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调查

2012-04-13梁明辉赵义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公益大学生研究

梁明辉,张 黎,赵义泉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长春130118)

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调查

梁明辉,张 黎,赵义泉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长春130118)

为了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提供借鉴,对东北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很低;对公益创业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认同和兴趣,但公益创业的内在动力不足;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有加入公益组织的职业愿望,但希望成为公益创业者的人很少。基于此,建议地方农业高校加大公益创业知识普及力度,激发大学生的公益创业内在动机,支持公益创业行为。

大学生;公益创业;创业教育

一、公益创业及其意义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又称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者公益创新等。至今公益创业的概念尚未统一,但学者们大多认同公益创业包括创业性和公益性两个基本的特征维度。公益创业总体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环境下持续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这种活动通过前瞻性地不断发现和利用新机会来履行社会使命和实现社会目的[1]。

世界各国对公益创业及公益创业组织普遍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在解决市场失灵,帮助弱势群体,收获社会效益,引发社会变革等方面意义重大。对于我国,公益创业不仅是促进政府管理体制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管理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缓解我国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崭新路径。

二、我国公益创业研究与实践

目前,国内部分大学已经成立了一些创业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等。尽管我国创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公益创业研究更是如此[2]。而且当前我国的公益创业研究大都沿袭西方的研究思路,内容上多集中于对公益创业和公益创业者的界定以及公益创业的影响因素与公益创业的管理和发展等。国内针对公益创业的研究已形成理论专著的有严中华(2008)所著的《社会创业》和唐亚阳(2009)所著的《公益创业学概论》[3]。

另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创业教育学科薄弱,相应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善[4]。尽管如此,在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我国一些高校在公益创业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国内首家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湖南大学成立,湖南大学和一些高校也开办了有关公益创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一些公益创业的实践孵化平台在我国也相应建立起来,如联想、零点、谷歌等企业和NPI、南都基金等民间机构,都在举办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一些高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但参与的高校还不是很多,并且以京津沪等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居多[5]。总体来说,我国的公益创业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公益创业任重而道远。

三、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意愿调查

为了解东北地方农业高校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情况,推动东北地方农业高校公益创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公益创业研究和实践,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就公益创业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对东北某地方农业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类型等,另一部分是关于公益创业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意向。其中知识题目5道,分别是对公益创业的了解程度和途径,公益创业研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开展公益创业研究的大学和公益创业的孵化器组织。态度类题目5道,分别是对公益创业的价值认同,对公益创业的个人兴趣,对公益创业兼顾公益与市场经济效益特征的态度,对公益创业的动机取向和对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的总体态度。本部分采用“1-5”5点评分,由低到高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说不清”、“同意”、“非常同意”。行为意向类题目5道,分别是对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的行为倾向,个人参与公益活动或创业的形式的倾向,参加公益创业培训的意愿,参加公益创业比赛的意愿和加入公益创业的职业意愿。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其中男生57人,女生125人,文科类学生89人,理工科类93人。问卷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建议

1.加大公益创业研究和知识普及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针对公益创业,36.8%的大学生从未听说过,56.6%听说过但没什么了解,只有5.5%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不同专业类型间差异显著(t=2.64,p<0.01),文科生对公益创业的了解程度(M=1.78,SD=0.56)略高于理科生(M=1.56,SD=0.56)。调查中,仅有 3人能答出公益创业兴起的年代,仅有1人能回答出公益创业的理论著作或代表人物,仅有2人知道国内湖南大学开展此方面研究和实践,仅有2人能答出国内的一些公益创业孵化组织。大学生了解公益创业的途径按百分比排序分别是:电视节目(21.4%)、互联(18.7%)、周围人谈论(15.4%)、报刊报道(12.1%)、学术期刊(3.3%)、培训学习(1.1%)。

这说明东北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生对公益创业还知之甚少,了解的途径多限于电视和互联网。首先,东北地方高校要利用电视和互联网引导大学生接触这一新鲜事物,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加大对公益创业的一般知识的普及力度。其次,更要增加这方面的研究性学术期刊的数量,加强对教师和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与实践的支持力度。最后,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公益创业,从而促进公益创业在东北地区生根与发展。

2.发掘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内在能量

公益创业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公益创业的价值认同(M=4.08,SD=0.79)、对投身公益创业的态度(M=3.75,SD=0.83)、个人兴趣(M=3.57,SD=0.83)、对公益创业的双重价值特征的态度(M=2.67,SD=0.91)、公益创业动机(M=2.81,SD=1.03)。总体上说,大学生能认识到公益创业的价值,比较赞同公益创业对于促进社会价值和公共福利的意义。大学生也基本赞同其应该承担公益创业的责任,对公益创业表现了一定的兴趣。受长期强调市场的经济利益的影响,大学生对于公益创业能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持偏于中立的态度。大学生的公益创业动机尚不明确,公益创业的内在动力不足,将公益创业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大学生人数极少,但同时大部分的人也不愿将公益创业作为满足生存需要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手段。调查结果还显示:女生对公益创业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动机(M=2.69,SD=0.97),而男生的中立态度更为明显(M=3.09,SD=1.12),公益创业动机存在性别差异(t=2.45,p <0.05)。

首先,大学生普遍认同公益创业的价值,有利于公益创业在我国的全面开展,应该因势利导。同时,东北地方高校应加大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兴趣引导,通过成功的公益创业示范提升大学生对公益创业的认识和信心。另外,高校也要通过人生价值教育,鼓励大学生投身公益事业,提升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内在动力。

3.引导大学生不同层面的公益与创业行为

公益创业行为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创业倾向上,31.9%的大学生选择公益创业,68.1%的大学生选择商业创业;在行动方式上,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任何社会公益活动,37.9%的大学生愿意以非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益活动,47.3%的大学生愿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公益组织从事活动,10.4%的大学生希望成为公益创业者;另外,91.2%的大学生愿意接受公益创业培训,63.7%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公益创业比赛,39.6%的大学生将加入公益组织作为今后的一个职业选择方向。

这说明,商业创业对大学生仍有更高的吸引力,而以志愿者或非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公益活动或比赛是大学生公益行为的主要方式;虽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想成为公益组织中的从业者,但想成为公益创业者的大学生为数很少。为此,一方面,东北的地方院校要继续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以各种形式鼓励大学生为社会公益作出贡献;另一方面,高校要抓住大学生愿意接受公益创业培训的热情,提高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能力;最后,对有意公益创业的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应积极为其创造环境、搭建平台、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公益创业项目扶持力度。

[1]唐亚阳,何飘文,闫森森,卢紫捷,刘金刚.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企业导报,2010,(1):244 -245.

[2]曾德明,汪忠,孙耀吾,李平.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金融经济,2009,(6):17-18.

[3]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胡敏,陈立俊.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130-131.

[5]罗元.公益创业教育任重道远[N].中国教育报,2010-01-20(005).

G640

A

1001-7836(2012)07-0010-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7.005

2012-02-27

吉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地方农业院校社科类专业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与实践”

梁明辉(1977-),男,河北保定人,应用心理学系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公益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公益
公益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公益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公益
大学生之歌