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久泄验案3则

2012-12-09周宝宽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秦皮小茴香车前子

周宝宽

(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36)

久泄病因病机复杂,涉及现代医学多种疾病,治疗比较棘手,决非靠止泻药物可疗之疾,中医药在治疗久泄方面有优势,辨证论治,疗效显著。本文所治之久泄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笔者自拟温补脾肾、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瘀、固涩止泻方药,尤其善用葛根、秦皮、小茴香等药,取得了理想效果。现以医案形式总结几则,供参考。

案1:陈某,男,46岁。2010年6月9日初诊。黎明腹泻10年。10余年,每当黎明之际便发生腹泻,泻时先有腰部酸痛及腹痛,泻后痛减,完谷不化,每日3~4次,曾按“五更泻”,服过四神丸、参苓白术散、双八面体蒙脱石等药物,均不理想,现靠强力枇杷露(含罂粟壳)维持。刻诊:面色晦暗,消瘦疲乏,下腹部有压痛,便中无黏液和脓血,形寒肢冷,腰部酸痛,阳痿,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舌质暗,苔薄白,脉沉迟。诊断为久泄(慢性肠炎)。辨证:肾阳虚衰,夹湿夹瘀。治法:温补脾肾,化瘀,固涩止泻。方药:自拟温肾涩肠汤,药用:菟丝子20g,淫羊藿10g,补骨脂20g,制附子5g,小茴香10g,秦皮20g,生龙骨30g,牡蛎20g,葛根15g,白术10g,薏苡仁20g,砂仁10g,木香10g,赤芍10g,三七10g,鸡血藤15g,车前子30g,炙甘草5g。水煎服,2/d。二诊(2010年6月16日):上方用7剂 ,腹泻每日2次,腹痛明显减轻。守方继续口服。三诊(2010年6月30日):上方又用14剂 ,每日大便2次,成形,腹痛、腰痛消失,畏寒明显减轻,小便畅。上方去附子,加土茯苓15g,防风15g,又服14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助脾腐熟水谷,水谷不化,发为泄泻;久病必瘀,感邪夹湿,加重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曰:“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治宜温补脾肾,化瘀,固涩止泻。方中菟丝子、淫羊藿、补骨脂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温脾止泻;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温肾暖肝;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龙骨、牡蛎收敛固涩;葛根升阳止泻;白术健脾补气;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赤芍、三七、鸡血藤活血化瘀,止痛;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脾肾,化瘀止痛,固涩止泻之功。

案2:方某,女,23岁。2010年6月21日初诊。腹泻伴焦虑、紧张8年。8年来,每逢精神紧张、焦虑、恼怒,便出现腹痛、腹泻,每日达6~8次,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呈稀糊状,时夹黏液,无脓血,无里急后重,精神紧张,抑郁,未经治疗。刻诊:下腹部轻度压痛,直肠指检感到肛门痉挛,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舌暗,苔薄白,脉弦细。现诊断为久泻(肠易激综合征)。辨证:肝气郁滞。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泻。方药:自拟理气化瘀止泻汤,药用: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木香15g,神曲10g,小茴香10g,秦皮20g,葛根20g,白术10g,薏苡仁20g,车前子30g,石菖蒲15g,元胡15g,川芎10g,白芍15g,炙甘草10g。水煎服,2/d。二诊(2010年6月28日):上方用7剂,腹泻次数减少,每日3~5次,腹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三诊(2010年7月12日):上方又用14剂,大便每日2~3次,成形,腹痛消失,抑郁明显好转,寐差。上方加五味子15g,夜交藤15g,生龙骨30g,又服14剂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常;忧思气结,脾运蹇滞,均可导致水谷不归正化,下趋肠道发为泄泻;肝郁气滞,久之,形成气滞血瘀,加重病情。治宜疏肝理气,化瘀止泻。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神曲消食和胃;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葛根止渴生津,升阳止泻;白术健脾补中;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元胡活血行气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化瘀止泻之功。

案3:钱某,男,63岁。2010年7月1日初诊。腹泻15年,进食油腻,生冷加重。25年前患菌痢,口服复方新诺明及香连丸缓解,10年后每逢进食油腻、生冷便出现腹泻,每日2~3次,稀水样,无黏液及脓血,时有腹痛,未加重视,近期加重,请中医诊治。刻诊:大便时溏时泻,每日3-5次,含未消化食物,无黏液及脓血,腹部无明显压痛,结肠镜检,无器质性改变,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暗、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诊为久泄(慢性肠炎)。辨证:脾胃虚弱夹瘀。治法:健脾益气,化湿祛瘀,止泻。方药:自拟健脾化湿止泻汤,药用:白术10g,黄芪20g,党参30g,山药30g,薏苡仁20g,厚朴15g,砂仁10g,芡实20g,泽泻30g,车前子30g,秦皮20g,葛根30g,补骨脂15g,吴茱萸3g,小茴香10g,元胡10g,郁金10g,炙甘草5g。水煎服,2/d。二诊(2010年7月8日):上方用7剂,大便次数每天2~3次,成形。守方继服。三诊(2010年7月22日):上方又用14剂,大便次数每日1~2次,无腹痛,面色润泽,体力增。上方去吴茱萸、黄芪、车前子,又服21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弱,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大便溏泻;久之,气血运行不畅,可加重病情。治宜健脾益气,化湿祛瘀,止泻。方中白术、黄芪、党参、山药健脾益气;薏苡仁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泽泻利水消肿,渗湿;车前子利尿通淋,渗湿止泻;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痢;葛根止渴生津,升阳止泻;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温脾止泻;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小茴香温肾暖肝,理气和胃;元胡、郁金活血行气解郁,止痛;炙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化湿祛瘀、止泻之功。

猜你喜欢

秦皮小茴香车前子
说说炖肉佳品大小茴香
秦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小茴香购销平稳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对秦皮饮片抗炎作用的影响*
人道神药车前子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小茴香及其盐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