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状况与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2012-12-07张南南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网球赛网球场业余

张 智, 魏 彪,张南南

(山西大同大学 体育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而网球作为一项高雅、健康、时尚的运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本文旨在对我国业余网球的发展历史、业余网球赛事、业余网球人口、场地设施、教练队伍及全国各地区域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为我国业余网球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业余网球爱好者、业余网球比赛参赛者、业余网球教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图书、期刊及中国知网上的相关文章,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主要有网球现状、网球赛事、网球人口、网球场地、教练队伍、地区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1.2.2 问卷调查法

(1) 问卷的设计。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网球运动开展情况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我国业余网球运动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我国业余网球教练员调查问卷》,问题采用单选、多选、填空等形式。

(2) 问卷的发放。在“水井坊”全国大城市网球比赛期间,将《我国业余网球运动开展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发放给各地区参赛队员以及各地网球爱好者,共发放问卷462份,回收457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1.9%;将《我国业余网球教练员调查问卷》发放给各地区参赛的网球教练员,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22份,回收率73.3%,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73.3%。

1.2.3 访谈法 走访不同层次的网球人群、场馆管理者、业余网球教练员、各地区网球工作负责人员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状况

2.1.1 我国业余网球发展历史 早在1885年前后,在我国的上海、广州、青岛等地就已经出现了网球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网球运动逐步发展,逐渐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网球运动不再是上层社会少数人的运动,而成了群众性的运动项目。1950年,在上海举行的“全沪网球公开赛”,青岛的一名工人夺得了冠军。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育总局设立多种不同级别的赛事来吸引广大的体育爱好者。1993—1996年,北京沙龙网球公开赛的举办,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网球。之后,我国又相继举办了上海“喜力”公开赛,上海“polo”公开赛及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网球大师杯总决赛,众多高水平的比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业余网球社会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网球运动也在高等院校开始传播,1989年,江西财经大学率先开设网球课,随后,全国1/3的高校开设网球课[1]。2004—2005年,我国职业网球运动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网球的普及,在中国形成了一股“网球热”。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媒体积极转播国内外网球赛事,使越来越多的网球爱好者了解并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网球人口迅速增长。近十年,我国职业球员在世界网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带动全国业余网球运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2.1.2 我国业余网球赛事现状 通常情况下,业余网球赛事一直都是伴随着职业赛事而蓬勃发展的,虽然业余赛事本身的整体水平不高,但选手范围广,人数众多,基础广泛。近十年间,中国网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尤其业余网球赛事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1)业余网球赛事的奖金越来越丰厚。在1950年的“全沪网球公开赛”和1998年的第一届“长城卡杯”全国业余大赛上,参加赛事的人群都有限,奖励的尺度都不高,直到2004年后才开始有所改变,当年中国网协举办的“王子杯”业余网球大赛,冠军奖励达到了万元,紧接着“年终业余网球大师杯”的奖金继续突破,在2005年tennis123承办的“唐山业余网球大奖赛”冠军奖金达到3万元,随后几年,全国业余网球大奖赛开始和一些大品牌的合作,冠军的奖励不断增高,每年都会有业余网球冠军拿到价值10万的奖励,通过一年的比赛甚至可以拿到20~30万的奖金。

(2)业余网球赛事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早些年的业余赛事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此外还有一些省会城市,比如呼和浩特、成都、昆明等,随着2004年全国业余网球大奖赛的开始,众多的大中城市不断加入进来。除了部分一线大城市组织大型赛事外,还有其它一些省会及大中城市也在开展固定赛事。近一两年来,随着国内业余网球人口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纷纷举行规模不等的赛事。

(3)赛事规模大,形式多,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业余赛事群体规模在不断的发展,赛事的分级也逐渐形成。1998年第一届“长城卡杯”全国业余大赛只有600余名业余选手参加,而目前参加中国业余网球大奖赛的选手已经达到6 000余名,业余赛事群体规模的扩张已显而易见。赛事形式众多,企业冠名赞助的全国性、省级、市级比赛,业余俱乐部间的比赛,网球协会间的联谊赛,各种业余网球比赛不甚枚举。与此同时,国际间的民间网球交流,全国企业网球赛,网球争霸赛,国际城市大众网球邀请赛也在不断壮大。同时,赛事组委会的组织能力、裁判水平、参赛队员技战术水平也都在逐年提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业余网球不亚于竞技网球。

