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儿科案例教学中的病案选择和设计的几点体会*
2012-12-09张云洲尹蔚萍杨若俊
唐 彦,张云洲,尹蔚萍,杨若俊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教育的主干学科,在教学中却存在课时受限,学生接触临床少,实践机会少,学习兴趣不高等实际难题。在近年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开展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对于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中医儿科学,引入案例教学法也尤为适宜,可以较好地避免由于儿科病人的时限性、临床见习条件和场地限制对儿科常见疾病教学的制约[1],对于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是首要的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托,做好案例教学的创新设计,是确保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2]。以下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探讨中医儿科案例教学中病案的选择和设计,旨在对中医儿科教学做有益的尝试。
1 紧扣教学大纲,突出儿科特点
选择案例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围绕知识点进行精选,设计的问题经推理后必须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相联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并按照教学内容和案例难易程度分类,以便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加强技巧训练,以验证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病案选择要注重突出儿科特色,尤其要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儿科疾病特点的认识。如感冒病案,应突出小儿感冒后易夹痰、夹滞、夹惊的病机特点,且这种病理特点与肺脾不足、心肝有余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再如设计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案时,让学生注意判断患儿的血压是否正常,其目的是让学生牢记血压的高低是诊断本病的要点之一,小儿的血压与成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于儿科特有的内容,如小儿生长发育、胎黄、佝偻病、遗尿等特有的病证,则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直接选用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教学。
2 典型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教学病例的选择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加深,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难度及深度的教学病例,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理论教学中,应选择简单明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如肺炎喘嗽,案例仅仅为风寒或风热、或痰热闭肺型,暂不涉及他系,以使学生对各证型有深刻的印象。在对证候的描述上,应尽可能选择与教材的标准证型相似,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病例,或针对疾病的诊断,或针对证型的鉴别。如厌食一证,脾胃不和证和脾胃气虚证都有食少,面色少华,容易混淆,但前者为实,后者为虚,要通过证候的分析强化学生对脾虚证候的认识。再如,厌食的脾胃气虚型与疳气都有脾虚表现,通过设计病案来考察其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当课堂教学全部结束后,可以选择相对复杂,临床较为常见的病例,如肺炎喘嗽同时伴有缺铁性贫血,哮喘案属寒热夹杂或本虚标实证等。
3 突出中医辨证,强调整体观
中医学的特点是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讲究四诊合参,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因此精选出的儿科病例,应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学生需要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温习、整合,才能完成病案分析,再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反复训练,逐步学会应用整体观和辨证观来指导儿科疾病的诊疗,最终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尤其在中医儿科优势病种的病案选择上,要能够形象生动地示范中医临床思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中医治疗疾病的信心。
如讲解“胎黄”证治分类时,可导入名医董廷瑶的验案如下:2个月男婴,初生胎黄,目睛深黄,肤黄如金,大便色白而不畅,溺如柏汁而短少,舌苔黄腻。胃纳不佳,腹满,按之尚软[3]。学生分析以上证候很容易辨出是湿热内蕴证,治法当为清热利湿,首选茵陈蒿汤加味,但是否确有良效,学生还心存疑虑,此时再引出董先生的辨证用药以及药后的病情变化情况:本病例经过四诊,以茵陈蒿汤加减,服药19剂即告痊愈。通过此典型病案告知学生: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保持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才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必由之径。
另外在“厌食”一节讲解结束后,引出汪受传教授的医案进行课堂讨论:患儿男,5岁,1984年7月21日诊,近2个月来厌恶进食,胸闷体倦,时时泛恶,小溲短赤,舌苔淡黄腻[4]。学生多辨为脾失健运,以运脾开胃遣方组药,此时可提醒其注意就诊时间,有的学生会很快领悟到老师在讲解定义时,特别提到暑湿当令之时,可因暑湿困脾致症状加重,更准确的辨证当为暑湿困脾,运化失健,治当祛暑化湿,醒脾助运,再让学生开方,最后导出汪教授的处方及治疗效果。通过这一经典案例,让学生知道,辨治厌食这一看似简单的病证,同样也蕴含着因时制宜的整体观,由此起到了启迪思维、拓宽视野的教学效果。
此外,中医儿科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来源广泛,教师可从工作实践或本单位 (如附属医院),古今儿科名家医案,CNKI数据库等不同渠道获取教学资源;案例的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以避免单调、枯燥,如让卡通人物、历史人物扮演病例的主人公,然后配以实际病例的真实临床资料;在案例的表现形式上,可根据需要配以影像图片、Flash动画等构建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只有精编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高质量病案,才能为中医儿科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1]刘百祥.案例法教学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探讨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9(2):135-136.
[2]陈红武,黄铮.基于网络案例教学法在儿童腹泻病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65-567.
[3]董廷瑶.幼科刍言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9.
[4]汪受传.儿科运脾治法及其应用 [J].实用医学杂志,1986,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