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特色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2012-11-23李玉才王崑
李玉才 王崑
[摘 要]本文阐述了齐齐哈尔市建设特色旅游开发区的发展背景、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齐齐哈尔市建设特色旅游开发区的现实基础、面临的形势和潜在的优势。研究提出了齐齐哈尔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齐齐哈尔; 特色旅游; 鹤乡; 扎龙湿地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087 — 02
齐齐哈尔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交通便捷、通讯完善,故旅游业快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齐齐哈尔旅游景观独特。境内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驰名中外全国最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世界珍禽丹顶鹤就在这里休养生息,被誉为鹤乡之城。
建设齐齐哈尔特色旅游开发区,有利于加快全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利于塑造和展示地方形象,提升齐齐哈尔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保增长扩内需战略实施,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挖掘齐齐哈尔市文化资源,推动边疆文化繁荣,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齐齐哈尔市于2004年1月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黑龙江西部旅游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发掘并弘扬以鹤文化为重点各类文化形态,全力打造“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旅游品牌。以我市为中心的“情系黑土地”黑龙江西部旅游线路,于2007年初争创成为中国十大完美旅游线路之首。2006年我市承办了第三届东北地区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2007年8月承办了“全国旅游行风工作会议”,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城市首次承办;2008年市旅游局被国家旅游局、人事部评选为全国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是黑龙江省唯一当选的旅游局。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大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27家,省及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共9家(工业4家、农业5家)。滑雪场2家。星级饭店17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9家)。旅行社42家(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38家,旅行社服务网点11处)。旅游定点单位6家,其中旅游餐馆5家,旅游商品生产厂家1家。全市直接或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4万人。
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品种较为齐全,类型较为丰富,涵盖8大主类,涉及到73种基本类型,资源丰度属于较好水平。依托旅游资源,目前我市已开发出 “生态游、冰雪游、休闲度假游、文化古迹游、民俗风情游、宗教特色游、红色游、工业游、农业游、都市观光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其中扎龙景区、扎龙温泉、明月岛景区、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其中所蕴涵的“湿地、温泉、湖泊、岛屿、江流、冰雪、文化古迹”等都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全市旅游业围绕“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树立“依托文化、打造产业、接轨市场、优化环境”的旅游观念,依法治旅,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行业管理卓有成效,旅游环境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更为完备,全市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市发展速度最快、关联带动作用最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已成为齐齐哈尔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收入平均以21%的速度增长,旅游收入占全市GDP超过8%,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二、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竞争力不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我市旅游产品仍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不足,旅游综合效益不高,这些对我市旅游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形成了潜在压力。
2、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游客在齐旅游期间平均逗留天数、人均消费、旅游购物、娱乐消费支出比例等主要经济指标水平较低。旅游产品消费结构还有待改善,参与性旅游项目消费比例有待提高,供求错位现象较为突出。
3、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缓慢。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客运企业等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散、小、弱、差”的现象,旅游企业扩张能力不强,市场竞争意识差,参与竞争能力不足,不能适应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专业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4、旅游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市旅游行业对具备专业化、综合性、复合型的旅游专业性人才需求量较大,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技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5、旅游业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旅游交通、住宿接待、旅游购物、旅游消费环境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齐齐哈尔特色旅游开发的战略
齐齐哈尔市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充分利用我市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优势,按照齐哈尔市贯彻落实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战略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规划》的总体要求,以整合优化、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以打造扎龙、尼尔基斯湖风景区等龙头精品为品牌,以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为核心,以搭建营销策略平台为手段,以保障体系为支撑,坚持旅游与文化繁荣相互融合,与改善生态协调推进,与塑造城市新形象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景区。把我市建设成为辐射东北地区西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区域旅游中心,成为全国闻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一)加快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业协调发展