2.1.3 我国业余网球人口 网球人口指每周至少进行3次网球运动,每次不少于30min的人[2]。网球人口基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网球运动发展水平的首要衡量点。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我国经常打网球的人口(实质性人口)只有60万人左右,网球爱好者(非实质性人口,包括不打球的喜好者)也仅在400万人左右,即网球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047%,爱好者占0.316%,这一数字与许多国家差距极大。在美国2亿多人口当中,网球人口有600万人。而在澳大利亚1900多万的人口中,有80万人经常打网球。从表1可看出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网球人口占总人口的2%以上,澳大利亚和瑞士更是达到了4%以上,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的网球人口比例也远远超过中国。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网球人口为180万人左右。从1998年起,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22.68%。与1998年以前的增长数据相比是中国网球运动史上一个飞跃性的发展。中国网球协会的官方数据统计,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国网球运动人口达到500至600万人左右,从2004年至今,中国的网球人口增长了800万人左右,而且人员构成将会更加合理,更加“平民化”。目前我国业余网球人口已经达到1 020万人,占到全国人口的0.81%[3]。

2.1.4 网球场地及器材设施 网球场地及器材设施是开展业余网球运动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业余网球运动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业余网球运动发展虽然很快,但网球场地的发展并不乐观,尽管中国的网球场地以每年近40%的速度增长,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以网球运动开展较好的上海来说,平均每20万人一片场地[4]。就场地类型而言,我国的网球场地以塑胶场地、沥青地、水泥地为主。

据调查,网球场地71%集中在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而22%网球场地分布在居民住宅区、宾馆酒店、高校和企业单位内,此外还有7%个人经营的场地。而在这些场地中,企业单位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主要用于内部职工进行活动使用,使用人数较少,利用率低;宾馆酒店的场地主要用于服务特定的对象,一般不对外开放;个体经营管理的场地又偏重经济利益,无形中增加了网球运动的费用,超出了一般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实际上真正能用于大众网球运动的场地主要还是居民住宅小区和高校内的,而学校场地优先用于教学,场地对外开放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居民小区内的场地虽然是开放的,但场地数量有限,而且部分场地由于无人管理和维护,条件也十分艰苦。因此,网球场地的缺乏和场地设施的落后都大大制约了业余网球运动的深入与推广。

2.1.5 我国业余网球教练队伍 在当前我国业余网球教学中,缺乏专业的教练队伍。调查访问结果表明,我国87.7%是男性教练,体育院系的毕业生占91%,这些人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体育基础理论,但教学水平较低,还不具备自主教学能力。89.5%网球教练员还没有获得任何专业指导证书,在教学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没有设定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单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较落后的地区,甚至没有专业的教练员,网球爱好者盲目地模仿网球明星动作,这大大增加了其受伤的风险,这就跟我们运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动作的不规范,无法掌握动作的要领,对以后网球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提高也很不利。

2.2 我国业余网球的区域分布特征

2.2.1 东北地区 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普及,东北地区业余网球赛事逐渐增多,比如辽宁省一年一度的“雪佛兰”网球公开赛,“邓禄普”积分赛,“梅赛德斯奔驰”网球挑战赛;沈阳市政府举办的“鹏达杯”、“威诺杯”网球公开赛,还有大连市政府举办的城市网球赛等等。各场比赛中至少都有百余名人报名参加,据统计,仅在去年全年就有2 600人参加比赛,其中包括许多来自韩国、日本的外籍业余选手。

据调查得知,业余网球爱好者平时锻炼情况并不乐观,东北三省87.9%网球场地主要集中在大学校园及高消费地段的社区,提供给业余网球爱好者的场地很有限,加上东北三省天气条件的限制,许多网球爱好者的锻炼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这无形中就制约了当地网球运动的发展。

2.2.2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多为沿海城市,我国网球也是最先从这里开始并逐步向内陆发展的。早在1885年前后,上海、广州、青岛等地就已经出现了网球活动。

