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变革视野下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障碍及路径

2012-12-08孔维峰李军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非营利体育

孔维峰,李军岩

(1.大连交通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8;2.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 110102)

组织变革视野下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障碍及路径

孔维峰1,李军岩2

(1.大连交通大学体育部,辽宁大连 116028;2.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辽宁沈阳 110102)

首先从对非营利组织的诠释引入到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分析,界定非营利体育组织。其次,在对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的紧迫性,系统揭示出当前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的内部与外部障碍。最后,针对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现状及其变革的内部与外部障碍,并根据非营利组织的相关理论,探索到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的实施路径。

组织变革;非营利体育组织;障碍;路径

中国体育管理改革的目标之一是逐步实行管、办分离,而体育行政部门更多的管理职能将由非营利体育组织来承担,这将是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现行的体育管理模式。非营利组织为公民追求社会公共目标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体育领域也存在着因社会发展中由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发展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满足群众对于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对于促进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 从非营利组织到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逻辑演进

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1]。赛拉蒙指出,非营利领域包括“慈善领域”、“独立领域”、“志愿领域”、“免税领域”、“非营利领域”、“第三部门”等。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2]。中国学者陈晓春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或互益服务的独立机构[3]。中国学者王名教授认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4]。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结合中国国情,将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分为12个大类、27个小类,其中一类是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娱乐、俱乐部,这说明体育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营利组织具有社会属性,使得体育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已构成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刘欣然(2007)认为非营利体育组织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通过体育志愿行为提供社会服务,推进公益事业,保障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类非政府的社会组织[5]。

本文根据以上的界定认为非营利体育组织(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体育活动的非政府社会组织,包括各类体育社团以及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2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的紧迫性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民间社团开始快速增长。在种类繁多的众多社团中,体育社团是比重较大的一个类别,仅全国性体育社团就有80多个,在数量上超过了环境保护、社会服务与福利、公共事务、卫生等类型的社团。一些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社团自上而下建立起来,如农民体协、老年人体协等,挂靠在政府体育部门或其他机构,如农业部等;同时有越来越多的自发建立起来的各种民间体育组织,包括木兰扇协会、冬泳协会、舞龙舞狮协会、舞蹈队等等,这些体育社团深入民间,群众基础好,许多组织影响极为广泛[6]。

当前中国的非政府体育组织系统主要是由事业类、社会团体类和民间体育组织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事业类体育组织主要是从原政府机关分离而建立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而社会团体类体育组织也主要是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的,在资金、人事等事务上仍旧对政府相关部门有很强依赖性的群众体育组织,如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及其下属的省、自治区体育总会和全国单项运动协会、体育俱乐部等;民间社会体育组织是指那些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体育组织,如球迷协会、武术协会等。从构成看,前两类组织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影响上都超过了第三类,这与西方非政府体育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非政府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2.1 营利冲动日趋强烈

非营利是指体育社团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不等于社会团体不能从事收费性活动、不能有盈余,而是社团不能把盈余当作终极目标,要把盈余全部投入到符合宗旨的事业中。即获取的利益不向所有者返还,这本应是非营利体育组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然而,在黄亚玲博士所调查的79个省级非营利体育组织中,有47个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开展有偿经营活动的收入,有的甚至还以营利为主。这说明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非营利体育组织恰恰摒弃这一基本特点,走上营利之路。

2.2 公共性部分丧失

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公共性是指它的产权不属于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所有,而属于全社会所有[7]。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公共性”来自于它所享受的免税待遇。由于免税待遇的代价是由全社会来承担,所以享受免税待遇的财产也应该归全社会所有。在中国,从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资源配置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公益性奥运运动竞技项目协会;第二种是公益性非奥运竞技项目协会;第三种是离国家资源最远的非营利体育组织,也可以称为“边缘型”非营利体育组织。可以看出,由于前两种的官办性,决定其必定要服从于国家,其产权也必定属于国家,再由国家进行管理与分配。而第三种则大多数已经有名无实。如地质体协、老年体协、中国技工学校体协等公益性的行业体协和人群体协,因无经费,已经多年没有开展过任何活动。

2.3 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所谓非政府性,也称民间性或社会性。即这些组织不带有政府行为的特征,它或是社会自发形成,或是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或是在政府的指导、协助下成立的。它们都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并通过为社会服务而存在,即来源社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都通过市场来为个人或组织提供服务,是一种社会行为。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相当一部分非营利体育组织跟政府的联系很密切,是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在行使行政权力。非政府性表现得很不充分,“半官半民”的性质比较明显,甚至有时官的性质表现的更多,中国足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组织运作方面,受政府的影响比较大,自治性也很欠缺[8]。

2.4 政策信息不对称

受中国体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体育政策公开度不够、信息不透明、文件含混、表意不明、文件制定者故意隐蔽某些实质内容、文件规定刚性强、文件执行灵活性过度等现象普遍存在,这造成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政策信息不对称。社会各界对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条件、申报、组成、运作管理的政策信息不甚明了。公众对进入组建非营利体育组织并开展运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缺乏认识,只能通过一些不确定的信息行事。

3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的障碍

3.1 内部障碍导致组织变革动力不足

3.1.1 非营利组织资金与人才缺乏 非营利体育组织的非营利决定着它只能依靠社会捐赠、政府财政支持以及提供的有偿服务来获取开展公益活动的费用。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体育组织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运行的效率,对非营利体育组织而言,公益活动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9]。在人力资源方面,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人才,但是吸纳人才的狭隘渠道、不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使它们在和政府以及企业的人才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处在政府和企业夹缝之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活动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受到限制,综合发展能力明显不足。

