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络舆情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

2012-12-08刘京辉

关键词:临沂舆情网民

刘京辉

(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校园网络舆情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

刘京辉

(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北秦皇岛066004)

校园网络舆情是指学生通过网络表达对学校事务、社会热点及社会公共事务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观点和看法。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可分为发生期、高涨期和回落期三个阶段,结合校园网络舆情生成的阶段特征,探索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防止校园网络舆情的发生和扩大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校园网络舆情;特征;生成过程;应对机制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学生网民人数的激增,校园舆情从传统媒介向互联网媒介时代迈进,校园网络舆情应运而生。校园网络舆情以BBS网络论坛、QQ、飞信、邮件、博客以及微博等为传播平台,以在校学生为主体,舆情内容涉及时政热点、突发事件与学校建设等多个方面。校园网络舆情不仅是学校安全稳定的晴雨表,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至关重要。确保校园网络舆情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防止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对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园网络舆情的内涵

舆情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舆情是指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而言之,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1]广义的舆情通俗讲就是社情民意,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2]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延伸和应用,“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网络舆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网络舆情作为舆情的重要组成和表现形式,由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六大要素组成,网民或媒体通过互联网,就某一焦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表达个人情感、态度、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互动和传播,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明显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

校园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组成之一,是指学生通过网络表达对学校事务、社会热点及社会公共事务等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观点和看法,其主要特征为:

一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在校的青年学生。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较一般网民高,熟谙网络技术操作,有参与政治、公共事务评论和关注社会焦点的热情,但社会经验和政治经验尚不丰富,容易盲目跟风,发表过激言论。

二是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渠道多元化,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BBS网络论坛、QQ、飞信、邮件、博客以及微博等传播媒介的出现,尤其是微博的广泛应用,为网民提供了即时更新、即时分享的新平台,使互联网进入了“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的即时性使校园网络舆情可以通过“转载”、“转播”等方式,实现以点带面的急速扩散,产生难以预料的连锁放大反应,给学校应对校园网络舆情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三是校园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为学校事务、社会焦点、社会公共事务等,其中以和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学校事务最为突出。2011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从报刊新闻报道、网络新闻跟帖、博客、微博、QQ群等传播媒介中,梳理出南方科技大学“学生集体放弃高考”、南昌大学“校领导集体唱歌录MV”、江西中医学院“破除‘留学生强奸女学生’谣言”、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冠名风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微博要求学生40岁有4000万身家”等10件与高校有关的、颇具代表性的“舆情热点事件”,这些事件普遍与学校事务密切相关。另以我校2011年度校园网络舆情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为例,校园网络舆情主要集中在学校食堂饭菜价格、质量及卫生,校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学校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四是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发端于校园,具有明显的校园特征,但影响力却不局限于校园。校园网络舆情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演化为突发性校园群体事件,经由互联网传播扩散,超越校园范围,最终演变为社会焦点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民众的深刻思考。所谓校园网络舆情的校园特征,不仅仅指事件发生地、行为实施地、行为影响地在校园,还指与校园相关的身份特征,如“药家鑫案”虽然案件发生地在校外,但是药家鑫的学生身份,使得“药家鑫案”具有校园网络舆情的典型特征。

五是校园网络舆情处理不当会对学校、社会甚至国家产生较大影响。校园网络舆情超越校园范围,成为社会焦点,往往是因为媒体利用网民仇官、仇富、对立化、不信任等情绪进行“官二代”、“富二代”、“政府不作为”等标签化的宣传和报道,应对不当会加剧社会民众不平衡的社会心态,使得“仇官”、“仇富”等对立化社会情绪日益严重,不利于校园、社会甚至国家的和谐稳定。

二、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从网民的年龄结构上看,20—29岁占网民总数的29.8%;从职业结构上看,学生占网民总数的30.2%。[3]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表达渠道增多,为学生参与网络互动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网络表达的便捷,提高了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网民不论是从网民的年龄结构还是职业结构上看,都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网民数量的增加使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成为可能。