网球人口是衡量一个地区网球运动水平的重要参数。就网球人口而言,上海是全国最多的城市。2006年的《上海市网球运动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表明,上海经常打球的人数约为54.5万人,约占上海总人口的4%,网球爱好者更是达到了100万人之多。在上海网球大师杯赛事的带动下,上海业余网球人口数量的增长近年来一直位于全国第一。近八年,上海网球人口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2.68%,其中,2000年是上海市网球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一年,增长率为36.28%,其次是2002年的25.67%[5]。相比54万的网球人口,上海的网球场地却不足1 000块,根本无法满足人们打球的需要,而且很多新建场地比较偏远,免费的公共场地也越来越少,打球的成本越来越高。

2.2.3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网球运动发展最好的是广东省。据调查,仅广州市的网球场就已达到800多片,深圳网球人口也超过了30万人,广东省从事网球活动的74%是男性,参与网球运动的最小的年龄只有8岁,而年龄最大的有56岁,但大部分还是中青年,儿童和老年人相对较少。商业人员、机关行政人员和学生是参与网球运动的主要职业群体,业余爱好者普遍学历较高,其中本科占49%,大专占28%,高中或中专占9%,硕士占12%,博士占2%。业余爱好者每次锻炼基本在2h,平均每周锻炼至少一次,73.4%的人选择高校网球场和市中心的网球俱乐部。由于缺乏较专业的网球教练员,88%的网球爱好者没有专门学习过网球课,只有12%的人参加过网球培训班或是请私人教练学习技术[5]。

海南省业余网球起步相对较晚,网球人口比较少,业余网球比赛也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海口和三亚两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网球运动相对落后,据广西网球协会2007年的数据,广西网球人口才1 000多人,现在网球人口约75 000人。目前拥有928片网球场,但只有6个国家级裁判,裁判人才非常稀缺[6]。

2.2.4 华中地区 湖北武汉网球运动发展最为突出,在本土球星球员李娜的带动下,湖北网球人口逐年递增。据湖北省网球协会统计,2008年湖北省经常参与网球运动的业余选手人数达到了15万人左右,2009年增加了5万人。2008-2009年,湖北省各基层网协和基层网球俱乐部所组织和承办的各类业余网球赛事,每年平均约为50个左右,赛事规模一般为80~150人,较大规模的赛事可达200~300人[6]。

河南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网球运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2004年孙甜甜获得奥运会女双冠军,极大地推动了河南网球运动的开展。调查得知,河南省大部分网球参与者集中在教师、公务员和个体老板等中上等阶层,分别占到了31.4%、21.2%和24.1%,年龄集中在20~50岁。

2.2.5 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也是网球运动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内蒙古,无论是网球人口、场地还是比赛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的。传统的网球爱好者和不断从外面“移民”进来的网球爱好者构成了北京业余网球的版图,除了传统的俱乐部,几乎每一个稍微集中一些的网球场馆都活跃着水平较高的业余团队。北京良好的网球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球高手,大量的业余网球教练也都纷纷迁徙到北京,以教球为事业基础,同时也参加各种业余赛事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内蒙古的业余网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好。据内蒙古网球协会统计,内蒙古拥有网球场地1 000多块,其中还有许多高规格的红土场地,当地网球人口约73 000多人[6],参与网球运动的以老人居多,年轻人逐年增多,人群分布比较合理。每周运动两次的业余网球选手占到80.9%,其中67.4%人每次运动时间超过了1小时。由于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建设场馆的费用相对较低,这样大多数场馆的收费低廉,多数人可以接受。各级各地网协每年组织的各种类型的赛事也很多,群众参与积极性高。 2002年,内蒙古业余网球选手在华北地区业余网球赛上夺得了团体亚军。

2.2.6 西南地区 毫无疑问,四川成都是西南地区网球运动发展最好的,培养了郑洁、晏紫这样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成都网球协会十分注重网球项目的普及工作,每年进行各级各类的群众性网球赛事多达90多项,“水井坊”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已经成为全国业余网球赛事的旗帜,发展历史最长,参赛队伍多,一般都在20支以上的参赛队伍,从赛事的组织到赛事流程都很专业。成都网球协会统计,成都网球人口约15万人左右,青少年参加网球培训的数量越来越多,拥有各类网球场约800多个,学校网球场占34%,中心网球场地占54%,社区网球场占12%,其中还有能容纳3万人的国际赛事中央球场,是国内继北京、上海、南京之后,第四个能承办世界男子职业网球协会(ATP)赛事的赛场。

