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齐哈尔市就业现状浅析

2012-11-23赵治军

理论观察 2012年5期
关键词:浅析就业现状

赵治军

[摘 要]坚持加快发展主题,创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健全完善并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就业规模稳步扩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快速增长,职工工资水平持续提高,在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就业;现状; 浅析

[中图分类号]C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079 — 02

今年以来,齐齐哈尔市坚持加快发展主题,创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全市上下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健全完善并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政策拉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等措施,城镇就业规模稳步扩大,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快速增长,职工工资水平持续提高,在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劳动报酬持续增加

(一)劳动就业稳定增长,就业结构变化明显。截止2012年6月末,齐齐哈尔市实现城镇新就业70503人,完成年计划10万人的70.5%;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845人,完成年计划9万人的7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791人,完成年计划7.5万人的72%,主要指标完成均超过70%。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同时,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据统计,全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06年的55.4:15.6:29.0调整为2010年的52.6:16.9:30.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3和1.5个百分点。

(二)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拉动从业人员大幅增加。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一季度末,齐齐哈尔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19743人,同比增加5884人,增长1.8%。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74054人,同比减少38922人;非公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127059人,同比增长46280人。无论是从增量和速度来看,非公经济类型均高于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是有效拉动城镇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吸纳全市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可见非公经济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劳动报酬持续增加,其他经济类型领先增长。从国民经济16个大行业来看,行业用工变化明显,其中从业人员增加比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建筑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从业人员增量也比较明显。在单位从业人员大幅增加的同时,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三季度末,齐齐哈尔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为65.5亿元,同比增长17.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802元,增长14.4%。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0.5亿元,增长19.1%;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3亿元,增长16.1%;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2.8亿元,增长12%。

(四)行业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随着工资总额的持续增加,各行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也稳定增长,2012年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717元。其中,国有、集体和其他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8034元、4251元和7783元。分经济类型看,不同登记注册类型单位工资差距较大。集体单位与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差3783元,其他单位与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平均水平差距有所缩短;集体单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466元,其他经济类型领先增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排在前3位的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11551元、10716元、9363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排在后3位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工资依次为3853元、4602元、4838元,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相差3倍多。一是全市各市、县机关、事业单位自2012年初以来陆续增补津补贴,人均300元以上,同时事业单位补发绩效工资,拉动了职工工资的增长。二是批发零售业单位数大幅增加,大润发、新玛特、沃尔玛、百花等大型连锁超市的相继进驻,国美、苏宁、华丰等电器竞争激烈,使批发零售行业从业人员工资明显增加。三是政府加大对公用事业的投入,也拉动了全市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工资的增加。

二、齐齐哈尔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业人员社保负担过重,企业融资难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用工呈稳中有降的趋势,新增员工主要从对口专业的大学生中招聘和接纳安置少量的复退军人。由于受到了市场和自身发展的多重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和自身企业员工的负担也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目前员工的工资及企业承担的社保缴纳的总额已占到了企业利润的20%左右,对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企业发展急需人才,但由于工作环境不太好和待遇低下,目前招收技术工种有一定的难度。自然减员数大于新进人员数。另对40家规下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截止到2012年6月份,齐齐哈尔市40家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1.3万元,同比下降0.97%,增幅较一季度回落12.6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危机,直接影响到规下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加上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尽管银行借款成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渠道,但被调查的40家企业中仅有22.5%的被调查企业能够从银行取得部分借款。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由于企业从业人员以自己交纳养老保险为主,按有关规定,个体劳动者和自由职业者交纳的比例为全省上年平均工资的20%,由于绝大多数的打工者工资不可能达到全省平均工资水平,故从业人员社保负担较重。

(二)民营企业用工短缺现象较为普遍。以餐饮业为例,据对中心城区30家餐饮企业和个体餐馆的50名餐饮从业人员、10位餐饮经营者的调查结果看,被调查餐饮经营者都一致同意由于频繁的员工流动造成了目前行业内长期用工的重复缺口。调查表明,10%的被调查餐饮企业长期招工满足率介于50-70%之间,30%长期招工满足率介于70-90%之间,超出了行业正常经营的人员流动比率范围。80%的被调查餐饮企业经营者会遇到员工短缺问题,其中一半的经营者被长期缺工所困扰。餐饮业只是一个用工短缺的缩影,实际上其它行业也很相似。调查表明,多数民营企业会通过加大个人工作量,延长工作时间来缓解用工难的问题,这和国有企业用工减少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经营状况改善。由于民营企业产品多数适销对路,企业经营效益普遍好于国有企业;二是新一代年轻人外出就业意识强烈,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本地企业的招工难;三是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职工,很难进入企业工作,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为此员工只能靠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量才能得到比较满意的劳动报酬,工人流失比较大。

(三)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有岗无人、有人无岗”,劳动力供求双方均有失衡。下岗失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不适合市场的要求,就业能力低,缺乏竞争力,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高校毕业生不愿下企业就业造成就业难度加大。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尽管企业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学历、高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偏低,而低学历、低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偏高。如齐齐哈尔市某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市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历史沉淀较重,人员老化、文化素质偏低,加之行业内部政策性的人员缩编导致员工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工资增长水平与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不成正比,引发一些员工流失现象严重。

(四)中介规则不健全,培训项目与实际脱节。一是目前发布职位信息的渠道包括人才交流中心,街头布告板,网络信息平台等,而招聘网站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招聘人才的关键手段。而实际上,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和一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中介公司,利用人们求职心切和缺乏辨别经验,以虚假信息骗取钱财,不仅损害了打工者的利益,也严重挫伤了他们对职业介绍服务的信心,因此,求职者大多数通过亲友介绍找到工作。二是受体制影响,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相分割,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建设还有待加强。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层次较低的初、中级培训供给过剩,生源不足,如电脑简易操作等,而高层次、专业型特别是机械加工和维修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供给不足,难以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往往收费很高,求职者往往难以接受;有些培训机构只追求参加人数,虽然接受过培训的人数增加很快,但整体素质仍未有明显提高,企业急需技术人才的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改善。

三、做好就业工作的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就业面临着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的“三碰头”局面,形成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基本就业格局。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依然较大。

(一)扩大城镇就业岗位,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核心是保就业,充分的就业既可促进经济增长,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夯实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全面开发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就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及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就业者选择合理的就业目标。就业人员找准自身位置并练好职业能力,才能从容把握就业机会。因此组织实施职业能力培训计划非常重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发挥媒介作用,针对广大就业人员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异,应该多种形式实现政企联盟,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搭建平台。

(三)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工资增长机制。部分企业存在一线生产工人的上班时间过长,工资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甚至没有激励机制,工资水平长时间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升的现象。因此,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要考虑激励机制和工资增长水平与员工流失所带来的招工成本、培训费用开支的比率,以及对生产经营效率的影响,留住人才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的根本。企业应调整升级人才策略,更多关注如何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推动企业发展。在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提升计划,在岗位设计、人员编制及流程管理上提高整体运营能力,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浅析就业现状
浅析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