以临沂大学学生群体“中毒”事件为例,分析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可将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发生期、高涨期和回落期。

一是发生期。临沂大学学生群体“中毒”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借助微博平台引发的危机事件。2012年5月17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中发文“临沂大学的食堂最近出问题了,很多人吃了他们的东西患上了肠胃炎”,将临沂大学的疑似“中毒”事件首次在微博平台曝光。5月18日,继续有网友反映疑似食物中毒并有大量网友反映临沂大学要求他们删掉社交媒体上的言论。5月18日22时,临沂大学针对限制学生言论一事进行回应,称此为个人行为。学校还公布了“中毒”事件的诊断结果,否认群体“中毒”,声称为季节性肠胃炎,并指出患病人数165人。与此同时,“中毒”事件经“@萧山博士”、“@作业本”等知名网友转发传播后,引发微博热议,使得事件在发生初期网友关注度快速升温。[4]

综上可见,网民爆料与媒体报道往往成为校园网络舆情产生的诱因,学校应对失当,会引发大量网民的网络围观和讨论,即俗称的网络“灌水”,这一阶段的网络言论纷繁复杂,观点多样化且倾向性不明显。随着网上讨论的不断深入和升级,各种舆论观点经过不断发酵、碰撞和融合形成代表性观点,经由意见领袖,如“中毒”事件中的“@萧山博士”、“@作业本”等,对各种代表性观点进行整合,观点的倾向性逐渐明显,校园网络舆情形成并产生舆论压力。

二是高涨期。5月19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的文章《山东临沂大学校方威胁不许网上传播群体腹泻》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该事件的新闻关注数从初期的5条上升为156条,微博数从146条骤升为2394条,达到该事件媒体关注度的最高峰值。2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进一步推进媒体的关注度。此外,“@南方都市报”、“@新华社中国网事”、新浪新闻官方微博的报道与传播,也加速了事件在微博平台的传播。媒体对倾向性观点进行深入报道,推动校园网络舆情的影响由校内扩展到校外。

三是回落期。5月21日后,随着临沂市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卫生局、药监局、疾控中心等部门的介入调查,加之网络舆情发展周期的结束,网友注意力逐渐转移,网络舆论日渐消解。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校园网络舆情消解了,但是有些却会产生一定的“长尾效应”,如“我爸是李刚”网络用语在事后的广泛流传。

随着石油钻井行业的不断发展,多年来渤海钻井一公司瞄准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专业化钻井公司的目标,一直在寻找一种提质、提速、提效显著的钻井模式,以求集成公司的区域特点、技术特长和管理特色,强化技术管理和提升钻井施工的精准性。通过探索总结,形成了“三个一”钻井施工模式[1-3],逐步确定了“实施精准化工程,走高端钻井之路”的发展方向。

校园网络舆情在生成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在舆情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影响校园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重要导向作用。一是意见领袖。校园网络舆情从产生到形成,意见领袖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头绪纷杂、观点众多的网络中,意见领袖将众声喧哗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意见领袖的观点明确,具有鲜明代表性和明显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引领着舆论的导向。二是应对速度。应对及时、迅速,对控制和消解校园网络舆情具有重要作用。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过程可以形象地比喻为众人拾柴,久拖不决或置之不理只会使网络舆论持续发酵,愈演愈烈,使学校陷入被动的境地。三是处置态度和姿态。在校园网络舆情的处置过程中,最忌隐瞒事实真相、欺骗愚弄网民,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化解危机,反而会使事态恶化。诚恳、以人为本的态度和姿态会缓解网民怨怼情绪,得到网民的宽容和谅解,正确的态度和姿态本身就是化解校园网络舆情的良方。

三、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网络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致使网络平台充斥着各种言论,这其中既有理性的思辨,也有感性的宣泄,既有真相,也有假象,可谓鱼目混珠,加之不明真相网民的盲目跟风,甚至是网络推手的恶意推动,误导舆论,混淆视听,不仅扰乱网民的思考和判断,还影响着学校决策和正常运转,甚至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学校必须对校园网络舆情采取有效应对。