2.2.7 西北地区 陕西西安网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陕西其他地区甚至西部地区起着示范和传递的作用。西安处于陕西经济、历史、文化和政治中心,使得西安地区的网球运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陕西省的网球运动水平。调查得知,西安市区共有各种场地160余块,多为室外场地,室外场地以塑胶场和混凝土场地为主,室内场地全部为塑胶场地。西安市网球场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商业俱乐部、酒店、政府及事业单位,分别占74%、17%、3%和6%。在调查中发现高等院校场地有27.7%为有偿开放,70.3%的场地为无偿使用,还有2%的场地不对外开放。而商业俱乐部、酒店几乎所有的场地都是盈利性开放。西安网球教练员发展良好,53.7%教练拥有国家社区体育指导员网球教练员证书或国际网球联合会(ITF)网球职业教练员资格证书。

近几年,甘肃网球运动的发展在西北也位居前列。甘肃网球运动发展的重点是兰州,城关区和安宁区的是商业和高校较为集中的地方,相对而言网球群众基础较好,多为个体老板、收入较高的企业职工和政府公务员,三者占83.7%。其他普通的网球爱好者只占16.3%。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 网球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明星效应”在业余网球运动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网球运动推广和传播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互联网的普及,为网球发烧友提供了便利。实时、高效的网络视频让很多网球爱好者观看比赛很方便,这样大大加快了网球运动的普及,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及世界网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3) 网球场地的有无、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网球场地缺乏,业余网球运动难以快速开展。网球场地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网球人口的多少。

(4) 网球教练现场教学有可以引导业余网球选手快速入门,技术动作正规化,减少运动伤病的优势。而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网球教练员少,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好多人都是通过上网观看网球教学视频来学习网球技术。

(5) 我国业余网球运动开展较活跃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广东、四川 、湖北等地,整体优势呈沿海地区强于内陆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业余网球运动开展较活跃,这与其一直以来形成的较好的网球氛围是分不开的。业余网球赛事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还是较少。

3.2 建 议

(1) 树立国内的职业赛事品牌,改善我国网球运动员管理体制,提高本土球员技战术能力,为业余网球爱好者树立榜样,扩大“明星效应”对业余网球爱好者的影响力。

(2) 国家网球运动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种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参与网球赛事的转播及推广,更加完善网络和其他转播形式,在公共场所建立网球赛事转播设施。

(3)加强网球场馆的建设,加快网球场数量的增长是当务之急,以保证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网球运动中。经济实力较好的地区在保证球场数量的同时可适当提升球场质量或建立相应的球馆;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可多建设简易网球场,不搞“面子工程”。

(4) 加快培养网球教练员的速度和技术水平。教练员是体育人力资源中较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中国网球协会可在指定单位设立教练员培训机构,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网球教练员培训班的次数,尤其要考虑到我国偏远地区和网球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

(5) 各地区网球协会和当地体育局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经常举办不同级别的业余网球比赛,并适当降低对参赛队员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参加比赛,在节日期间举行网球主题活动。“上海大师杯”网球赛和“水井坊”大城市业余网球比赛都是很好的例子,前者吸引大众关注并了解网球,后者鼓励大众亲身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戚玉楼.我国大众网球运动兴起的社会学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25(4):67-71.

[2]赵 立.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09.

[3]杨传高.我国休闲网球运动现状与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0):98-99.

[4]闻力婕.试论网球运动对促进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以上海网球大师杯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08,21(6):137-141.

[5]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6-58.

[6]陈 勇,探析网球运动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J].山东体育科技,2005,27(3):84-85.

[7]刘世军,张运亮.制约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56-116.

[8]黄 珺.中国近代网球运动发展的历史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2002,11(1):46-47.

猜你喜欢

网球赛网球场业余
白宫建新网球场被批
占先
网球赛
贵阳市奥体中心网球场钢结构安装施工研究
为业余棋手诊脉
世界上最贵的五大住宅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