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述评

2012-12-08阮利民唐宝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阮利民,柏 林,唐宝盛

(1.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3.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述评

阮利民1,柏 林2,唐宝盛3

(1.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3.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以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近二十年来有关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述评,揭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做出展望,旨在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研究展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具有浓郁民俗风格与特色的传统体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浓郁民俗风情,休闲娱乐、轻松趣味和实用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它的发展对增强民族体质、振兴民族体育事业、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体育专家与学者为此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在现代经济大潮和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其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提倡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在现代竞技体育为主的社会里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如何保护、发掘、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如何使各类学校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这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日益重视,其学术研究也空前的繁荣,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层面、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点:

1.1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面的研究最为广泛,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重复性研究也较多。王岗等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应该从多元化和进步的视角出发,坚持存在的动力特性意味着视角从来就不是固定的,而是永远开放的文化模式出发,接受历史、现在和未来;接受世界、民族和全球化趋势;接受它作为体育、文化的双重功能和价值,接受它精英性和大众性的表现形式,最终服务于人的健康,实现体育文化的先进性[1]。黄银华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应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大对其文化资源的研究,改变目前其理论研究的不均衡;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保持民族文化特征,不断融入现代文化内涵;创新运营机制,加强法制建设[2]。方征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应该是通过剖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层面的现象,去探讨其制度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本质规律、内在特征和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系。从体育学的角度去探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繁衍、传承、演变和消亡的过程的一般规律[3]。芦平生等认为现代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在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提升,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塑,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多功能的凸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4]。张雷等认为生态环境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每一个民族都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自己的文化。因此,从生态学角度来讲,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目标也应该以生态型为标准,即社会、文化、民族体育一体化发展[5]。袁华亭认为体育文化中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依据相应的文化理论构建一定的补偿机制,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能够同步现代化,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弱势中走出赢得空间上的拓宽和时间上的延伸[6]。

1.2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的研究

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多数采用基础理论式的描述性分析。闭锦源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美育和健身功能,美的形式呈多样性和复合性。其美的内容包括身体、运动美、精神美。美的展现形式表现在体型美、姿态美、要素形式美、技战术美、表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饰美、器械美和环境美。这种美是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健身、健美等价值[7]。张涛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真、善、美”特点,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和多民族共同适用的功能,是完善“全民健身计划”的理想途径[8]。朴刚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体育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9]。邓彩兰从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视角分析其促进区域经济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为旅游资源的丰富、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旅游服务等经济活动提供了舞台。利用其旅游形式展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体育、文化,促进民族体育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虽然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的研究并不系统全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此类研究会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及学者的重视。

1.3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研究

有关此类命题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者根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客观地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不同因素,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刘少英等认为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进行改造与雅化,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场地、器材完善规则等工作;运用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强少数民族体育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之间重要性的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应与地方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向游客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体育教学,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11]。袁华亭认为竞赛性和表演性项目的内在差异决定了保护措施的差别。对竞赛项目确定保护方式,宜于积极改造的则积极改造,不宜于积极改造的则消极保护;优先挖掘、整理濒危项目;改革传统体育人才的培养储备模式;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产业化轨道。对于表演性项目,确立本民族文化遗产日,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大力在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与企业合作盘活体育文化产品[12]。钟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竞技项目为主,与少数民族的生产密切结合,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地理传播性等特点[13]。韩玉姬等认为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项目存在的弊端制约了本身发展;宗教信仰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重视程度和扶持不够;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以此提出了发展的建议,借鉴现代媒体,促进传统体育长远发展;以民运会为平台,促进传统体育的改进;挖掘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融入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14]。白晋湘认为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的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从而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并推进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15]。

1.4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中开展方面的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教学中开展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理论层面,研究成果缺乏实际操作性,但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学校体育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李庆贺等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民族学校的必要性。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加强民族之间了解与沟通;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体现时代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16]。孟峰年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认为其具有较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并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原则[17]。孙继新分析了我国民族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认为我国民族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并没有形成自身的民族特色,民族和乡土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严重不足,正在被现代体育逐渐代替[18]。张有平认为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时代的要求,并对影响部分民族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原因,场地、器材及经济条件;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了分析[19]。钟全宏认为现代体育教学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变体育课程内容和结构。要打破传统的竞技体育教学内容,让民族、民间体育理直气壮地走进体育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竞技化向体育锻炼民族化、娱乐化、健康化良性轨道上转变[20]。祁龙祥认为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主要因为学生对其项目选择缺乏主动权,教师决定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活动方式与学生体育需求存在错位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主宰;学生学习自主权缺失[21]。

