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治疗胃癌术后反复腹胀的临床研究
2012-12-01孔金芳胡爱群
孔金芳,胡爱群
(金坛市中医医院,江苏 金坛 213200)
胃癌根治手术后反复腹胀亦称“胃瘫综合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胃癌发病率的增高,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态势。目前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及改善电解质平衡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体质虚弱者难以耐受。肿瘤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手术后经常需要配合化疗来进一步消灭癌症细胞,以降低转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而化疗往往具有较大的副作用,该病患者体质虚弱,因此尽早使患者恢复进食,增强抵抗力,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成为该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找到一种安全安全、起效快、效果好、使用范围大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方向。中医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医药具有无创伤、无毒副作用、运用方便等优点,正在为广大癌症术后患者所接受。我院从患者术后体质虚弱、耗伤气阴等特点出发,自拟益气养阴中药治疗,显著减轻了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了治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标准
胃癌术后反复腹胀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原因,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功能性反复腹胀的治疗。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我院拟定以下入选标准:(1)确诊胃癌并行手术治疗者;(2)术后出现上腹部胀满、纳差、不排气,体检可见上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有胃振水音,常伴有肠鸣音减弱;(3)经1项或多项检查,如胃肠道造影、胃镜检查证实无消化道梗阻征象;(4)每日胃引流量大于800ml;(5)无明显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6)无可以引起胃瘫的其他基础性慢性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硬皮病、结缔组织病、胰腺炎、糖尿病等;(7)无应用影响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阿托品等;(8)可以接受肠内给药。
1.2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以来接受过胃癌根治术后经确诊为胃瘫综合征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人,男27例,女23例,年龄52岁 ~78岁,平均65岁,病程10d~4周;对照组50人,其中男29人,女21人,年龄58岁~74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9d~5周;经统计学处理,2组临床资料相近,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组均以西医常规为基础,采取禁食水、持续有效胃肠道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经肠管给予肠道内营养、止吐和促进胃动力等治疗方法。治疗组经肠管加用自拟益气养阴中药汤剂:人参10g,白术 25g,茯苓 15g,麦冬 30g,生地 30g,陈皮 10g,玄参 30g,清半夏 12g,桔梗 6g,杏仁 9g,厚朴 10g,白蔻10g,神曲 10g,炒麦芽 10g,丹参 15g,丹皮 10g,赤芍10g,甘草6g。腹痛加蒲公英30g以清热定痛,腹胀明显则加苏梗15g以行气除满,便秘则加大黄10g以通腑泄热,嗳气加旋覆花10g(包煎)以平肝胃上逆之气,纳差者加鸡内金15g以消食化滞,泛酸者加牡蛎30g以中和胃酸。将上方煎汤取汁200ml,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经肠管内给药。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腹胀按照程度的不同进行评级计分。0分:任何情况下均无腹胀症状;1分:空腹时无腹胀症状,进食后有轻微腹胀,主观感觉可以忽略;2分:空腹时无症状,腹胀于进食后出现,症状比较明显,患者尚能耐受;3分:空腹时无症状,进食后腹胀非常明显,患者难以耐受;4分:空腹时即腹胀但较为轻微;5分:整日腹胀或腹大如鼓。以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积分状况,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疗前积分-疗后积分)∕ 疗前积分]×100%。以疗效指数判定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疗效指数≥95%为临床治愈,75% ~95%为有效,50% ~75%为显效,低于50%为无效。总有效例数=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
3.2 平均治疗时间统计方法
经治疗后患者胃引流量明显减少,可以自主饮食,为胃动力恢复的标志,此时结束治疗。治疗时间为开始治疗至结束治疗之间的天数,分别统计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中位数治疗时间。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采用SAS9.2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4 2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学处理后,2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3.5 2组间平均治疗时间和中位时间对比
表2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和中位时间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2组间平均治疗时间和中位时间对比(±s,d)
表2 2组间平均治疗时间和中位时间对比(±s,d)
组平均治疗时间 中位时间对照组 10.4± 5.6 7(3~30)别治疗组 21.5±11.6 20(7~51)
4 讨论
胃癌术后反复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胃癌而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术后反复腹胀亦称“功能性残胃无张力症”、“胃瘫”等,常发生于术后4d~15d,多于停止胃肠减压开始少量进食或者由流食改为半流食时发生,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西医认为可能是由于术后紧张,手术破坏胃的正常生理结构,使用镇痛剂以及过早进食有关。临床上多采取禁食水、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但是考虑到本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体质虚弱,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效果往往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治疗时间较长,有时还会增加患者痛苦。
中医学中并无“胃瘫”之名,按照其症状可将其归为“痞证”、“胃胀”、“纳呆”、“胃缓”等范畴。叶天士云:“脾为阴土,升则健,胃为阳土,降则和。”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有腐熟水谷之功,脾主升清,有运化水湿之功。胃和脾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升胃降,二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水谷运化、津液吸收与输布之功。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与脾胃的关系非常密切。胃癌的发生是由于气阴两虚、津液运化失常、阴虚燥热而化生痰浊,痰浊瘀阻致使气机不畅所致。手术虽然将病变组织切除,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气阴两虚的基本病机。加上肿瘤消耗以及手术的原因,气阴两虚之证往往于术后更为明显。我院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胃瘫患者往往出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纳呆腹胀等气虚之象,同时也存在烦躁、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舌苔干黄之阴虚燥热的征象。目前对于该病病机的认识多局限于气虚而运化失常,治疗往往多从健脾理气法出发,但存在用药失于濡润的弊端。中医学认为,胃属阳土而喜润勿燥,胃主通降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胃中阴液的充足。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增液行舟法”治疗便秘,其增液汤开创了中医补阴以通下的先河。我院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创立益气养阴法治疗该病,该方以人参、麦冬为主药,其中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脾气充足则运化和升清功能得以恢复;麦冬性味甘寒,入心、胃经,能够滋养胃阴,胃阴充足则能腐熟水谷、通降水湿糟粕。两药互相配合,补脾气、滋胃阴,使中焦升降之机有序,则腐熟水谷、运化水湿之功得以恢复。白术、茯苓药性味甘温,助人参补益脾气,同时具有行气除湿之功,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玄参、生地性甘寒,助麦冬滋养胃阴,三者为增液汤成分,有滋阴通下之功;陈皮、半夏行气除湿,厚朴下气除满,鸡内金、神曲、炒麦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白蔻芳香醒脾祛湿,此7味药共同配合,使水湿之邪得去,则气机升降通路顺畅。桔梗、杏仁一升一降,共同恢复脾胃升降之功;丹参、丹皮凉血活血,除血分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养阴之功。
[1]张子龙.健脾理气法治疗胃癌术后反复腹胀[J].四川中医,2009,(29)4:84-85.
[2]陈新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7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5:398-399.
[3]田爱平.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癌症进展,2010,(8)4:401-403.
[4]陈宝树.酸甘化阴为主组方治疗胃癌术后2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199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