突出旅游业发展重点,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以扎龙生态旅游区为核心,加快开发历史古迹、民族宗教、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装备工业、现代农业、冰雪体育、战争遗存等旅游产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提高旅游城镇建设水平,鼓励开发农家乐、休闲农庄、自驾游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二)推动旅游资源有序开发,构建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以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促进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依托城市风光、历史古迹、民族宗教、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装备工业、现代农业、冰雪体育、战争遗存等九大系列旅游资源,重点培育和打造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城市观光旅游区、昂昂溪俄罗斯风情小镇旅游区、碾子山金长城旅游区、梅里斯民族风情旅游区、泰来江桥抗战遗址旅游区、讷河尼尔基斯湖旅游区、甘南现代农业旅游区、富裕湿地旅游区、克东二克山旅游区、富拉尔基工业旅游区、拜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依安生态旅游区、克山红色旅游区等14个特色、精品旅游项目。按照旅游资源分布、行政区域,规划建设两大旅游集合区(包括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城市观光旅游区),有序推进各县(市)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三)发挥品牌优势,加快旅游精品景区建设
(1)提高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水平,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高交通、游览、安全、通讯、环保、综合管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软件硬件建设,着力开发建设风格独特、功能完善的精品景区景点。重点完善旅游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安全、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培训中心、旅游商品纪念品展销中心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扎龙生态旅游区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扩大游览区域,丰富游览项目,形成以扎龙为核心,带动扎龙满族村、温泉、乳业观光牧场、兵器博物馆、旅游商品展销中心等项目组成的精品旅游带。
(2)提升景区文化品位。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将旅游文化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围绕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依托昂昂溪文化、辽金文化、抗战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流人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鹤文化及省会城市发展史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
(3)加快开发冰雪旅游项目。提升冰雪旅游产业水平,叫响冰雪旅游品牌,规划建设冰雪观赏、冰雪运动、冰雪游乐、冰雪艺术等冰雪旅游项目,突出冰浇、冰雕、冰灯、雪雕等冰雪艺术景观特色,开展滑冰、滑雪、冰球、冰(雪)橇、冬钓、冬泳、雪地狩猎等旅游活动项目,开发冰雪文艺演出,建成融观光、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冰雪旅游精品。加强冰雪旅游精品建设,举办特色突出的冰雪展会。
(四)加快构筑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1)加快旅行社行业整合。按照建设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要求,提高旅行社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旅游业务批零体系,大力扶持信誉良好、诚信经营、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旅行社发展,推进旅行社集团化和国际化建设水平。
(2)大力推广地方特色餐饮风味饮食。打造旅游餐饮要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规范、提升烧烤涮和满族宴、达族宴、江鱼宴、绿都宴、清真宴等地方名宴,开发新品、精品菜肴,推出原产地食品菜肴系列,形成鹤城特色饮食文化。
(3)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和特色民居风格旅店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鼓励新建、扩建旅游星级饭店,形成以旅游星级饭店为主体、东北特色民居为补充、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重点加快五星级旅游饭店和适合旅游团队需求的经济型酒店建设,鼓励农民和小城镇居民开设度假型家庭旅馆。大力推进旅游星级饭店节能减排和绿色饭店建设。
(4)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扶持和开发一批规模经营和成长性好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引进温州等地小商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挖掘开发一批反映地方特色和风貌,纪念性、工艺性较强的旅游商品。规划建设齐齐哈尔市旅游商品纪念品展销中心,推进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纪念品规模化经营。
(5)推进旅游文化娱乐业发展。培育地方特色演出团队,引进高端演出人才,实行市场化运作,编排具有地方特色、吸引力强的娱乐节目。推动马戏杂技演出、东北二人转、少数民族歌舞等娱乐活动实现经常性演出,并成为旅游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加快构筑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建立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城市主要位置规划建设齐齐哈尔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中心集旅游咨询、散客自助游、旅游信息发布与查询、旅游投诉受理、导游服务、交通服务、旅游培训等服务功能。依托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的接待和咨询服务功能,设立旅游咨询网点,统一配发旅游宣传片、宣传资料。
(2)完善旅游标识指示系统。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购物、交通、娱乐等旅游接待部门设置规范的引导标识、多种语言服务等国际化标识服务系统。
(3)推进旅游信息化服务系统建设。加快旅游信息咨询网的建设和改造,实现旅游产品信息发布、查询、预订等功能,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立健全12301语音呼叫平台,实现旅游紧急通知通告咨询和发布、旅游重大突发事件举报和紧急救援呼叫、旅游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旅游投诉受理、旅游资讯查询等功能。
(4)完善旅游交通配套服务设施。在通往市区、景区主要道路、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路线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明显的旅游景区交通指示牌和旅游宣传牌。旅游景区交通、停车场纳入全市道路建设规划。
〔参 考 文 献〕
〔1〕曹诗图,鲁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03).
〔2〕王玲.国内外冰雪旅游开发与研究评述〔J〕.生态经济,2010,(03).
〔3〕夏敬标,练红宇.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11,(04).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