3.1.2 非营利体育组织成员缺乏应有的公共理念 理念是非营利体育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非营利体育组织是使命感、责任感最强的组织,它们以“点化人类”和“改变社会大众”为目的,“以使命感为先”,没有理念就没有非营利体育组织。非营利组织成员的“公益”理念意识普遍缺乏,“使命感”不强,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很难形成自觉、创新的能动性和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团结合作的精神,组织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3.1.3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规范和内部绩效考察机制不合理

不科学的管理规范和内部绩效考察机制在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运行中普遍存在,并对非营利组织“失灵”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也是促使其从业人员走上腐败道路的原因之一。目前,许多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规范,对内部成员的考察也只是建立在对政府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模仿和改进上,根本没有顾及到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而盲目借鉴的后果就是组织凝聚力下降、人心涣散。

3.2 外部障碍导致组织变革推力欠缺

3.2.1 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产生环境独特 发端于大的制度环境——政府高度集权与小的体育制度文化背景——“举国体制”的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有着不同于西方社会同类组织的形态与特征。加之新中国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初始制度”障碍所造成的“路径依赖”,更增添了以广泛的社会服务为使命的非营利体育组织制度变迁的难度。因此,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障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为其生存环境使然。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产生具有理论催生性,而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体育组织具有现实催生性、理论指导性。非营利体育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3.2.2 非营利体育组织运行过程监督机制落后 仅仅靠内部的道德自律和“使命感”并不足以保证非营利组织公共性的发挥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外部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以及社会其他组织的监督和制约[10]。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关于民间组织的基本法,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具体法规和法律也比较缺乏,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方面的法规更少之又少。在监督机制方面,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监督制度、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政府对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监管不利,来自社会的监督也不强。

4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变革路径的探索

4.1 建立关于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多渠道融资体系

在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里,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非营利体育机构,其经费来源都是多样化的,构成各式各样的混合投资补偿体制。在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非营利体育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非营利体育机构并不能替代政府,而是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资助下的社会事业的发展。民间慈善捐赠是非营利体育机构的另一资金来源。因此,在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资金筹募机制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大力发展类似于筹募、社区基金会、商营公益捐赠基金的公共筹募机构和监督机构;民间非营利体育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使社会资金向规范、有效的组织集中。

4.2 淡化政府色彩,维护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自治性

中国的非营利体育组织,有极为浓厚的官方色彩,不仅在注册时必须要找到一个“业务主管单位”,并且政府对非营利体育组织有明显的人事管理的倾向,导致权力恣意与腐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在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设置、人事和运作上减少行政干预,维护其自治性[11],还非营利体育组织以市民社会的本来面目,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4.3 非营利体育组织应该健全内部的完善的激励、培训和绩效考察机制

从人力资源角度说,人才是组织最大的资本。非营利体育组织在多渠道吸纳人才的同时,更应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内部员工激励、培训和绩效考察机制。从单纯的“公益”理念到组织内部员工的合法利益分配形成的激励机制;从分析不同员工培训需求到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再到制定培训计划以及培训结果的评估都应该严格按照严格的程序来执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从组织内的平衡网络、共同责任到讲究效率的内部的竞争以及规范、科学的员工考察制度,这一切都是一个成熟的组织机构所不可或缺的。对此,中国可以借鉴国外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比较成熟的组织管理制度和经验,如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总裁负责制等。

4.4 非营利体育组织需要一种社会文化上的支持

中国的非营利体育组织公共性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社会道德文化积淀缺失的反映。与西方相比,中国的非营利体育组织显然缺少公民意识、社会自治、公益精神、法治观念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市场经济改革中萌发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也在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少“公益体育”文化发展的精神土壤。而怎样把它们开发出来并使之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普遍的认同和遵守是当前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除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公益体育”的文化氛围外,各种民间的体育团体也应该担当起这方面的主要职责[12]。

4.5 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为了避免非营利体育组织在独立运作的情况下出现负面影响和偏离社会公益的目标,中国还必须建立促进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全方位监管体系。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监管、内部控制监管和外部社会监督。行政监管是指行政部门通过年检、日常监督和违规处罚,使非营利组织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经营和运作;内部控制监管主要通过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人员的比例合理化和对理事会、监事会等工作进行的监督;外部社会监督主要指组织成员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1]王 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J].管理世界,2002 (8):30-45.

[2]川口清史.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M].东京:日本经济评论社,1994.

[3]陈晓春.非营利组织初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27-31.

[4]王 名.改革中国民间组织监管体制的建议[J].中国改革,2005(11):46-52.

[5]刘欣然,汪选合,刘汉阳.现代社会中的体育非营利组织及其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18-19.

[6]刘东锋,杨 蕾.我国非政府体育组织的需求与供给[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25-30.

[7]高力翔,孙国友,王 步.我国市民社会对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5):430-432.

[8]郭国庆.现代非营利组织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王 峰,张彦丽.非营利组织规制探讨[J].商业时代,2007 (35):73-75.

[10]Hoye R,Auld C.Measuring board performance in non-profit sport organizations[J].Australian Journal of Volunteering,2001(2):109-116.

[11]俞 琳,曹可强,沈建华,等.非营利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作用[J].体育科研,2008(2):42-46.

[12]熊振强.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的非营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9):16-19.

Obstacles and Routes in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Reform

KONG Weifeng1,LI Junyan2
(1.Sports Department,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Dalian 116028,Liaoning,China; 2.Sport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First,the paper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what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are.Second,it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Next,the paper deeply illustrates the urgency of reforming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and systematically reveal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obstacles in reforming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Finally,it finds out several practical routes to reform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obstacle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theories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s reform;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obstacle;route

G80-05

A

1004-0560(2012)01-0046-03

2011-08-21;

2011-10-29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1DB281)。

孔维峰(197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非营利体育
净水进万家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服务型政府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定位
非营利组织发展亟待解决两大问题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