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2-11-23周娜刘友田
周娜 刘友田
[摘 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我国兴旺发达也有着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49 — 02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这一科学命题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1〕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2〕 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主导性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健康成长,而且对于我国兴旺发达也有着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3〕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以科技人才竞争的今天,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显的更加艰巨。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育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如何办好高校,胡锦涛指出,“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国高校办得怎么样?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4〕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高校的使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一使命,高校必须首先旗帜鲜明的灌输和倡导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有些大学生中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束缚他们成才的瓶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纠正大学生存在的很多错误倾向,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武装大学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才能有效抵御各种错误思潮,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据高校思想阵地,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做好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义的前途。
(二)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的精神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和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与开放社会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面临着发达国家强势经济与科技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受到社会各个领域、各种信息的影响,如何有效利用积极影响,针对不良影响,主导爱国主义教育,把思想启迪与行为引导结合起来,这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艰巨任务。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地用道德原则规范行为,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它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无论在大学校园中,还是其他一些社会公共场合中,都存在着一些道德示范缺失、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丑不分、诚信缺失的现象,同时在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大学生心目中,在全校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具备看问题的正确角度,在对自我认知上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这样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运用指导与实践,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自己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增强其现实吸引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政治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导向功能,其主要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要通过有效的形式和渠道,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正确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通过这些学习和运用,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培养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增强目标和责任意识
共同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社会理想,是历史的选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道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救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继承性和开放性。通过学习和运用,使他们充分认同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勇敢地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责任。
(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增强使命意识
江泽民强调“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5〕我们要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树立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培养勇于探索和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气质,为自身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史教育,努力学习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真正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引领时代进步潮流,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独特魅力。
(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努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引导大学生坚持知行统一,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坐标,要进一步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6〕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1-10-26.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76-1990)〔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2619.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6.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40.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39.
〔6〕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人民日报,2007-05-04.〔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