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直肠癌Miles根治术护理体会
2012-12-08杨小燕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十八病区211300
杨小燕 江苏省高淳县人民医院十八病区 211300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大肠癌的60%~75%,其中距肛緣5cm以下的直肠癌,多采用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左下腹结肠永久性造口手术(Miles),术后改变患者正常的排泄习惯,因此,术后造口护理及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至关重要。笔者对28例在我院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是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3.5岁,术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性状及形状改变,入院后行CT检查,肿瘤部位均距肛緣5~6cm以下,行Miles手术根治。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癌症本身和需要做肠造口的事实给患者带来负性反应,难免会产生抵触、恐惧绝望、疑虑、紧张、焦虑及抑郁等不同的心理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及家属关心和鼓励,帮助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适应能力,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造口定位 良好定位可使患者术后更好的自我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位基本原则:(1)患者自己能看见;(2)腹部平坦无皱褶处,面积足够贴袋。远离疤痕、皱褶、皮肤凹陷、骨突处、腰围;(3)无慢性皮肤病处;(4)腹直肌内。
2.3 功能监测 监测心、肺、肾、肝功能,了解患者状况。
2.4 肠道准备 术前3d进食流质或无渣饮食,口服肠道抑菌剂及缓泻剂,术前1d口服灌肠液,使其腹泻至大便为黄色清水样。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情况
术后24h出血量应低于300ml,如超过300ml患者则出现胸闷、口渴、烦躁、脉快、面色苍白等反应,应及时汇报医生,做必要的处理,引流管一般保留5~7d,当引流量少、色清时就可以拔除。
3.2 造口护理
3.2.1 观察造口周围血运:术后3d内应密切观察造口肠管的血供,正常肠黏膜红润有光泽,若出现颜色灰白、青紫或黑色并带有恶臭分泌物,说明肠管血运障碍要及时处理。所以对造口主张术后早期,特别是一期开放手术,术后立即使用造口袋,有利于造口的护理观察。
3.2.2 造口周围皮肤护理: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指导患者尽量取左侧卧位,以免流出的粪便污染伤口及逆流。
3.2.3 合理、正确的使用造口袋:向患者及家属示范造口袋的安装、使用、更换技巧及造口护肤品的使用。术后3~4d,使患者及家属在出院前能掌握造口袋的使用及更换。
3.3 造口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3.1 肠黏膜水肿:水肿是术后正常现象,一般6~8周逐渐消退,严重水肿可用50%硫酸镁或10%高渗盐水湿热敷。3.3.2 造口周围炎:它是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造口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甚至破溃。用温水将造口周围皮肤清洗干净、擦干,将造口粉撒在发红及破溃的地方,3~5min后,将剩余的造口粉擦掉,涂上保护膜待干,再贴上造口袋。同时,指导患者底盘裁剪要合适,较造口边缘大2~3mm即可。
3.3.3 造口肠管缺血坏死:多发生在术后24~48h。多由于肠管张力大,系膜血管牵拉过紧或扭曲、损伤所致。术后24~48h内必须严密观察造口部位血液循环。术后早期使用2件式造口袋,以方便随时观察造口活力。若外置肠管失去光泽、变黑、分泌物恶臭,说明肠管血运障碍或坏死,应及时处理;早期可保守治疗,晚期需手术治疗。
3.3.4 造口旁疝: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容物从造口处突出。对于造口旁疝较小、无明显不适症状者,可使用腹带等非手术治疗方式。指导患者避免提重物、预防慢性咳嗽等。但对于旁疝大、不能自愈的仍需手术治疗。
3.3.5 肉芽增生:多由于造口周围缝线没有吸收或脱落,形成异物刺激肉芽增生,或是由于底盘裁剪过小、摩擦造口黏膜引起。应拆除缝线,对于因为底盘裁剪过小而引起者,应指导其正确的裁剪方法。
3.3.6 造口肛管回缩、脱垂:多由于拆线过早或感染、肥胖、瘢痕形成造成肠管回缩;而皮肤切口过大或由于长期腹压增加、营养不良等均可造成肠管脱出。
3.4 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定时行结肠造口灌洗,并指导患者学习结肠造口灌洗技巧,养成造口定时排便习惯。3.5 饮食指导 进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容易消化、少渣,避免高纤维食物,适当饮水,尽量少食产气食物;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易产生臭味的食物。
3.6 家庭护理
3.6.1 日常沐浴:一般来说,造口及切口皮肤完全愈合后就能洗澡,一般选用无香精的中性沐浴液,但要避免盆浴。
3.6.2 性生活指导:腹壁造口在性生活中对患者及配偶均产生不良的视觉及心理影响。往往患者会产生许多顾虑,甚至性障碍。因此,配偶的理解和配合对患者身心康复至关重要,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其配偶的心理指导,让他(她)们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及生活方式面对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
3.6.3 日常生活指导:结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内适当掌握活动量,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提重物等,防止发生肠黏膜突出。半年后可恢复日常工作生活,但要避免重体力活动,工作中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参加集体活动和外地旅游,但外出时要准备适量的造口袋。总之,直肠癌术后由于造瘘口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患者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还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功能,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不便,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并做好手术前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及健康宣教,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在心理上能正确对待疾病,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1] 汪曙红,吴新平.12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5):665-666.
[2] 戴晓冬,李华珠,杨宁琍.51例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99-800.
[3] 庄彩蓝.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66-67.
[4] 司浩,刘刚.人工肛门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19):152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