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建设与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012-12-08彭有祥
彭有祥
(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云南 昆明 65003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7月视察云南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1]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确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列为全省首要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2]桥头堡建设为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对于边疆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和云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机遇实现云南的全面小康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现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37%。[3](P11)云南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边远的山区或半山区,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有不少居住在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区,许多民族跨境而居。由于多高山、大河的地理特点,长期交通闭塞,因此各个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参差不齐。在新中国成立前,有的处于封建农奴制阶段,有的处于奴隶制阶段,有的则处于原始公社制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旧中国的民族压迫政策,实行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有了很大发展,很多地区实现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如2000年,云南省玉溪、昆明两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0元,而丽江、迪庆、临沧、怒江、思茅、昭通等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3000元。[4](P9)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居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尚未完全解决。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合乎潮流、顺乎民意,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然而,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东部沿海的许多地区早已超过小康水平的同时,云南除昆明、玉溪等发达地区居民生活大都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外,许多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还十分艰苦,温饱尚未完全解决,这些地区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没有边疆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云南的全面小康,没有云南和广大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我们应从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高度,抓住中央实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契机,把桥头堡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结合起来,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桥头堡建设的主要构想
自桥头堡建设提出以来,就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因为它既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惠邻的发展战略需要,也是推进云南“富民兴滇”工程、实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桥头堡建设首先是国家发展战略,其次才是云南省的发展战略,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内容,这将对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按照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及云南省社科院编制的《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的构想,桥头堡建设主要包括通道、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贸交流及合作机制建设,滇中城市群及现代服务业建设,产业培育及产业基地建设四个方面。在通道建设方面,主要是构建包括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管道、信息等在内的立体交通网络与贸易体系,提升和完善云南的立体交通及通讯网络。如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广东深圳到昆明过缅甸等南亚国家,直通中亚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在海关口岸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扩大我省口岸的开放规模,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如要加快磨憨、河口、瑞丽、猴桥、孟定等口岸的物流基地建设,全面推动二类口岸和重点通道升级提速,简化人员出入境手续,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在经贸交流及合作机制建设方面,要实行软、硬件建设全面推进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开发合作机制,建立、扩大和完善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企业把“走出去”作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点,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继续落实和完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提高云南—泰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等合作机制,促成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经贸合作机制;提升孟中印缅地区的经济合作层次。在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建设云南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体系;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矿产品、新能源、特色农业、生物制药、旅游业等产业基地,促进云南面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优势;探索云南在周边国家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增加农业劳务和技术输出的途径;加快现代物流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把我省具备条件的旅游城市机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口岸,使游客出入境化和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形成云南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此外,还将借助桥头堡建设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以昆明为中心,辐射玉溪、曲靖、楚雄等市),8个沿边经济区(文山、红河、思茅、西双版纳、临沧、德宏、保山、怒江),和4条经济走廊(包括云南至河内、云南至曼谷、云南至皎漂、云南至印度加尔各答);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金融体系支持云南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为桥头堡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
三、桥头堡建设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保障
2010年,中国的GDP总额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引起世界各国关注。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发展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安全形势更加复杂。美国从其独霸世界的全球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历来把中国看作它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遏制中国发展是其始终不变的战略目标。尤其是美国的一些右翼政客,竭力煽动“中国威胁论”,鼓吹美国应该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包围和遏制中国。实施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将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国际政治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高调提出“重返亚洲”的口号,把美国的发展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美国高官频频访问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其国务卿希拉里还破天荒地访问了缅甸,美国拉拢亚洲国家遏制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实施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努力争取周边国家对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化解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
