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心理变化及应对

2012-12-09郭建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西医所学

郭建辉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50)

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可使学生多学一门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技能,对学生来说是件好事,但不注意学生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其效果则差强人意。本人对学生心理变化做了一些总结,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供同道商榷。

1 学生学中医心理变化

1.1 开课前,对中医充满好奇与不信任共存

学生毕竟生活在中国,多多少少接触过中医,现在学校里开设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到新鲜事物时,都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想知道八卦、阴阳、肾亏这些听过又不甚了解的东西是什么,学中医是不是会很好玩,能象小说里说的悬丝诊脉、刮骨疗毒、起死回生那么神秘又有效吗?但学生在觉得好奇新鲜的同时,却并不完全相信中医,持一种怀疑态度。这是他们在学习中医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西医的基础知识,很容易将所学的有限西医基础理论与中医理论对号入座,得出中医不科学的结论造成的,也是现时不少自然、社会学者认为中医不符合逻辑关系,不科学的观点和思想影响了学生,使他们逐渐产生中医不科学的观念所造成的。

1.2 开课后,存在想学好学懂又厌恶学习的心理矛盾

我曾在开课之初统计上课出勤率超过90%,这说明学生存在主观上渴求知识,有想学好学懂知识技能的愿望。但客观上,目前教材内容多,课时偏少,学科跨度大,中医理论模糊抽象,缺乏一些量化的数据来支持,概念难以理解,各种定义和术语读起来绕口晦涩,理解与记忆难度极大,听课似懂非懂等又让学生感到中医学习起来乏味无趣,抱怨中医“玄奥”、“难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调查后发现:84.62%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中医课,66.58%有兴趣学习中医,51.29%表示学习枯燥[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调查显示49.6%学生有兴趣,87.3%表示中医有用[2]。南昌大学一附院的学生中52.2%有兴趣学中医,但超过50%的人觉得枯燥[3]。我曾对150名学生调查,同意中医有用的占81.33%,有学习兴趣的为56%,但觉得学习枯燥的占68%。可见,中医学习过程中的枯燥乏味是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因。

1.3 见习实习时,存在跃跃欲试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矛盾心理

通过课中病例分析及见习实习所见所闻,学生对中医的有效性还是能做出肯定的评价的。在临床实践阶段,学生希望通过亲身操作来检验学习效果,证明中医理论在医疗过程中是否正确。然而,由于所学知识未能融会贯通,往往又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

2 应对学生学习中医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措施

2.1 课前预热

考虑到刚接触中医的学生对中医的认识是一片空白,传授知识时应采取由浅入深的策略。在开课前,中医教研室可在学校宣传栏内张帖一些内容轻松愉快的关于中医知识的海报,或开办一些运用通俗易懂的讲述方式来阐释中医奥秘的中医讲座,通过这样一些预热的方式,让学生对中医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初步认识,产生好感,增加学习的兴趣,消除不良的思想对学习的阻碍。

2.2 教学改进

应充分肯定大部分学生是有学好学懂中医的主观意愿的,只是学习上的枯燥乏味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时应满足学生的需要,避免厌学情绪发生。在目前教学内容不能减,教材不能变,课时不能增等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要把枯燥乏味、深奥抽象的中医理论、概念、术语讲授得娓娓动听、浅显易懂、易理解、易记忆、会应用,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作出改进。教师要修炼深厚的中医功底,还要了解西医;要掌握中医最新的前沿资讯,还要跟得上西医学发展的脚步;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广博的学识。只有自足,才能施人。在教学观念上,除了以往强调老师的主导地位外,现在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和远期应用的实际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学生学习的需要,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差。可采用目标教学的模式,能使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确学习的目标,使教学活动有序而又生动活泼地开展。采用问题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法,能加强师生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课堂当场消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中应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有的放矢、前后呼应,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容易形成系统。课中不时变换讲课形式,适当穿插一些有关的轶闻趣事和临床事例,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知识加深印象,也便于记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本、图形、图画、音频、视频等方面的处理,或者借助现代的各种仪器,使教学生动有趣,把中医理论中模糊不清、难以理解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形象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述望诊尤其是舌诊时,运用数码相机在临床上拍摄或运用扫描仪从其它媒体得到典型的常见的生理病理舌象,通过计算机处理,在课堂上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讲述脉诊时,可结合现代的脉象仪,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典型的病理脉象真正的手下感觉,从而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大大节省讲述时间,学生感觉易理解及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重视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临床见习实习中

所谓刀不磨不快,学不用不牢。学生都有一种学了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怎么用的疑问,总有一种尝试用实践去验证理论正确与否的冲动。充分满足学生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愿望,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而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临床见实习中,是克服他们跃跃欲试又不知从何下手的矛盾心理的关键。在见习实习带教时,鼓励学生从这一刻起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临床医生来看待,能使学生克服羞涩的心理,从而大胆主动地面对患者。要精心安排好临床病例,对学生仔细讲述整个诊疗过程,以及中医的各种理论在诊疗中如何应用,如何贯通。如通过对用宣肺法使患肺病又便秘的病人得以通便这个病例的讲解,说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道理。让学生亲自体验舌诊、脉诊、辨证在诊疗中的重要意义,看到应用中医治疗的良好效果,从而提高学习中医的热忱。除了带教时获得视听方面的实践,还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患病的同学进行中医治疗方案讨论,通过各抒已见、去伪存真的探讨,帮助他们的知识在脑中强化、交融。然后遣方用药,让同学们亲自体会和观察中医药的疗效。指导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应用中医治病的成就感,有助于中医教育的良性发展。

学生厌学中医的心理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外部因素造成。中医教育者应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然后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作出适应学生需要的改进,积极消除影响学生厌学中医的外部因素,以此改变学生自身的思想壁垒,学生学习中医的热忱一定会从新燃起的。

[1] 王志强,李展,何源浩,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9):62-63.

[2] 董克礼,罗柳阳.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217-219.

[3] 肖甫媛,郭健,陈蕴珍,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中医杂志,2007,48(1):81-82.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西医所学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非所学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