应对校园网络舆情极大考验着学校认识、适应和驾驭网络传播的能力,即学校的执网力。临沂大学在学生群体“中毒”事件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褒可贬,对其他学校防控校园网络舆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警示意义。在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过程中,学校应该坚持预防疏导,反应迅速,行动及时,公开透明,善对民意等应对原则,尽可能将校园网络舆情掌握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应对机制。

1.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校园网络管理

重视学习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知识与技巧,把握校园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在应对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处置得当。及时总结校园网络舆情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积累应对和处置经验,防止应对失误的再次发生。

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全面、细致和可操作性强的校园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部门分工,实行“谁主管,谁负责”以及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应急机制。根据事态轻重缓急、舆情类别规定快速反应时间,确保及时了解和控制事态,快速、准确做出反应。临沂大学在学生群体“中毒”事件发生后,快速启动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积极救治学生,有力防止了疾病蔓延和受害学生范围的不断扩大。

加强学校网络管理,规范域名、网站、交互式平台等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开通学校官方微博、邮箱,推行校园BBS,实施校园网络实名制,畅通学生表达诉求的多元化渠道,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

2.加强校园网络监管,培养意见领袖

学校从贴近学生、熟悉学校工作全局的角度出发,组建一支由学校专门领导负责,专兼职相结合、师生相结合、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相结合的“三结合”队伍,密切关注校园网络热点和动态,及时发现具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好预防、引导和应对工作,将可能产生的校园网络舆情消解在萌芽状态中。

学校通过早期培养和后期发展并重的手段,组建和选拔一批活跃在校园网络平台内的政治敏感性、思辨能力、社会责任感强和网络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在校园网络舆情发生时,通过意见领袖来稳定学生情绪,客观分析事态,引导舆论导向,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树立正确态度,妥善应对校园网络舆情

一是要冷静分析,坦然应对。深入分析校园网络舆情的发生原因,找准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有数据分析显示,网络舆情热点议题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因此在应对中不要恐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舆情发展的时间规律,坦然应对。

二是以人为本,坦诚相待。网民是善意的,问题发生后更多期待的是学校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诚恳的姿态,学校应直面问题和责任,不推诿、不回避,积极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比急于化解危机更有效。临沂大学在事件发生后,紧急救治学生,校方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是可取的。

三是及时公布,公开透明。采取“删”、“捂”、“堵”的办法,掩盖事实真相,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临沂大学在应对中试图通过“删”、“捂”、“堵”的手段来控制学生言论,这种欺上瞒下、自欺欺人的做法,激起学生极大的不满和逆反,使学校陷入被动,是不明智、不可取的。

4.聘请第三方机构,增强应对公信力

临沂大学根据学生的症状,公布“中毒”学生的诊断结果为季节性肠胃炎,诊断的公信力遭到网友的猜测和质疑,给学校的应对工作带来新的困扰。临沂大学如果能够请专门的医学鉴定机构对学生的患病症状做出客观诊断,那么对增强诊断的公信力,打消网友的质疑大有裨益。因此,在应对校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适时引入权威、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机构,确保对外公布结果的权威性、客观性,对扭转学校的被动局面、加速校园网络舆情的消解具有重要意义。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3:32.

[2]中宣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工作概论[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6.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01-16].http://www.cnnic.cn/research/ bgxz/tjbg/201201/t20120116_23668.html.

[4]朱明刚.临沂大学学生中毒事件舆情分析[EB/OL].[2012-05-28]. http://www.peopleyuqing.com/yqalk/zfalk/zfalknews/2012-05-28/ 2691.html.

G41

A

1009-2692(2012)03-0139-03

2012-06-10[基金项目]河北省政研会2012年立项课题“校园网络舆情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HBSZKT-2012093);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区域经济联合基金项目“校园网络舆情类型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201205010)

刘京辉(1981-),女,河北邯郸人,燕山大学党委宣传部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临沂舆情网民
山东(临沂)糖酒商品交易会定档7月
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力推临沂模式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傅有田
傅有田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