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窍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
2012-12-10刘丽
刘 丽
(白山市中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中风病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要病种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都极高。中风后随之出现的躯体残疾及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给患者本人、家庭及整个社会都带来很大危害。特别是中风后各种功能损伤或功能缺失所带来的抑郁情绪反应,即中风后抑郁症。这种心理障碍对患者的预后及疾病恢复是非常不利的。已被证实,国外有文献报道,中风患者有4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国内有文献报道,中风后抑郁表现发生率为55%。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越来越多,逐步从单纯的药物治疗,单纯病后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逐步认识到其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性。一直以来,现代医学多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安再摄取抑制剂等治疗本病,都因为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使患者难以坚持用药。于是祖国医学的优越性凸显出来,各大医家纷纷投入巨大的精力进行深入研究,本人亦有志于此。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观察,自拟活血通窍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取得很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疏肝解郁方法治疗该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09年3月—2010年12月住院的中风患者进行观察,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为诊断标准,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中风后抑郁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用活血通窍解郁汤治疗,对照组20例用逍遥散制成汤剂治疗。服药方法:1剂/d,100 m L/次,3次/d口服。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服药1个月,然后连续随访2个月。通过HAMD评级及中医证候评估来进行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安全指标检测均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一般的中风常规治疗,如调控血压、血糖等。
1.2 药物组成
水蛭10 g,地龙20 g,郁金20 g,白芍20 g,川芎15 g,茯苓20 g,石菖蒲20 g,牛膝20 g,合欢皮20 g,夜交藤20 g,香附15 g,枳实20 g,水煎服,1剂/d,100 m L/次,3次/d。
2 结果
结果显示,按照HAMD抑郁量表减分率和中医疗效指数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90%,均优于对照组65%、75%,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中医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逐步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活血通窍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明显优于单纯的疏肝解郁法。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罪、兴趣减低,对疾病的恢复失去信心,抑郁状态能延长疾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病死率。
祖国传统医学中无“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名,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郁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之论。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的六郁学说。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郁证》中提出“因病致郁”和“因郁致病”的学说,并提出“郁由乎心”的观点,认为气机不畅、血瘀阻络为病机核心。总之,中医对于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认识可归纳为内伤,七情致气血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影响脑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但笔者认为中风后抑郁症虽然归属于中医的“郁证”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郁证,临床中所见的郁证大多由于长期的情致不舒所致,也就是先有气郁,而后出现抑郁,治当以疏肝理气为主,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即可。而中风后抑郁证则先有瘀血闭阻,脑窍不通,而后出现抑郁表现,故当以活血通窍解郁同治。活血通窍解郁汤正是在此理论指导下组方用药。方中水蛭、地龙活血化瘀通窍;川芎为血中气药,以行气活血;郁金、香附、白芍、枳实、合欢皮以疏肝解郁;石菖蒲以开窍醒神,中风患者多为40岁以上人群发病,年近半百,阴气自半,故用牛膝以补肝肾,活血化瘀,兼引上逆之血下行,夜交藤以养心安神。本方具有活血通窍、疏肝解郁之功效。
总之,经过上述研究表明,活血通窍解郁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明显优于单纯的疏肝解郁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