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分析

2012-11-25刘明伟方福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米沙坦比值原发性

刘明伟,方福平

(罗山县人民医院,河南 罗山464200)

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能够引发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并容易造成老年患者脑卒中及冠心病的发生,主要以血压升高为特征,但却没有明显的发病原因,有文献报道该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1]。在临床上需要对发病患者的血压进行积极的控制,使之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效下降[2]。选择罗山县人民医院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3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替米沙坦进行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4 例,女30 例,年龄47 ~81 岁,平均年龄为(55 ±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严重并发症[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 例,其中对照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47 ~80 岁,平均年龄为(54 ±7)岁,治疗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49 ~81 岁,平均年龄(57 ±9)岁,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3]测量坐位血压,测量3 次,取中位值。对2组患者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比较,动态血压按常规测量左上臂血压,并计算两种药物的降压谷/峰(T/P)比值(谷峰比值的计算:以服药后血压下降最大的连续4 h 的平均值为峰值,下次服药前连续4 h 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为降压谷值)[3]。1 周导入期,停用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2.5 ~7.5 mg·d-1,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 ~80 mg·d-1,观察期间随访2 次/周,并监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导入期及第12 周末分别检验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及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在10 mmHg 以上(1 mm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在20 mmHg 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低于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 ~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1]。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统计,组间分析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组治疗前后SBP、DBP 比较见表1。2组24 h内ABPM 测量中SBP、DBP 比较见表2。2组T/P 比值和有效率比较见表3。

表1 2组治疗前后SBP、DBP 比较(n=32,mmHg)

表2 2组24 h 内ABPM 测量中SBP、DBP 比较(n=32,mmHg)

表3 2组T/P 比值和有效率比较(n=32,mmHg)

2组在治疗前后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及心电图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4 例发生踝部水肿,治疗组中1 例背部轻度肌肉酸疼,未停药,后好转。2组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

3 讨论

替米沙坦是新型的AngⅡ受体Ⅰ型拮抗剂,其主要的降压机制有:①直接拮抗AngⅡ与ATⅠ受体结合。ATⅠ受体分布广泛,存在于血管、肾、肾上腺、心脏、肝脏、肺脏及子宫等部位,AngⅡ的绝大多数作用是由ATⅠ受体介导的,包括平滑肌收缩、醛固酮和加压素释放、肾小管钠的重吸收、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的激活、心肌肥厚等,替米沙坦竞争性与ATⅠ受体结合,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4]。②间接激活ATⅠ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主要有ATⅠ和ATⅡ两种亚型,ATⅡ受体在许多方面的功能与ATⅠ相反,AngⅡ与ATⅡ受体结合后具有扩张血管和抗增殖的作用,从而对心血管和肾脏起到保护作用,替米沙坦与ATⅠ结合后,AngⅡ只能与ATⅡ结合,起到进一步降压与抗增殖作用。而ACE I 的降压机制主要是抑制由经典ACE 途径生成的AngⅡ,对其他途径生成的AngⅡ无作用,同时还能保存缓激肽的性能,使NO 和PGI2生成增多,从而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5]。

谷峰比值(T/P)是1988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推出的用于评价降压药物的临床新指标,指降压药物前一剂量作用终末与下一剂量使用以前的血压降低值(谷值)与药物高峰时间时测得的血压降低值(峰值)的比值[6]。谷峰比值是判断降压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是否适宜的有效方法。服用的降压药1 次·d-1的谷峰比值应≥50%才能达到稳定理想的降压效果[7]。该文研究中,2组的T/P比值均在50%以上,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替米沙坦在整个给药期间可保持稳定的降压疗效。理想的降压药物不仅要有明确的降压疗效,还应具备良好的耐受性,在该文研究中,治疗组中仅1例出现背部轻度肌肉酸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耐受性较好。

综上所述,应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平稳,谷峰比值较高,患者耐受性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1]胡碧娟.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 483.

[2]何慧薇,鲁 翔,冯美江. 替米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和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J]. 实用老年医学,2009,23(6):448 -450.

[3]于海波,韩雅玲,王祖禄,等. 替米沙坦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4,12(6):515 -518.

[4]吴腊梅,江妙春,梁海婷.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6):896.

[5]杨晓萍. 替米沙坦治疗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0,6(3):85 -86.

[6]何 川. 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91 -92.

[7]李学林.替米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华西医学,2008,23(3):553 -554.

猜你喜欢

米沙坦比值原发性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