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12-11-21胡元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骶管氯胺酮人民卫生出版社

胡元建

骶管麻醉用于小儿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相对少。但小儿不易合作,在操作前常需辅助全麻药。我们通过小剂量芬太尼与丙泊酚辅助骶管麻醉,与丙泊酚辅助氯胺酮全麻相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个月至6岁行下肢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级,男38例,女22例,体重6.5~22 kg。术前无上感发热及癫痫病史。随机均分为两组,骶管麻醉(C)组及氯胺酮麻醉(K)组,每组各30例。手术种类涉及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装置取出术,畸形矫正术,清创缝合术等。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均禁食禁饮。由家属陪伴到手术室门口,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抱入手术间面罩吸氧 3L/min,常规行 ECG、MAP、HR、RR、SpO2监测。并静脉注射长托宁0.01 mg/kg,微泵静脉输注丙泊酚3~4 mg/(kg·h)维持镇静至手术结束。C组继以静脉注射芬太尼1~2 μg/kg,然后患儿取左侧卧位,摸清两侧骶角,其联线的正中点即为其穿刺点。常规消毒后用7号注射针头,于穿刺点垂直进针,突破骶尾韧带,有阻力消失感后回抽无血、脑脊液,即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0.75 ml/kg。体表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符合手术要求后开始手术。K组继以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后即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情况(如出现体动或HR明显加快)间断追加氯胺酮1~2 mg/kg。术毕两组患儿均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由家属陪伴。术中根据情况使用晶体、胶体或红细胞悬液。如血压明显下降给予快速补液,若效果不佳,则加用麻黄碱。心率减慢则酌情给予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入睡后(T1)、手术开始后0(T2)、15(T3)、30 min(T4)、术毕时(T5)的 MAP、HR、RR、SpO2。并比较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指停丙泊酚至患儿清醒呼之睁眼的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

注:与T0比,★P<0.01,aP<0.05与C组比,▲P<0.01

两组患儿血液动力学变化见表1。两组患儿入睡后MAP、HR都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开始后至术毕时C组的MAP、HR都比较平稳,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K组MAP、HR都较麻醉前明显增高增快(P<0.05),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

K组有7例于术中追加氯胺酮后出现短暂呼吸抑制,经托下颌面罩辅助吸氧后逐渐改善,而C组术中呼吸平稳,无呼吸抑制表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中所有患儿均面罩吸氧,SpO2均在98%以上。

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C组(10.35±2.7)min,K 组(22.83±6.87)min。

C组有2例由于手术时间太短,患儿清醒后感双下肢麻木无力而哭闹不安;K组术后有15例出现谵妄等精神副作用。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C组有3例出现恶心,K组有8例出现恶心伴呕吐,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氯胺酮因其可肌内或静脉给药,起效较快,产生深度镇痛,意识消失。曾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但氯胺酮增强腺体分泌,出现呃逆与喉痉挛在小儿较成人多见,增加了麻醉风险;且可以直接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苏醒期出现激动、谵妄等精神副作用也令人难以接受。其内脏镇痛效果较差,肢体不自觉运动出现频率高,需要大剂量氯胺酮。因此单纯氯胺酮麻醉,具有用药量大,副作用多,苏醒延长,管理困难等缺点。虽然我们辅助了丙泊酚,但可能剂量相对较小,抵消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并不明显。

骶管终于骶裂孔水平,外面由骶尾韧带所覆盖,体表标记清楚。小儿骶尾角较开放,骶骨弯度不明显,组织柔韧,阻力较小,穿刺比成人容易成功。小儿骶管腔容积很小,仅1~5 ml,生理弯曲不明显,加之胸腰部硬膜外腔脂肪组织疏松,从骶管注药易于向胸腰部硬膜外腔扩散,从而获得较广泛的阻滞平面。小儿硬脊膜组织菲薄、脊神经细、鞘膜薄,故麻醉作用较成人出现早,低浓度麻药也可使阻滞完善[1]。因此小儿腹部以下手术采用骶管麻醉是切实可行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小儿皮肤薄,皮下组织少,皮肤至硬膜囊的距离,新生儿10 mm,小儿<20 mm。小儿骶骨是软骨,未完全骨化[2]。所以穿刺时操作应轻柔,以免进针过深或穿过骶骨。我们采用7号注射针头,有落空感后便注药,穿刺创伤很小。

小儿椎管内阻滞与成人不同,10岁前不论交感神经阻滞的平面多高,即使不预先扩容,血流动力学仍稳定。这可能与小儿交感神经比较活跃有关,使低血压得以代偿。另外,小儿膈下血容量较成人低,小儿血管阻力低而稳定[3]。故阻滞区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并不明显。因此小儿骶管阻滞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使下降,加快补液便可纠正。

围术期小儿常因恐惧、害怕而不能配合麻醉操作,我们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获得良好效果。丙泊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在整个麻醉中只起镇静作用,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所以停药后很快清醒,提高了围术期的安全性。并且丙泊酚本身具有一定的镇吐作用[4],对术后恶心、呕吐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具有运动和感觉阻滞分离的优点。低浓度的罗哌卡因镇痛时间长,效果良好,且可移动下肢甚至可以走动,比其他局麻药更易被小儿接受。与利多卡因复合使用既可缩短起效时间,又可延长镇痛时间。因此小儿苏醒后,既没有疼痛,又有家长陪伴,术后清醒的质量较好。

综上所述,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清醒快,副作用少,明显降低了麻醉管理的难度和危险性,是下肢手术的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8.

[2]安刚.婴幼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74.

[3]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4.

[4]于钦军,李立环.临床心血管麻醉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94.

猜你喜欢

骶管氯胺酮人民卫生出版社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