在国际经济方面,实施桥头堡建设发展战略,有利于中国东盟双方的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其一,实施桥头堡建设,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有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国际金融风险。其二,实施桥头堡建设,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石油供应和能源安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石油大多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一海运通道。通过实施桥头堡战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就可以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提供强东盟国家的全面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济乃至国家安全。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毒品走私、宗教渗透等跨国犯罪十分猖獗,给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个别国家,热衷于引入区外大国为自己侵蚀中国的岛屿和领海撑腰壮胆,并且要求东盟国家选边站队,支持它们的无理行径,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安全面临威胁。实施桥头堡建设,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在打击毒品走私、跨国犯罪以及实施毒品替代种植等方面的有效合作,还可以挫败某些国家企图搅乱南海局势、侵吞我国领海及岛屿的图谋,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到损害。
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云南的地缘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使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又面临着重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发挥云南在中国外交和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地缘政治优势,把云南的开发开放与国家的宏观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争取中央的财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促进我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四、桥头堡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云南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提出,“紧紧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3](P159)这是云南省委向全省人民提出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发展战略,又是云南省开放开发的发展战略,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国际合作内容。既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发展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
首先,东南亚国家盛产大米、橡胶、咖啡等物资,石油和其他矿藏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富。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的宝石和玉石储量十分可观。而我省的粮食供给长期依赖从外部购进,如大米主要从东北地区购入,物流成本很高。如果能充分利用云南与东盟接壤的区位优势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有利条件,尽量从东盟国家进口大米及热带水果;另一方面,云南的苹果及轻工业产品也很受东南亚国家人民的欢迎,在市场上销路一直很好。双方如能互通有无扩大贸易,并加强云南与东盟国家在资源勘探和开采方面的合作,既能改善双方人民的生活,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东盟还是距离云南省最近的国际市场,实施桥头堡建设,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其次,桥头堡建设将会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合作项目的开展,进一步造福于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项目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倡议发起,云南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发的主要省份,自项目实施以来,已有不少边疆民族地区人民从一批合作项目的开发中获益。现在,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又将使云南的地缘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开发的主要省份,与东盟国家地理、文化相近,东盟国家中有不少国家工业生产比较落后,如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老挝等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在世界上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云南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具有一定的优势。实施桥头堡建设意味着云南企业跨国投资经营的机遇大大增加。东盟是一个自由贸易区,云南企业在东盟投资,意味着拥有的是整个东盟5亿消费者市场;此外,由于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云南企业在这些国家投资,有可能充分利用欧美发达国家给予它们的出口优惠条件,从而有效地避开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壁垒。
再次,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将为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边境贸易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发展边境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云南省边境贸易获得长足发展。2009年,云南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31.5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额的40%以上,其中,边贸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的20%以上。[5](P50)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将为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边境贸易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桥头堡建设的实施,使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从传统的对外开放“末梢”成为全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随着云南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机制方面的改善,边境贸易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边境贸易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力地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第四,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云南少数民族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民之间相互通婚,探亲访友,长期的共同生活使他们在情感上、经济上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跨境而居的边民有时会产生人为的渗透,从而引发边界、领土纠纷,还可能影响到边疆的稳定甚至影响到国家关系。因此,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尽快缩小其同内地的差距,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将促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
最后,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打击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不久前,中、老、缅、泰4国在湄公河正式开展联合巡逻执法,共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充分表明自桥头堡建设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打击毒品走私和跨国犯罪方面的国际合作已经取得重大成果。
自桥头堡建设提出以来,就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各地、市和相关企业把桥头堡建设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屡创新高。2010年,云南省对外投资达到4.7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额达9.8亿美元,在西部省区位列第一。[6]2011年,我省实现生产总值875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全省外贸实现进出口总额160.5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9.6%。[7]与此同时,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外贸进出口额又创历史新高,达到 59.5亿美元,同比增幅为19.6%。[8]云南将以桥头堡建设实施为抓手,构建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8个沿边经济区和4条经济走廊,并适时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而为桥头堡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谭晶纯,等.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目标振奋人心[N].云南日报,2009-12-31.
[2]白恩培.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N].云南日报,2009-12-21.
[3]中人教育教研中心.云南省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4]赵绍敏,等.云南小康社会建设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5]孟庆红,等.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滇南经济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6]刘红,等.滇企出国,给力开放 [N].云南日报,2011-12-03.
[7]李纪恒.政府工作报告 [N].云南日报,2012-02-18.
[8]陈保江,等.2011:云南对东盟贸易又创新高[N].云南日报,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