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2-08黄少英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外四科521000
黄少英 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外四科 521000
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其中全胃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一种重要术式,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方式很多,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我院2009-2011年间对47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1.7± 2.4)岁。肿瘤部位:胃体癌22例,胃底14癌,贲门癌9例,全胃癌2例。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3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根据肿瘤位置及淋巴结肿大情况选择合适的胃全切除方式,本组行D1手术15例,D2手术28例,D3手术4例。之后在距屈氏韧带下方约25cm处横断空肠,再在离远断端约50cm处再次横断带血管的空肠,将游离带血管的空肠近端与食道下端做食管-空肠端吻合,将游离空肠远端与十二指肠断端作空肠-十二指肠端吻合,然后做空肠断端吻合,以恢复肠道的完整性。
2 结果
本组47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痊愈出院,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随访1~2年,复查X线造影检查,提示食管及十二指肠吻合口通畅,间置空肠段肠管增粗,肠管蠕动及排空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肝功能、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正常。
3 讨论
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由于丧失了胃,食物无法储存,又得不到胃酸及胃液的各种食酶的腐蚀消化,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全胃切除术后如何通过消化道重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消化道重建方式较多,但临床疗效却存在着一定差异。临床研究认为[3]:理想的重建方式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能维持食物的正常生理通道,有代胃储存功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2)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本文采用空肠间置代胃术应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随访发现吻合口通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这一结果与文献[4]报道一致。空肠间置代胃术是根据消化道解剖生理的特点,以近段空肠原位构建一个保留神经生理功能的“代胃”,食糜可通过空肠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刺激胆汁和胰酶的消化作用,提高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另据相关文献研究报告[5]:空肠间置术吻合口较多,因此手术创伤大,易导致出血。但随着吻合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先进吻合器的应用,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综上所述,胃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符合生理解剖结构,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邓玉江,孙华新,纪福.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12例临床应用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1,24(6):1015-1016.
[2] 汪贵清,汪沛,李海春.全胃切除Roux-en-Y连续间置空肠代胃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2):71-72.
[3] 李克志,谭云波.21例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42-143.
[4] 苏志伟,詹利永.肿瘤患者全胃切除连续间置空肠代胃消化道重建术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5):363-366.
[5] 莫毓,蔡尚坤,尹林.胃癌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24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1,(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