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言据性

2012-11-15黄晶伟刘孟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情态语料

黄晶伟,刘孟兰

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言据性

黄晶伟1,刘孟兰2

(1.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5;2.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哈尔滨150025)

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内容要言之有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摘要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选用不同的言据性资源使摘要内容既具有可靠性,又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客观性原则。

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言据性资源;可靠性;客观性

引言

作为对整篇学术论文的浓缩形式,摘要在高度概括其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要能吸引读者,使读者进而来阅读全文。这就要求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观点和内容要言之有据,即有必要表明学术论文中的信息来源和其可靠性,这些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言据性手段来进行语言编码。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言据性特征及其表达方式。

一、言据性的定义和分类

关于言据性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语言学家Franz Boas,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一书中第一次讨论过现在所说的“言据性”的语言现象[1],而据素(evidential)一词首次正式出现在“Kwakiutl Grammar”一书中[2]。此后这一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兴趣。国外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 Chafe[3]、Anderson(1986)、Willett[4]、Mushin(2001)、Aikhenvald 和 Dixon[5]、Aikhenvald[6]、Bermudez(2006)、Diewald和Smirnova(2010)等。近年来国内的胡壮麟(1994a,b)、严辰松(2000)、牛保义(2005)、房红梅(2005、2006)、朱永生(2006)、汤斌(2007)、房红梅和马玉蕾(2008)、杨林秀(2009)、王天华(2010)等分别进行了言据性综述、言据性的语义范围、不同语篇体裁(如新闻、学术论文等)的言据性特征和汉语的言据性等方面的研究。迄今为止,关于言据性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也正说明相关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但是一般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言据性是指那些表示信息来源的语法成分(Aikhenvald&Dixon,2003)。广义的言据性是指信息来源以及说话人对信息所持的态度(Chafe,1986:262)。Chafe(1986),把言据性资源分为:信念、归纳、传言、演绎、信度和预期。根据Willett(1988),据素有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具体分为证实证据(感官证据)、转述和推导3个类别。Aikhenvald(2004)总结了6类据素:视觉、非视觉感官、推导、假设、传言和转述。我们这里参考上述分类方式和杨林秀的观点把据素分为感官、信念、转述和推导4类[7]。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语料选用2010—2011年 Applied Linguistics,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Journal of Linguistics,Journal of Semantics,Language in Society等5种国际性学术期刊论文的摘要20篇,共3 725个单词,其中最短的学术论文摘要99词,最长的401词,平均每篇约186词。研究中把言据性资源分为感官、信念、转述和推导4类,探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作者如何在摘要中利用各种不同的言据性资源来使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据素类型 实 现 方 式感官 see,hear,feel信念I/We think/believe/suppose/suggest/propose;In my/our view/opinion;It can be suggested;It may be tentatively argued;arguably;admittedly转述Author+time;X argue/maintain that...;It is/has been argued/revealed that...;as indicated by...;fact;finding;claim;according to...;in X's view推导can,may,could,might,must;seem/appear to/that;clearly,possibly,evidently,certainly,obviously;it's possible/clear/certain/evident that

三、研究结果

所选语料中共用到94次言据性资源,平均每千字25.2次。其中转述据素使用最频繁,共53次,平均每千字14.2次;推导据素使用频率居第二位,共32次,平均每千字8.6次;学术论文摘要中用到的信念据素较少,仅9次,平均每千字2.4次;值得注意的是,在所选语料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感官据素。

(一)感官据素

感官据素一般用来表明信息来源于直接的第一手经验,通常通过第一人称主语加感官动词的方式来实现。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在所选语料中并没有用到任何一例感官据素,这与Chafe(1986)对于学术英语中感官据素使用情况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表明这种情况并非偶然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感官据素与学术语篇通常注重客观性的原则相悖。

(二)信念据素

信念据素意味着信息来源于说话人或作者的个人信念或观点。将信念作为信息来源也就弱化了证据。人们可能因为自己尊重的人相信某些事物自己也跟着相信这些事物,或者人们相信某些事物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去相信这些事物,所以信念显然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信念据素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并不常见,在所选语料中仅出现9例,主要的实现方式有we argue(3例);we propose(2例);we believe,the paper proposes,this paper argues和 arguably(各1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作者除了可以用第一人称做主语表达信念或观点外,有时还会用the/this paper等做主语提出某种信念或观点,例如在Text 16中有这样一段话:“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entence internal language in the ESL textbook texts is not representative of language in university textbooks...and that further consideration must be given to text selection and inclusion of supplemental texts and activities to account for lexico-grammatical differences,”这种用“本文”或“本研究”等做主语所提出的信念或观点实际上是作者本人的信念或观点,这只不过是作者有意弱化其主观性的一种策略。

(三)转述据素

统计结果表明,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转述据素使用最频繁,共出现53例。“作者+时间”结构是转述据素中最典型也是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形式,占转述据素使用总数的45%,平均每千字使用频率是6.4次。“动词结构”构成的转述据素在摘要中使用的频率仅次于前者,占总数的36%,平均每千字使用频率为5.1。在所有的动词转述据素中使用最频繁的是“show”。作者选用不同的“动词”转述据素来表达对信息的不同评价,“find”、“show”、“reveal”等用于陈述事实,而“propose”、“argue”、“suggest”等则被用来发表尝试的见解。常被用来表示转述的名词中“fact”、“evidence”、“finding”等用来适应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客观性原则,“assumption”、“claim”等则可削弱作者的为命题或观点所负的责任。相对而言,附加成分很少被用来表示转述。

动词结构 非动词结构转述据素的实现形式Author+time V+that clause It is+v-ed+that clause As+V-ed structure N+that clause Adjunct 24 9 9 1 8 2频率

(四)推导据素

推导据素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及物性中的关系过程、情态形容词和情态附加语等来实现。研究结果显示,在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中使用最多的推导据素是情态动词can、may、could、might和 must,共有 27例之多,占全部推导据素的87%,平均每千字中出现7.2次。使用不同的情态动词表明作者对于所提供信息事实性责任不同,can和could的情态值高于may和might,must的情态值在这些情态动词中最高,因而作者为之承担的责任也最大。表示关系过程的seem和appear共被用到3例,占全部推导据素的10%,而情态附加语仅出现1例,占3%。研究结果表明,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作者往往更多地使用 may、can、could、seem、appear等认知评价值低的推导据素,而很少使用认知情态值高的clearly、certainly、obviously等推导据素,作者这样做是想尽可能地降低自己为所提供信息应该承担的责任,为自身争取较为有利的人际空间。

结论

通过本项研究不难看出,英文学术论文摘要作者常用不同的言据性资源尽可能地使摘要内容言之有据。摘要作者用到最多的是转述据素和推导据素,信念据素的使用率较低,而感官据素根本就没有在本项研究的语料中出现,不同言据性资源取舍情况符合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客观性原则。

[1]Boas F.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M].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11.

[2]Boas F.Kwakiutl Grammar[M].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1947.

[3]Chafe,W.& J.Nichols.Evidentiality:The Linguistic Coding of Epistemology[M].Norwood:Ablex,1986.

[4]Willett Tom.A Cross-linguistic Survey of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Evidentiality[J].Studies in Language,1988,(12):51-97.

[5]Aikhenvald A.& R.Dixon.Studies in Evidentialit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

[6]Aikhenvald A.Evidentialit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7]Yang Linxiu.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D].Xiamen:Xiamen University,2009.

H315

A

1001-7836(2012)07-0128-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54

2012-02-2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价理论下英文学术论文摘要多声性的介入视角研究”(12514089)作者简介:黄晶伟(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情态语料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