2 对近二十年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评价

2.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表述多样化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基础,也是关于某一事物思考的起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1986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国家体委、国家民委举行的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了研讨,并形成了多种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概念,但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大家公认的概念。此后有众多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了表述。

姚重军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特征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是各少数民族文化模式的外在表现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延续,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2]。敖玉玲从体育的特征上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特征,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传统体育[23]。王岗等定义少数民族体育指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在数量上居于少数的各民族所拥有的本民族体育[1]。上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表述虽然角度不同、说法不一,但仔细分析,他们普遍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世代相传和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2.2 研究方法单一

近二十年来,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研究的内容也逐渐向其相关领域扩展,内容涉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与传承、资源开发和项目保护等方面。但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学科和相关理论学科薄弱,研究体系尚不完善成熟,研究工作大多呈现出一种分散性,总体上缺乏方向性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种类少,多采用文献与问卷法,缺乏对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基础理论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采用综合方法进行交叉研究的论文少。虽然文献与问卷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大量的调查资料,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时代变迁性的研究过程中,文献与问卷调查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会丢失甚至遮蔽一些少数民族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因此,由于研究方法的单一,很多研究的层次停留在表面,论文缺乏力度,研究成果单一,实用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2.3 研究成果欠缺实效性

科研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为实践服务。目前其研究成果数量虽多,但缺乏实效性。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方面,且大部分研究未能提出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手段,其成果运用转化到实践中的情况也不甚理想。这其中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就其研究成果的总体情况分析而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缺乏高质量的实证研究。目前,所发表的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虽然不少,但研究的领域相对狭小,且研究的内容过于重复,缺乏高质量的实证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少,未能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其次,研究人群单一。从研究的人群分析来看,研究者主要为高校教师,其中又以体育院系的专业教师为主体,研究的人群较为单一薄弱,缺乏来自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支撑。再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复杂、多样、抽象且涵盖的内容庞大,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地理空间跨度大,对其研究必须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方法与手段,这在客观上必然给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有关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薄弱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中介,而民族学校是其传播的热土,不仅可以打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隔膜,而且可以加速各民族文化融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目前,我国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主要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方面,而针对中、小学校,尤其是有关民族学校的开展研究很少。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现代竞技体育教学研究,且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与实践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价值与功能等宏观层面,研究零散且重复现象严重,欠缺实际操作性。

3 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几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后创造出符合本民族特点并具备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也对未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人们会深刻地意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人群也会更加的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学校的体育教师,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会加入其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一支高水平、综合性的研究队伍。

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也会更加宽泛具体,融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借鉴严谨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考察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横纵向的总体性研究。

再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逐渐地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全面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会更加广泛深入,最终促进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1]王 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37.

[2]黄银华,龚 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29(1):78 -80.

[3]方 征.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科学研究之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9):51 -54.

[4]芦平生,陈玉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3):37 -39.

[5]张 雷,王 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生态学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8,24(4):131 -132.

[6]袁华亭.如何从弱势中走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之保护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26(3):130 -132.

[7]闭锦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美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91-92.

[8]张 涛.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28(6):126 -128.

[9]朴 刚.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对体育的促进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3):44 -45.

[10]邓彩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促进青海区域经济发展[J].攀登,2008,27(2):51 -53.

[11]刘少英,田祖国,吴永海,等.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析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152-154.

[12]袁华亭.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措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7(6):64 -66.

[13]钟 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3):19 -20.

[14]韩玉姬.影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570 -571.

[15]白晋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编目的价值与方法[J].体育学刊,2008,15(9):97 -99.

[16]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民族中学体育教育的必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27(5):75 -77.

[17]孟峰年.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45(2):109 -111

[18]孙继新.我国少数民族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45 -46.

[19]张有平.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74 -75.

[20]钟全宏.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意识调查及培养思路[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43(6):98 -100.

[21]祁龙祥.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112 -115.

[22]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50-51.

[23]敖玉玲.中国鄂温克族传统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47.

Summary of Research on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of China in Recent Twenty Years

RUAN Lim in1,BAI Lin2,TANG Baosheng3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Military Training Department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Heilongjiang,China;2.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154002,Heilongjiang,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Heilongjiang,China)

The authors use literature re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currently research of theory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reveal the main problems of research on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and make a relevant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o its issues.The future study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spect.The aim is to provide a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research outlook

G852

A

1004-0560(2012)01-0135-04

2011-09-18;

2011-10-29

阮利民(1958-),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