流管,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排除标准:感染,合并糖尿病或肝病,凝血机制障碍,长期类固醇或抗凝药物治疗史,重度营养不良。纳入标准: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选择符合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72岁;伴有疾病: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18例,痛风6例,高血脂16例,胃炎9例;均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手术。按手术日单双号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术后引流方法 采用硅胶引流管和非负压引流袋,术后48h均拔管。
1.2.1 对照组 采用持续非负压引流。术毕缝合皮肤后持续开放非负压引流,直至术后48h。1.2.2 观察组 采用间断切口引流。术毕缝合皮肤后开放非负压引流至术后50~60min,夹管10~15min,再开放50~60min,再夹闭10~15min,如此反复,直至术后48h。
1.3 观察指标 术后4h、8h、12h、24h、48h的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h、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拆线时切口愈合情况,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输入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切口引流量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 见表2。
2.3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无感染、裂开或血肿形成,但两组各有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均经换药后治愈,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
2.4 两组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 术后2周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61.8土4.5)分、对照组 (60.7±4.1)分,两组比较,t=1.272,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切口引流量比较(±s,ml)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切口引流量比较(±s,ml)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s,g/L)
表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的血红蛋白监测值比较(±s,g/L)
3 讨 论
3.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易渗血 全髋关节置换术暴露广泛,髋臼松质骨外露,股骨近端髓腔开放,术中截骨平面多,广泛的关节囊松弛,术后关节周围渗血多,一般为600~1 200ml[5]。术后切口出血主要是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的渗血,其特点是渗血面广泛,电凝及结扎等方法难以止血。近年来,随着对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问题的认识日益加深,术后对止血和促凝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谨慎,更有许多学者主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而这些因素更加重了术后切口渗血的可能性[6]。
3.2 两种切口引流方法的比较
3.2.1 持续非负压引流的引流量较多 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创面大、渗血多、止血困难等因素,导致术后早期切口引流速度较快、量也较多。张明学等[7]研究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在手术后第1天最多,其中又以术后8h内为显著,本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对照组术后8h内切口引流量达(240.2±80.1)ml。
3.2.2 间断切口引流的优点
3.2.2.1 间断引流能减少术后切口引流量 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12h内,表1显示观察组采用间断引流,对减少手术后切口引流量具有明显的作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间断引流减少切口引流量的机制,可能在于早期使切口内的渗血积存于切口内,增加了切口内的压力和微循环后负荷,从而起到了压迫止血的作用。由于引流量减少,减少了术后失血量,因此观察组术后48h血红蛋白监测值高于对照组。
3.2.2.2 间断引流不影响切口愈合及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采用加压包扎,有利于术后进一步缩小死腔,从而减少血肿的发生率,对于软组织松弛的高龄患者尤为有益。同时由于关节周围滑膜及纤维组织的脱纤维作用,术后早期积存于关节周围的渗血不易形成凝血块,故不易发生堵塞引流管的现象。在定时夹闭切口引流管的临床观察中,未出现引流管阻塞现象,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无不良影响。本研究显示,切口愈合和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文为短期观察结果,其详细机制如夹闭引流管后关节腔内压增高的幅度、渗血的小血管压力值、夹闭时间长短与血肿形成的关系和双髋同时置换是否适用此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8]。
3.3 间断切口引流的护理要点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平卧,患肢外展20~30°中立位,屈髋、屈膝5~10°,足跟处避免受压;为减少渗血,患髋需加压包扎固定8~12h,同时严密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运动及全身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放置引流管期间,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脱出,防止引流液倒流,引流管每次开放前均需挤压,保持畅通,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泽、量和性状;如出现关节明显肿胀、渗血过多等状况,及时开放引流,松解绷带并更换切口敷料,避免发生并发症;麻醉清醒后,按常规指导患者练习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术后12h摄片检查假体位置后,再使用等速运动训练仪进行训练,初次屈伸0~30°,每次1h,2次/d,每天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增加5~10°,直至90°,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1]荆鑫,腾红林,吴海山,等.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295—1297.
[2]Praker MJ,Robetrs CP,Hay D.Closed suction drainage for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Ameta-analysis[J].J Bone Joint Surg Am,2004,86:1146—1152.
[3]Walmsley PJ,Kelly MB,Hill RM,et a1.A prospective,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of the use of drains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 Surg Br,2005,87:1397-1401.
[4]Jenny JY,Beori C,Lafare S.No drainage does not increase the complication risk after total knee prosthesis implantation:a prospective,comparmive,randomized study[J].Knee Surg Spotrs Traumatol Arthrosc,2001,9:299—301.
[5]Kim YH,Cho SH,Kim RS.Drainage versus nondrainage in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J].J Arthroplasty,1998,13(2):156.
[6]Daneila,Oakes,Jayr,et a1.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Curr Op in 0rthop,2001,12:71—78.
[7]张明学,张永刚,沈研,等.25例骨科手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06.
[8]付玲,郑群怡,畅怡,张秀英,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对引流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5)112-114.
R473.6
B
1571-9875(2012)08-0746-03
黄红芳(1973-),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