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2012-12-01于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7期
关键词:通率尿激酶胸痛

于向红

(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 凌源 12250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直接原因通常为急性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管腔完全阻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6h内)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灌注,有效限制和缩小梗死的范围。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对心肌的损伤,防止梗死扩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1]。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年龄42~75岁,其中下壁梗死37例,前间壁梗死35例,广泛前壁梗死19例,高脂血症伴高侧壁梗死4例,广泛前壁+前侧壁梗死9例,下壁+正后壁梗死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1996年修订的AMI溶栓疗法参考方案[2]: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h,患者年龄<75岁。②ST段抬高显著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③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h,但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④无溶栓禁忌证。根据自愿原则,将上述108例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溶栓前常规检查血型、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凝四项、l8导联心电图及心肌酶谱。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溶于100mL注射用水,30~6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结束12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d。同时给阿司匹林300mg嚼服,如无禁忌证均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溶栓治疗2h内,每30min进行1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化验心肌酶谱1次。每次检查相应导联电极位置保持一致。记录溶栓治疗2h内胸痛消失情况。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6mL/12h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患者半小时胸痛缓解和2hST下降情况,冠状动脉再通率和病死率以及溶栓开始时间与再通率关系。

1.3 再通判定标准

①心电图ST段最显著的导联于溶栓后2h内回降>50%;②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峰值移至14h内,或CK峰值提前至16h内;③溶栓后2h内胸痛基本或完全缓解;④溶栓治疗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尿激酶静脉溶栓54例,冠状动脉再通33例,再通率61.11%,87.04%2h胸痛缓解,48.15%2hST下降>50%,病死率9.26%,对照组54例,冠状动脉再通2例,再通率3.70%,51.85%2h胸痛缓解,9.26%2hST下降>50%,病死率14.8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1。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后6h内38例,冠状动脉再通27例,再通率71.05%,发病6小时后开始溶栓16例,再通例数6例,再通率37.5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3 讨 论

90%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急性发病时,由于冠状动脉中不稳定斑块破裂,血管内膜下基质胶原暴露,触发了血小板黏附、激活和聚集、凝血酶形成,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冠状动脉闭塞20~30min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目前,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早期溶栓治疗能使心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实现梗死区再灌注,挽救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方法还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放置支架等,但由于技术条件和经济状况的限制,部分患者只能就应用药物溶栓。

表2 观察组溶栓开始时间与再通率关系比较

尿激酶为从健康人尿中分离的,或从人肾组织培养中获得的一种酶蛋白,该药能真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和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尤其对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3,4]。另外,该药还能提高血管ADP酶活性,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研究发现,静脉滴注尿激酶后,患者体内纤溶酶活性明显提高;停药几小时后,纤溶酶活性恢复原水平[5,6]。

本观察结果显示,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冠状动脉再通率、2h胸痛缓解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48.15患者2hST下降>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后6h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71.05%,发病6h后开始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37.5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预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资料报道[7,8],6h以内溶栓再通率高,与本组结果一致,说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尽早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提高再通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另外,尿激酶毒性很低,临床应用罕有过敏反应报道;亦无明显抗原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报道。本组应用过程中,亦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降低病死率,但宜及早应用,效果更佳。

[1]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6-291.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张士梅.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8):964-965.

[4]李彬.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63例[J].当代医学,2010,16(28): 43-44.

[5]李学萍,耿忠华,葛妍圻.42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49-150.

[6]于虹.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3例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2):212.

[7]杨明刚.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段尿激酶溶栓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70-171.

[8]刘明亮.不同溶栓治疗时间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l7(12): 180-181.

猜你喜欢

通率尿激酶胸痛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